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厢旋转对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5393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立体车库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轿厢旋转对中装置,包括多个支撑平台、安装于轿厢内并的至少一组对中组件、以及设置于轿厢内的旋转组件,该旋转组件包括用于承载对中组件的第一支撑板、以及设置于轿厢内的驱动组件。通过设置多个支撑平台,从而可用于承载车辆;通过在轿厢内设有至少一组对中组件,从而可带动各所述支撑平台移动以使得车辆处于对中位置;通过在轿厢内设置旋转组件,即设置第一支撑板和驱动组件,从而可用于支撑并带动对中组件旋转,配合对中组件快速实现车辆的对中定位,提高了停车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轿厢旋转对中装置
本技术涉及立体车库
,特别涉及轿厢旋转对中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和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小汽车已经成为中国家庭普遍拥有的交通工具之一,但其数量的迅速膨胀也为城市交通带来了越来越重的压力。相比较于传统的停车场模式,智能立体车库不仅占地少、空间利用率高、智能化程度高。在备受停车问题困扰的大城市建设立体停车设备,无疑在缓解了其停车难的现状。然而,由于车主的人为技术原因,车辆停放立体停车设备上时车身会相对于停车设备出现稍许倾斜,车辆未处于停车设备的中间位置,不利于车辆后续的倒出,影响了停车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轿厢旋转对中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停车设备因无法调节车辆对中位置而影响了停车效率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轿厢旋转对中装置,包括活动设置于轿厢上并用于承载车辆的多个支撑平台、安装于所述轿厢内并位于所述支撑平台的底部用于带动各所述支撑平台移动以使得车辆处于对中位置的至少一组对中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轿厢内用于支撑并带动所述对中组件旋转的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包括用于承载所述对中组件的第一支撑板、以及设置于所述轿厢内并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支撑板旋转的驱动组件。进一步地,所述对中组件的数量为两组,各所述对中组件分别分布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两端。进一步地,所述对中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底端的安装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并用于带动所述支撑平台的移动的丝杆驱动机构。进一步地,所述对中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并用于配合所述丝杆驱动机构使得所述支撑平台平稳移动的多个导轨组件。进一步地,所述导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的导轨、以及滑动安装于所述导轨上用于承载所述支撑平台的第二支撑板。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两端呈间隔的设置有多个定位轴,所述安装板对应各所述定位轴的位置设有与所述定位轴配合连接的多个轴套。进一步地,所述定位轴的数量为两个,各所述定位轴分别分布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一端的相对两侧。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平台的底部还设有用于支撑所述支撑平台的多个脚轮,各所述脚轮位于所述安装板的旁侧。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轿厢内的固定板、安装于所述固定板上的驱动电机、转动设置于所述固定板背对所述驱动电机一侧并与所述驱动电机活动端连接的第一齿轮、以及转动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并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支撑板通过连接轴与所述第二齿轮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齿轮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齿轮的直径。本技术提供的轿厢旋转对中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设置多个支撑平台,从而可用于承载车辆;通过在轿厢内设有至少一组对中组件,从而可带动各所述支撑平台移动以使得车辆处于对中位置;通过在轿厢内设置旋转组件,即设置第一支撑板和驱动组件,从而可用于支撑并带动对中组件旋转,配合对中组件快速实现车辆的对中定位,提高了停车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轿厢旋转对中装置与轿厢的安装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轿厢旋转对中装置的一个视角的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轿厢旋转对中装置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轿厢旋转组件的结构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支撑平台;2-对中组件;21-安装板;211-轴套;22-丝杆驱动机构;23-导轨组件;231-导轨;232-第二支撑板;3-旋转组件;31-第一支撑板;32-驱动组件;321-固定板;322-驱动电机;323-第一齿轮;324-第二齿轮;33-定位轴;34-脚轮;4-轿厢。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轿厢旋转对中装置,该轿厢旋转对中装置包括多个支撑平台1,各支撑平台1设置于轿厢4上,且各支撑平台1可用于承载车辆,此外,该轿厢4内还设有至少一组对中组件2和旋转组件3,该对中组件2设置于支撑平台1的底部,该旋转组件3设于对中组件2的的底部,该对中组件2可用于带动各支撑平台1移动以使得车辆处于对中位置,该旋转组件3可用于支撑并带动对中组件2旋转以配合对中组件2实现车辆的快速定位,具体地,该旋转组件3包括第一支撑板31和驱动组件32,该第一支撑板31可用于承载对中组件2,该驱动组件32可用于带动第一支撑板31旋转。这样,通过设置多个支撑平台1,从而可用于承载车辆;通过在轿厢4内设有至少一组对中组件2,从而可带动各所述支撑平台1移动以使得车辆处于对中位置;通过在轿厢4内设置旋转组件,即设置第一支撑板31和驱动组件32,从而可用于支撑并带动对中组件2旋转,配合对中组件2快速实现车辆的对中定位,提高了停车效率。在本实施例中,该车厢旋转对中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当车辆驶入支撑平台1上后,观测车辆四个边角的距离,此时,驱动旋转组件3和对中组件2工作,通过旋转组件3将车辆旋转至对中位置附近,随后通过对中组件2进行对中矫正,实现了车辆对中位置的快速调整。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该车厢旋转对中装置还包括控制器(附图未作出),该控制器可用于检测车辆的边角处位置信号并控制对中组件2和旋转组件3工作。这样,通过设置控制器,从而可检测车辆的边角处位置信号并控制对中组件2和旋转组件3工作,依据边角位置的不同控制对中组件2和旋转组件3工作功率大小。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所示,作为本技术提供的轿厢旋转对中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对中组件2的数量为两组,各对中组件2分别分布于第一支撑板31的两端。通过设置两组对中组件2,从而可实现对车辆对中位置的快速调整,提高了车辆对中位置调整的效率。当然,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该对中组件2的数量也可设置为其他多组,此处不作唯一限定。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轿厢旋转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设置于轿厢上并用于承载车辆的多个支撑平台、安装于所述轿厢内并位于所述支撑平台的底部用于带动各所述支撑平台移动以使得车辆处于对中位置的至少一组对中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轿厢内用于支撑并带动所述对中组件旋转的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包括用于承载所述对中组件的第一支撑板、以及设置于所述轿厢上并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支撑板旋转的驱动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轿厢旋转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设置于轿厢上并用于承载车辆的多个支撑平台、安装于所述轿厢内并位于所述支撑平台的底部用于带动各所述支撑平台移动以使得车辆处于对中位置的至少一组对中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轿厢内用于支撑并带动所述对中组件旋转的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包括用于承载所述对中组件的第一支撑板、以及设置于所述轿厢上并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支撑板旋转的驱动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厢旋转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组件的数量为两组,各所述对中组件分别分布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两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轿厢旋转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对中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底端的安装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并用于带动所述支撑平台的移动的丝杆驱动机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轿厢旋转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并用于配合所述丝杆驱动机构使得所述支撑平台平稳移动的多个导轨组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轿厢旋转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的导轨、以及滑动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林波佟岩黄骞刘雁军梁世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华达川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普腾停车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