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的轮端总成、控制方法及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底盘
,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的轮端总成、控制方法及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在“轻卡不轻”的大环境下,轻卡超载现象普遍且问题严重,现在各主机厂的轻卡经常出现前轮轮端轴承磨损烧蚀,影响车辆正常驾驶,并且当轴承损坏严重时,可能导致轮端轴承散架,车轮脱出,给用户和故障车周围正在行驶的车辆都带来极高的安全风险。现有轻卡及其他车辆均采用一组对置的圆锥滚子轴承轮端结构,虽然在车桥轮端设计时,对轮端承载力预留了一定的过载系数,但在超载严重的情况下,一方面圆锥滚子轴向受力加大,游隙变小,圆锥滚子与保持架、轴承内圈和外圈的摩擦阻力加大,使轴承保持架与滚子磨损速度加快;另一方面圆锥滚子径向压力增大,导致圆锥滚子与滚道之间的接触压力和接触面积增大,且圆锥滚子与滚道之间不易形成润滑油膜,使圆锥滚子与滚道之间的磨损速度加快。综合以上两方面原因,在严重超载情况下,轴承工作环境恶劣程度远超其承载设计范围内的工作环境,轴承长期处于恶劣的工作环境,极易导致轴承保持架、滚子等零件损坏,轻则出现异响,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的轮端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n内部中空的轮毂(1);/n具有轴(21)的转向节(2),所述轴(21)位于所述轮毂(1)的内部并与所述轮毂(1)的内壁存在间隙;以及/n套设在所述轴(21)上并处于所述间隙内的至少一个推力滚子轴承(4)和至少一个圆柱滚子轴承(3),所述推力滚子轴承(4)的至少部分外壁与所述轮毂(1)的内壁相贴合,以限制所述推力滚子轴承(4)沿所述轴(21)的径向移动,所述圆柱滚子轴承(3)的外壁与所述轮毂(1)的内壁相贴合,所述圆柱滚子轴承(3)的内壁与所述轴(21)的外壁相贴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轮端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部中空的轮毂(1);
具有轴(21)的转向节(2),所述轴(21)位于所述轮毂(1)的内部并与所述轮毂(1)的内壁存在间隙;以及
套设在所述轴(21)上并处于所述间隙内的至少一个推力滚子轴承(4)和至少一个圆柱滚子轴承(3),所述推力滚子轴承(4)的至少部分外壁与所述轮毂(1)的内壁相贴合,以限制所述推力滚子轴承(4)沿所述轴(21)的径向移动,所述圆柱滚子轴承(3)的外壁与所述轮毂(1)的内壁相贴合,所述圆柱滚子轴承(3)的内壁与所述轴(21)的外壁相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端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柱滚子轴承(3)的数量为一个;
所述推力滚子轴承(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推力滚子轴承(4)为第一推力滚子轴承(41)和第二推力滚子轴承(42),所述第一推力滚子轴承(41)位于所述圆柱滚子轴承(3)靠近所述轴(21)的端部的一侧,所述第二推力滚子轴承(42)位于所述圆柱滚子轴承(3)远离所述轴(21)的端部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端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端总成还包括:
第一轴承挡圈(5),套设在所述轴(21)上并位于所述第二推力滚子轴承(42)远离所述圆柱滚子轴承(3)的一侧,所述第一轴承挡圈(5)的一个侧壁与所述第二推力滚子轴承(42)相贴合;
第二轴承挡圈(6),套设在所述轴(21)上并位于所述圆柱滚子轴承(3)靠近所述轴(21)的端部的一侧,所述第二轴承挡圈(6)的内壁与所述轴(21)的外壁相贴合,所述第一推力滚子轴承(41)套设在所述第二轴承挡圈(6)上;
第三轴承挡圈(7),套设在所述轴(21)上并位于所述第一推力滚子轴承(41)靠近所述轴(21)的端部的一侧,所述第三轴承挡圈(7)的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勇平,赵阳,张鹏禹,陈良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发展有限公司,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