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控精准定位防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3066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08
本申请适用于停车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双控精准定位防坠装置,包括:电梯架内形成有升降仓;第一框架可于升降仓中做升降运动;第二框架承托于第一框架上且用于承载车辆,并可水平运动以接近电梯架;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器及第一定位器,第一定位器设于电梯架上,第一限位器活动设于第一框架上,并可在第一框架完成升降后与第一定位器形成连接;第二定位组件包括第二限位器及第二定位器,第二定位器设于电梯架上,第二限位器设于第二框架上,并可在第二框架水平运动回到初始位置后与第二定位器形成连接。通过两次定位,减小第二框架及电梯架的间隙及高度差,便于车辆行驶,且提高了整体定位精度及防坠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控精准定位防坠装置
本技术属于停车设备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双控精准定位防坠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小汽车的使用已十分普及,汽车的数量逐年增加,且各大城市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停车难的问题已成为各大中城市的普遍现象。立体车库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特别是垂直升降类塔式停车库,以其占地面积小,充分利用上部空间,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空间优势以存放更多的车辆,是解决城市静态交通和停车难问题的重要途径。立体车库一般包括电梯架、用于承载车的固定框架以及可驱动固定框架于电梯架内升降移动的升降驱动装置。由于固定框架需要在电梯架内进行升降移动,使得固定框架与电梯架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且固定框架在完成一轮升降后,由于运动误差还经常会出现固定框架的表面与电梯架的表面存在高度差,导致定位效果较差,不利于车辆进入或驶出固定框架。此外,车辆驶入或驶出固定框架时,由于固定框架的载重变化,容易导致固定框架降落或向上回弹,防坠落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控精准定位防坠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固定框架的定位、防坠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控精准定位防坠装置,包括:电梯架,其内形成有升降仓;第一框架,可于所述升降仓中做升降运动;第二框架,承托于所述第一框架上且用于承载车辆,并可水平运动以接近所述电梯架;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器及第一定位器,所述第一定位器设于所述电梯架上,所述第一限位器活动设于所述第一框架上,并可在所述第一框架完成升降后与所述第一定位器形成连接;第二定位组件,包括第二限位器及第二定位器,所述第二定位器设于所述电梯架上,所述第二限位器设于所述第二框架上,并可在所述第二框架水平运动回到初始位置后与所述第二定位器形成连接,以减小所述第二框架与所述电梯架之间的间隙。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器为挡块,所述第一限位器为挡板结构,所述第一框架上设有连接于所述挡板结构的第一驱动件,所述挡板结构可在所述第一驱动件的驱动下活动以搭接于所述挡块上。进一步地,所述挡板结构的数量设置为四个,四个所述挡板结构均匀设于所述第一框架相对的两端。优选地,所述第一框架端部设有转动轴,所述挡板结构设于所述转动轴上,所述第一驱动件为电机,所述转动轴连接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并可在所述第一驱动件的驱动下带动所述挡板结构转动以搭接于所述挡块上。进一步地,所述挡板结构包括凸轮及设于所述凸轮上的限位臂,所述凸轮与所述转动轴形成键连接,所述限位臂可在所述转动轴的驱动下搭接于所述挡块上。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件为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挡板结构,并可驱动所述挡板结构伸出所述第一框架以搭接于所述挡块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组件还包括感应片及电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感应器,所述感应片设于所述转动轴上并可随所述转动轴转动,所述感应器设于所述第一框架端部并可检测所述感应片以获取所述挡板结构的位置信息。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器为拨叉,所述第二定位器包括设于所述电梯架内侧壁上的固定座及设于所述固定座上的限位轴,所述拨叉可随所述第二框架移动至初始位置并与所述限位轴形成插接,以对所述第二框架进行限位。进一步地,所述双控精准定位防坠装置还包括车轮及第二驱动件,所述车轮设于所述第二框架底部,所述第二驱动件电连接于所述车轮,并可驱动所述第二框架沿水平方向运动于所述第一框架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框架上设有电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件的检测器,所述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框架沿水平方向移动的距离。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控精准定位防坠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分别设置第一定位组件及第二定位组件,使得第一框架在完成升降后第一限位器活动以连接于第一定位器,实现第一框架及第二框架的第一次定位,消除第二框架与电梯架上表面之间的高度差;第二框架可沿水平方向运动于第一框架上以接近电梯架,以使第二限位器活动连接于第二定位器,实现第二框架的第二次定位。即能够实现第二框架的两次定位,减小第二框架及电梯架内侧壁之间的间隙,从而便于车辆驶入或驶出第二框架上,同时两次定位加强了双控精准定位防坠装置与电梯架之间的连接强度,防止其在完成定位后出现降落或向上回弹的情况,提高防坠落的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控精准定位防坠装置的主视图一;图2为图1所示双控精准定位防坠装置的侧视图;图3为图1所示双控精准定位防坠装置的俯视图;图4为图1所示双控精准定位防坠装置的第一框架的俯视图;图5为图1所示双控精准定位防坠装置的挡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控精准定位防坠装置的主视图二;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控精准定位防坠装置的主视图三。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0-电梯架;20-第一框架;30-第一定位组件;40-第二框架;50-第二定位组件;11-进出口平面;12-升降仓;31-第一限位器/挡板结构;32-第一定位器/挡块;33-第一驱动件;34-转动轴;35-感应片;36-感应器;51-第二限位器;52-第二定位器/拨叉;53-车轮;54-第二驱动件;55-检测器;311-凸轮;312-限位臂;511-固定座;512-限位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控精准定位防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电梯架,其内形成有升降仓;/n第一框架,可于所述升降仓中做升降运动;/n第二框架,承托于所述第一框架上且用于承载车辆,并可水平运动以接近所述电梯架;/n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器及第一定位器,所述第一定位器设于所述电梯架上,所述第一限位器活动设于所述第一框架上,并可在所述第一框架完成升降后与所述第一定位器形成连接;/n第二定位组件,包括第二限位器及第二定位器,所述第二定位器设于所述电梯架上,所述第二限位器设于所述第二框架上,并可在所述第二框架水平运动回到初始位置后与所述第二定位器形成连接,以减小所述第二框架与所述电梯架之间的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控精准定位防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梯架,其内形成有升降仓;
第一框架,可于所述升降仓中做升降运动;
第二框架,承托于所述第一框架上且用于承载车辆,并可水平运动以接近所述电梯架;
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器及第一定位器,所述第一定位器设于所述电梯架上,所述第一限位器活动设于所述第一框架上,并可在所述第一框架完成升降后与所述第一定位器形成连接;
第二定位组件,包括第二限位器及第二定位器,所述第二定位器设于所述电梯架上,所述第二限位器设于所述第二框架上,并可在所述第二框架水平运动回到初始位置后与所述第二定位器形成连接,以减小所述第二框架与所述电梯架之间的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控精准定位防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器为挡块,所述第一限位器为挡板结构,所述第一框架上设有连接于所述挡板结构的第一驱动件,所述挡板结构可在所述第一驱动件的驱动下活动以搭接于所述挡块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控精准定位防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结构的数量设置为四个,四个所述挡板结构均匀设于所述第一框架相对的两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控精准定位防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端部设有转动轴,所述挡板结构设于所述转动轴上,所述第一驱动件为电机,所述转动轴连接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并可在所述第一驱动件的驱动下带动所述挡板结构转动以搭接于所述挡块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淼谢兰平王银华沈林波邓德学佟岩冯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华达川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