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载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1648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09:49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载车装置。本申请提供的载车装置包括:至少一对同轴且间隔的引导轮;一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一旋转驱动机和传动连接于所述驱动机的驱动端的差速器,以及至少一对同轴且间隔的驱动轮,一对所述驱动轮中的两个所述驱动轮分别传动连接于所述差速器的两个动力输出端;一用于载车的托盘,所述托盘具有沿其行进方向相对设置的牵引端和后驱端,所述牵引端支撑于至少一对所述引导轮的上方,所述后驱端支撑于至少一对所述驱动轮的上方且可被所述驱动轮驱动沿行进方向运动。本申请的载车装置仅使用一个动力源并配合差速器实现双轨道上的直线和曲线运行,降低了载车装置的制造成本,并且简化了装置的内部传动链结构。结构。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载车装置


[0001]本申请属于载重设备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载车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载车装置是一种载重车辆的轨道运行设备,其通过托盘或载车板承重,托盘或载车板可在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上运行。
[0003]现有技术中,载车装置设置有至少两个驱动机构,分别用于驱动托盘或载车板在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上运行。运行时,当托盘或载车板由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两者中的一者转换为另一者时,则需同时切换驱动机构。
[0004]上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技术缺陷:
[0005]其一,现有载车装置设置有至少两个驱动机构,造成整个装置的造价成本高且体积大的问题;
[0006]其二,使用两个驱动机构适用于不同的轨道,两个驱动机构需通过不同的途径传动链接于转轮以驱动托盘或载车板运动,进而造成载车装置传动链的复杂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载车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载车装置的成本高、结构复杂化的技术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载车装置,其包括:
[0009]至少一对同轴且间隔的引导轮;
[0010]一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一旋转驱动机和传动连接于所述驱动机的驱动端的差速器,以及至少一对同轴且间隔的驱动轮,一对所述驱动轮中的两个所述驱动轮分别传动连接于所述差速器的两个动力输出端;
[0011]一用于载车的托盘,所述托盘具有沿其行进方向相对设置的牵引端和后驱端,所述牵引端支撑于至少一对所述引导轮的上方,所述后驱端支撑于至少一对所述驱动轮的上方且可被所述驱动轮驱动沿行进方向运动。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车装置还包括一安装架,所述安装架铰接于所述后驱端且铰接轴线垂直于所述托盘的行进方向,所述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架,所述托盘通过所述安装架支撑于至少一对所述驱动轮的上方。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车装置还包括一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后驱端,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安装架,所述弹性件和所述铰接轴线沿所述托盘的行进方向间隔设置。
[00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车装置还包括一具有两个平行轨道的双轨道,以及一曲线寻迹组件;所述曲线寻迹组件包括一基板、弹性件和导轮系统;其中,
[0015]所述基板连接于所述托盘和所述安装架两者中的任一者上;所述导轮系统至少包括导轮,所述导轮活动设置于所述双轨道的任一平行轨道中;所述弹性件的上端连接于所
述基板,所述弹性件的下端直接或间接连接于所述导轮。
[00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曲线寻迹组件包括若干个所述弹性件;所述导轮系统还包括连接板和若干个导向件,所述导向件包括导轮轴和转动套接于所述导轮轴下端的所述导轮;其中,
[0017]所述连接板的上端连接于若干个所述弹性件的下端,所述连接板的下端连接于若干个所述导向件中的若干个所述导轮轴的上端。
[0018]在一个实施例中,若干个所述导向件构成第一导向件组和第二导向件组;其中,
[0019]所述第一导向件组中的若干个所述导向件沿所述平行轨道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导向件组中的若干个所述导向件沿所述平行轨道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导向件组和所述第二导向件组沿所述平行轨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002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件组中的所述导向件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导向件组中的所述导向件的数量。
[002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板上开设有贯穿其厚度的限位孔;所述曲线寻迹组件还包括套接于所述弹性件中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上端活动插接于所述限位孔中,所述限位柱的下端连接于所述弹性件的下端。
[002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车装置还包括直线引导组件,所述直线引导组件至少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托盘的引轮,所述导轮和所述引轮分别活动设置于两个所述平行轨道中。
[002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一驱动链和两个传动轴;其中,
[0024]所述驱动链传动连接于所述旋转驱动机的驱动端和所述差速器的动力输入端之间,两个所述传动轴的一端分别传动连接于两个所述动力输出端,两个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分别传动连接于两个所述驱动轮。
[0025]本申请提供的载车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载车装置通过单一动力和差速器的配合,实现在双轨道上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当需要进行直线运动时,通过载车装置的控制器控制差速器使其两个动力输出端的输出转速保持一致,则载车装置沿双轨道直线平稳运行。当需要进行曲线运动时,曲线轨迹的内侧行程短、外侧行程长,通过载车装置的控制器控制差速器使其两个动力输出端的输出转速保持不同,使轨迹内侧和外侧产生速度差,亦即外侧转速大于内侧转速,进而实现载车装置的转向。本申请的载车装置仅使用一个动力源并配合差速器实现双轨道上的直线和曲线运行,降低了载车装置的制造成本,并且简化了装置的内部传动链结构。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载车装置的示意图;
[0028]图2为图1的仰角示意图;
[0029]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托盘的示意图;
[0030]图4是图3的仰角示意图;
[0031]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组件的示意图;
[0032]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曲线寻迹组件的示意图;
[0033]图7是图6的仰角示意图。
[0034]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35]1-托盘;2-驱动组件;3-曲线寻迹组件;4-直线引导组件;5-引导轮;6-安装架;7-弹性件;8-平行轨道;11-托盘本体;12-斜坡板;13-阻挡杆;14-铰接臂;15-边梁;16-支撑杆;21-旋转驱动机;22-驱动链;23-差速器;24-传动轴;25-驱动轮;31-基板;32-弹性件;33-限位柱;34-导轮系统;41-引轮;42-连接臂;101-牵引端;102-后驱端;341-连接板;342-导轮轴;343-导轮;3401-第一导向件组;3402-第二导向件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037]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003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载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对同轴且间隔的引导轮;一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一旋转驱动机和传动连接于所述旋转驱动机的驱动端的差速器,以及至少一对同轴且间隔的驱动轮,一对所述驱动轮中的两个所述驱动轮分别传动连接于所述差速器的两个动力输出端;一用于载车的托盘,所述托盘具有沿其行进方向相对设置的牵引端和后驱端,所述牵引端支撑于至少一对所述引导轮的上方,所述后驱端支撑于至少一对所述驱动轮的上方且可被所述驱动轮驱动沿行进方向运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车装置还包括一安装架,所述安装架铰接于所述后驱端且铰接轴线垂直于所述托盘的行进方向,所述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架,所述托盘通过所述安装架支撑于至少一对所述驱动轮的上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载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车装置还包括一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后驱端,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安装架,所述弹性件和所述铰接轴线沿所述托盘的行进方向间隔设置。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载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车装置还包括一具有两个平行轨道的双轨道,以及一曲线寻迹组件;所述曲线寻迹组件包括一基板、弹性件和导轮系统;其中,所述基板连接于所述托盘和所述安装架两者中的任一者上;所述导轮系统至少包括导轮,所述导轮活动设置于所述双轨道的任一平行轨道中;所述弹性件的上端连接于所述基板,所述弹性件的下端直接或间接连接于所述导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载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曲线寻迹组件包括若干个所述弹性件;所述导轮系统还包括连接板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丹枫顾峰丁懿梅军峰沈林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华达川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