一种伞齿轮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0362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伞齿轮副,其包括主动伞齿轮和从动伞齿轮,主动伞齿轮具有第一标记面,从动伞齿轮具有第二标记面,第一标记面与第二标记面在主动伞齿轮与从动伞齿轮相啮合且锥心重合时相平齐。基于上述结构,标记面相当于伞齿轮的锥心的可视化结构,从而,在安装该伞齿轮副时,只需保证第一标记面与第二标记面相平齐,即可确定主动伞齿轮与从动伞齿轮的锥心相重合,进而可确定伞齿轮副已达到最佳啮合状态,不仅操作简便,难度低,效率高,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少,并且安装精度高,能够有效地提高锥箱或其他被应用产品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伞齿轮副
本技术涉及轧制设备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伞齿轮副。
技术介绍
伞齿轮副是锥箱内的重要部件,用于传动连接锥箱的输入轴和锥轴,因此,其匹配和安装精度直接影响着锥箱的性能。但是,伞齿轮副的安装难度大,精度要求高,并且难以检测,因此,伞齿轮副在实际应用当中往往只能依靠工人的能力和经验,并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调整才能满足使用要求,不仅安装效率低,更由于精度低而严重地影响了锥箱或其他被应用产品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精度高,并且易于安装的伞齿轮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伞齿轮副,其包括主动伞齿轮和从动伞齿轮,所述主动伞齿轮具有与其分锥面呈一定角度的第一标记面,所述从动伞齿轮具有与其分锥面呈一定角度的第二标记面,所述第一标记面与所述第二标记面在所述主动伞齿轮与所述从动伞齿轮相啮合且锥心重合时相平齐。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标记面设于所述主动伞齿轮的背锥,所述第二标记面设于所述从动伞齿轮的背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主动伞齿轮的背锥面为所述第一标记面,所述从动伞齿轮的背锥面为所述第二标记面。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标记面垂直于所述主动伞齿轮的分锥面,所述第二标记面垂直于所述从动伞齿轮的分锥面。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标记面和所述第二标记面均是在所述主动伞齿轮与所述从动伞齿轮相啮合且锥心重合时加工形成的。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标记面和所述第二标记面是经同一道工序加工形成的。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标记面和所述第二标记面均是通过磨削的方式加工形成的。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主动伞齿轮和所述从动伞齿轮均为螺旋伞齿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伞齿轮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伞齿轮副包括主动伞齿轮和从动伞齿轮,主动伞齿轮具有与其分锥面呈一定角度的第一标记面,从动伞齿轮具有与其分锥面呈一定角度的第二标记面,第一标记面与第二标记面在主动伞齿轮与从动伞齿轮相啮合且锥心重合时相平齐。基于上述结构,标记面相当于伞齿轮的锥心的可视化结构,从而,在安装该伞齿轮副时,只需保证第一标记面与第二标记面相平齐,即可确定主动伞齿轮与从动伞齿轮的锥心相重合,进而可确定伞齿轮副已达到最佳啮合状态,不仅操作简便,难度低,效率高,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少,并且安装精度高,能够有效地提高锥箱或其他被应用产品的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伞齿轮副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动伞齿轮;11、第一标记面;2、主动伞齿轮;21、第二标记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伞齿轮副,其主要包括主动伞齿轮1和从动伞齿轮2,主动伞齿轮1具有与其分锥面呈一定角度的第一标记面11,从动伞齿轮2具有与其分锥面呈一定角度的第二标记面21,第一标记面11与第二标记面21在主动伞齿轮1与从动伞齿轮2相啮合且锥心重合时相平齐,也即,当第一标记面11与第二标记面21相平齐时,主动伞齿轮1与从动伞齿轮2达到最佳啮合状态。基于上述结构,标记面相当于伞齿轮的锥心的可视化结构,从而,在安装该伞齿轮副时,只需保证第一标记面11与第二标记面21相平齐,即可确定主动伞齿轮1与从动伞齿轮2的锥心相重合,进而可确定伞齿轮副已达到最佳啮合状态,不仅操作简便,难度低,效率高,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少,并且安装精度高,能够有效地提高锥箱或其他被应用产品的性能。