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充剂填充装置和填充方法及填充剂填充管柱集合体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1630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填充剂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备有: (a)填充剂收容空间集合体,该填充剂收容空间集合体是把具有上端开口部和下端开口部、内部为填充剂收容空间的若干个管以竖立状态集束而成的;或者是具有若干个填充剂收容空间的填充剂收容空间集合体,上述填充剂收容空间是沿纵向贯通柱状体上端面的上端开口部和柱状体下端面的下端开口部而形成的; (b)下部可动栓体,该下部可动栓体具有下部可动栓、基体和配管,上述下部可动栓可液密地装填在上述各填充剂收容空间的下端开口部内并备有多孔质体,上述基体配置在上述填充剂收容空间集合体的下方,将上述下部可动栓以立设状态配置在与若干个填充剂收容空间的下端对应的位置上;上述配管与各下部可动栓结合并与上述下部可动栓连通; (c)上部可动栓,该上部可动栓可液密地固定在填充剂收容空间的上端开口部,并且形成为液体可通过的中空筒形,内装着多孔质体; (d)紧固机构,在把下部可动栓嵌插入上述填充剂收容空间的下端开口部的状态下,该紧固机构将填充剂收容空间集合体与下部可动栓体紧固。(*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填充剂填充装置、填充剂的填充方法及填充剂填充管柱集合体。更具体地说,涉及例如可用于模拟移动床式分离装置中的、小型且节省空间的填充剂填充管柱集合体,能高效率地在短时间内将填充剂均匀填充到该填充剂填充管柱集合体中各管柱内的填充剂填充装置,以及能高效率地在短时间内将填充剂均匀填充到填充剂填充管柱集合体各管柱内的填充剂的填充方法。模拟移动床式分离装置中,将收容分离用填充剂的若干个填充床连接成环形,在内部备有强制流体朝单方向循环的循环流体流路,在该循环流体流路上,沿着流体的流动方向,依次设有导入洗提液的洗提液导入口、提取富含吸附质或强吸附质溶液的提取液抽出口、导入含应分离成份混合物原料溶液的原料溶液导入口、提取富含非吸附质或弱吸附质溶液的残液抽提口,并且,使各导入口和提取口间歇移动。在上述模拟移动床式分离装置中,由若干个填充床形成脱附区(Ⅳ)、浓缩区(Ⅲ)、精制区(Ⅱ)以及吸附区(Ⅰ)。脱附区(Ⅳ)形成在洗提液导入口与提取液抽出口之间的填充床上,含有浓缩吸附成份或强吸附质的分离用填充剂与洗提液接触,吸附成份或强吸附成份被分离用填充剂析出;浓缩区(Ⅲ)形成在提取液抽出口和原料溶液导入口之间的填充床上,残存在分离用填充剂上的非吸附成份或弱吸附成份被析出,吸附成份或强吸附成份被浓缩;精制区(Ⅱ)形成在原料溶液导入口与残液抽出口之间的填充床上,原料溶液与分离用填充剂接触,吸附成份或强吸附成份被分离填充剂吸附,非吸附成份或弱吸附成份与洗提液一起被回收;吸附区(Ⅰ)形成在残液抽出口与洗提液导入口之间的填充床上,非吸附成份或弱吸附成份被分离用填充剂吸附,非吸附成份或弱吸附成份的含有量少的冼提液被回收。组装该模拟移动床式分离装置时,必须先把能分离应分离成份的分离用填充剂填充到管柱内。现有技术中,是将填充剂填充到一根一根的管柱中,一根一根地检查填充后的管柱。更具体地说,将填充剂填充到管柱内的方法,有湿式填充法和干式填充法。湿式填充法中,先将管体即管柱竖立,在其下端开口部装填端栓。在管柱的上端开口部,结合着储槽的下端开口部。这样,管柱的内部空间与储槽成为连通状态。该储槽在安装在管柱上时其内部是空的。在该储槽的上部,设有可开闭的料浆投入口和溶剂供给口。把储槽安装到管柱上后,打开储槽的料浆投入口,从该料浆投入口将料浆流入储槽内。适合于该湿式填充法的料浆,通常是将平均粒径约50μm以下的填充剂以10~60wt./vol.%的料浆浓度分散到分散溶剂中而制成的。接着,关闭该料浆投入口后,从上述溶剂供给口向储槽内压入分散溶剂。由于该分散溶剂的压入,而促进管柱内和储槽内的料浆中的填充剂的沉降。管柱内的填充剂充分沉降后,停止向储槽内压入分散溶剂,将储槽从管柱上卸下。然后,用可动栓或固定栓将管柱上端开口部密栓住。另外,在干式填充法中,先将管体即管柱竖立,在其下端开口部装填端栓。接着,从管柱的上端开口部,将平均粒径大的填充剂(该填充剂的平均粒径远远大于湿式填充法中的分散在料浆内的填充剂平均粒径)粉末流入。一直填充到与管柱的上端开口部齐平,填充剂充满管柱时,使该管柱振动。另外,管柱的加振,也可以从填充剂粉末流入管柱时开始。