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声罩及具有其的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3764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发动机隔声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隔声罩及具有其的发动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隔声罩包括外壳和内层吸音元件,所述内层吸音元件与所述外壳相连接,其中,所述外壳的材料为SMC,所述内层吸音元件的材料为聚氨酯材料。通过使用本技术方案中的隔声罩,内层吸音材料采用聚氨酯材料使吸音效果更佳,外壳的材料为SMC,具有金属材质的高隔音量和非金属材质的高阻尼,另外高温不易变形使隔声罩与旋转皮带轮系始终保持相对固定的设计距离,降低了干涉风险,低温也不会变脆,可靠性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隔声罩及具有其的发动机
本技术属于发动机隔声罩
,具体涉及一种隔声罩及具有其的发动机。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隔声罩振动、高温等因素变形会很大,无法保证准确的相对位置,固定方式容易脱落,此影响都会导致隔声罩与皮带等旋转件产生高的干涉风险。现有外壳普通塑料面密度低,隔音量差,金属外壳面密度高,但重量大,金属薄板隔振难度高,容易引发滋生新的结构辐射噪声问题。现有的隔声罩内层吸音棉多为普通吸音棉,吸音空隙比较疏松,吸音效果欠佳,且表面不能有固定的形状,需要很多的铆钉或类似固定件加以约束,长时间运行后吸音棉有可能膨胀,极易将吸声棉卷到皮带轮系中,导致更高危险,因此常规隔声吸声效果好的隔声罩很难应用在发动机皮带轮系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隔声罩吸音效果不佳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隔声罩,包括:外壳;内层吸音元件,所述内层吸音元件与所述外壳相连接,其中,所述外壳的材料为SMC,所述内层吸音元件的材料为聚氨酯材料。通过使用本技术方案中的隔声罩,内层吸音材料采用聚氨酯材料使吸音效果更佳,外壳的材料为SMC,具有金属材质的高隔音量和非金属材质的高阻尼,另外高温不易变形使隔声罩与旋转皮带轮系始终保持相对固定的设计距离,降低了干涉风险,低温也不会变脆,可靠性更高。另外,根据本技术的隔声罩,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内层吸音元件与所述外壳通过第一连接件相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螺钉、套筒和垫片,所述螺钉穿设于所述套筒的内部,所述垫片套设于所述螺钉上并位于远离所述套筒的一端。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螺钉还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外壳相抵。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套筒还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内层吸音元件相抵。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垫片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外壳之间。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隔声罩周边还设有固定孔座,所述固定孔座能够配合相适配的第二连接件进行固定装配。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内层吸音元件的厚度为25-40mm。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孔座的数量为5个,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数量为4个。在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发动机,该发动机包括上述实施方式中的隔声罩。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隔声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隔声罩另一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连接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隔声罩与连接件配合的整体结构剖面图。10:外壳、11:固定孔座;20:内层吸音元件;30:第一连接件、31:螺钉、311:第一限位部、32:套筒、321:第二限位部、33:垫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隔声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隔声罩另一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2所示,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隔声罩及具有其的发动机。本技术中的隔声罩包括外壳10和内层吸音元件20,内层吸音元件20与外壳10相连接,其中,外壳10的材料为SMC,内层吸音元件20的材料为聚氨酯材料。通过使用本技术方案中的隔声罩,内层吸音元件20采用聚氨酯材料使吸音效果更佳,外壳10的材料为SMC,具有金属材质的高隔音量和非金属材质的高阻尼,另外高温不易变形使隔声罩与旋转皮带轮系始终保持相对固定的设计距离,降低了干涉风险,低温也不会变脆,可靠性更高。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内层吸音元件20与外壳10通过第一连接件30相连接,通过第一连接件30相连接,便于更换外壳10或者内层吸音元件20,拆装方便。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内层吸音元件20为开孔注塑成型结构,形状完全按照皮带轮系的形状随形设计,通过一定的工艺控制开孔率和阶梯状的密度分布,一面较柔软是开孔面,朝向噪声源,不同的孔率控制和密度分布可以对低、中、高频起到不同的吸音性能,起到第一层隔音作用。本实施例中的外壳10起到第二层隔音作用,起到主要的隔音作用,本隔声罩外壳10采用SMC复合材料,体密度1.8g/cm3,是铝的6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声罩,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壳;/n内层吸音元件,所述内层吸音元件与所述外壳相连接,其中,所述外壳的材料为SMC,所述内层吸音元件的材料为聚氨酯材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声罩,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
内层吸音元件,所述内层吸音元件与所述外壳相连接,其中,所述外壳的材料为SMC,所述内层吸音元件的材料为聚氨酯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声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吸音元件与所述外壳通过第一连接件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声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螺钉、套筒和垫片,所述螺钉穿设于所述套筒的内部,所述垫片套设于所述螺钉上并位于远离所述套筒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声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还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外壳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声罩,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杰李长龙陈子聪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