可选地,如图1所示,作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伞齿轮副的具体实施方式,第一标记面11设于主动伞齿轮1的背锥,第二标记面21也设于从动伞齿轮2的背锥。如此,在安装该伞齿轮副时,第一标记面11和第二标记面21容易被观察到,便于平齐操作。可选地,如图1所示,作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伞齿轮副的具体实施方式,第一标记面11垂直于主动伞齿轮1的分锥面,对应的,第二标记面21垂直于从动伞齿轮2的分锥面。作为优选,如图1所示,可直接将主动伞齿轮1的背锥面加工为第一标记面11,将从动伞齿轮2的背锥面加工为第二标记面21。如此,该伞齿轮副的安装难度被进一步地降低了,安装精度被进一步地提高了。可选地,作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伞齿轮副的具体实施方式,第一标记面11和第二标记面21均是在主动伞齿轮1与从动伞齿轮2相啮合且锥心重合时加工形成的。如此,第一标记面11和第二标记面21的匹配精度更高,可在平齐时确保主动伞齿轮1与从动伞齿轮2达到最佳啮合状态。作为优选,第一标记面11和第二标记面21是经同一道工序加工形成的,从而可进一步地提高匹配精度。可选地,作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伞齿轮副的具体实施方式,第一标记面11和第二标记面21均是通过磨削的方式加工形成的,因此便于加工,易于实现,并且耗费成本少。可选地,作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伞齿轮副的具体实施方式,主动伞齿轮1和从动伞齿轮2均为螺旋伞齿轮。另外,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锥箱的安装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S1、安装开始前,根据锥箱的设计数据,选定伞齿轮副的规格;S2、在伞齿轮副的啮合状态下对其进行研磨,直至伞齿轮副达到最佳啮合状态,即,主动伞齿轮1与从动伞齿轮2相啮合且锥心重合;S3、在伞齿轮副处于最佳啮合状态时,经同一道工序,在主动伞齿轮1上加工出第一标记面11,以及在从动伞齿轮2上加工出第二标记面21;S4、安装开始后,按照正常顺序依次安装包括伞齿轮副在内的锥箱的各部件,在此过程中,一直保持第一标记面11与第二标记面21相平齐;S5、以第一标记面11与第二标记面21保持平齐的伞齿轮副为基准,调整锥箱的其它部件,直至安装完成。基于上述方法,锥箱的安装无需再依靠工人的能力和经验,并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调整才能完成,安装精度和安装效率得到了显著地提高。综上,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伞齿轮副,其包括主动伞齿轮1和从动伞齿轮2,主动伞齿轮1具有第一标记面11,从动伞齿轮2具有第二标记面21,第一标记面11与第二标记面21在伞齿轮副达到最佳啮合状态时相平齐。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伞齿轮副的安装精度高,并且易于安装。另外,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锥箱的安装方法,该方法通过使用上述的伞齿轮副,可显著地提高锥箱的安装精度和安装效率。以上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伞齿轮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动伞齿轮和从动伞齿轮,所述主动伞齿轮具有与其分锥面呈一定角度的第一标记面,所述从动伞齿轮具有与其分锥面呈一定角度的第二标记面,所述第一标记面与所述第二标记面在所述主动伞齿轮与所述从动伞齿轮相啮合且锥心重合时相平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伞齿轮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动伞齿轮和从动伞齿轮,所述主动伞齿轮具有与其分锥面呈一定角度的第一标记面,所述从动伞齿轮具有与其分锥面呈一定角度的第二标记面,所述第一标记面与所述第二标记面在所述主动伞齿轮与所述从动伞齿轮相啮合且锥心重合时相平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齿轮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记面设于所述主动伞齿轮的背锥,所述第二标记面设于所述从动伞齿轮的背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伞齿轮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伞齿轮的背锥面为所述第一标记面,所述从动伞齿轮的背锥面为所述第二标记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齿轮副,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汉威广园广州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