使管柱振动后,填充剂在管柱内更加紧密,这样,在管柱上端开口处的粉体的上端面往管柱内部下沉,在管柱的上端开口部内产生空间。再将填充剂粉末追加填充到该空间内,直到即使振动管柱内的填充剂粉末上端面再也不往下沉时,停止振动和填充剂的供给,接着,把端栓装在管柱的上端开口部。但是,在模拟移动床式分离装置中,通常设置着若干根,例如8根、12根、16根、24根的管柱,如果用上述手工作业对这些根管柱逐根地填充填充剂,则非常耗时间。例如,对一根管柱填充填充剂如果需要1小时,则对于备有16根管柱的模拟移动床式分离装置,其准备工作需要8小时的管柱填充时间,因此效率非常低。而且,上述1小时的填充时间,是操作者仅用于填充操作所需的最短时间,实际上在填充操作中还附带有各种其它的操作,所以,将填充剂完全填充到一根管柱内,所需的时间比上述时间多得多。这样,用手工作业逐根地对管柱填充填充剂是非常麻烦和非常耗时的。而且,例如要将填充剂填充到16根管柱内时,对16根管柱均等地填充填充剂是困难的。也就是说,填充到最初管柱内的填充剂的填充密度与填充到第16根管柱内的填充剂的填充密度常常是不相同的。其原因是,由于填充操作需要长时间,管柱中的溶剂因挥发等使填充剂中含有的料浆的填充剂浓度产生变化。另外,用这样麻烦的填充操作即使对16根管柱填充了填充剂,如果不对各管柱进行性能评价后,也不能实际使用各管柱。另外,在现有的模拟移动床式分离装置中,用配管将若干个管柱的端部与端部连接,形成循环流体流路,但如果全部管柱呈一列状排列,则很占地方,不可避免地导致整个装置的大型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能解决上述问题的填充剂填充装置、填充剂填充管柱集合体和填充剂的填充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能用简单的操作且短时间内将填充剂均匀地填充到若干个管柱内的填充剂填充装置和采用该装置的填充剂的填充方法,以及提供均匀地填充着填充剂且结构紧凑的填充剂填充管柱集合体。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一专利技术是填充剂填充装置,其特征在于,备有(a)填充剂收容空间集合体,该填充剂收容空间集合体是把具有上端开口部和下端开口部、内部为填充剂收容空间的若干个管以竖立状态集束而成的;或者是具有若干个填充剂收容空间的填充剂收容空间集合体,上述填充剂收容空间是沿纵向贯通柱状体上端面的上端开口部和柱状体下端面的下端开口部而形成的;(b)下部可动栓体,该下部可动栓体具有下部可动栓、基体和配管,上述下部可动栓可液密地装填在上述各填充剂收容空间的下端开口部内并备有多孔质体;上述基体配置在填充剂收容空间集合体的下方,将上述下部可动栓以立设状态配置在与若干个填充剂收容空间的下端对应的位置;上述配管与各下部可动栓结合以便与上述下部可动栓连通;(c)上部可动栓,该上部可动栓可液密地固定在填充剂收容空间的上端开口部,并且形成为可通过液体的中空筒形,内装着多孔质体;(d)紧固机构,在把下部可动栓嵌插入填充剂收容空间的下端开口部的状态下,该紧固机构将上述填充剂收容空间集合体与上述下部可动栓体紧固。本申请第二专利技术是填充剂的填充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上述第一专利技术所述的(a)填充剂收容空间集合体、(b)下部可动栓体和(c)上部可动栓,将下部可动栓的一部分插入填充剂收容空间的下端开口部内,接着,把含有填充剂的料浆从填充剂收容空间的上部开口部填充到各填充剂收容空间内,含有填充剂的料浆中的填充剂在填充剂收容空间内沉降后,将上部可动栓插入并固定在各填充剂收容空间的上部开口部,用紧固机构将填充剂收容空间集合体与下部可动栓体紧固。本申请的第三专利技术是填充剂的填充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上述第一专利技术所述的(a)填充剂收容空间集合体、(b)下部可动栓体和(c)上部可动栓,将下部可动栓的一部分插入填充剂收容空间的下端开口部内,接着,把填充剂粉末从填充剂收容空间的上部开口部填充到各填充剂收容空间内,使填充剂收容空间集合体振动后,将上部可动栓插入并固定在各填充剂收容空间的上部开口部,用紧固机构将填充剂收容空间集合体与下部可动栓体紧固。本申请的第四专利技术是填充剂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永松信二村角公一
申请(专利权)人:大赛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