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用定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9351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马达用定子,提供提高卷绕于绝缘件的绕组的占空系数的技术。绝缘件(20)的卷绕部(90)与能够对线圈进行保持的保持面(107)垂直,并且具有在周向上与对绕组(43)向内径方向进行引导的第2引导面(52)同一侧的侧面(91)和与侧面(91)垂直的端面(94)。在从马达用定子(10)的轴向(C)观察时,构成为保持面(107)和侧面(91)的边界的第1角(111)位于比构成为第1引导面(51)和第2引导面(52)的边界的第2角(112)靠第1引导面(51)的引导方向侧(F)的位置。绕组(43)从第2角(112)朝向第1角(111)延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马达用定子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由被从外周侧向内径方向引入的绕组构成的线圈的马达用定子。
技术介绍
马达用定子具有:铁芯;绝缘件,其安装于铁芯;以及绕组,其卷绕于绝缘件。作为马达用定子的现有技术,存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的马达用定子中,6个铁芯沿周向配置。相对于各个铁芯安装的绝缘件(绕线架)具有:多个卷绕部,它们沿马达用定子的径向延伸,供绕组卷绕;一个环状部,其设置于多个卷绕部的外径侧的端部;以及凸缘部,其设置于各个卷绕部的内径侧的端部。凸缘部是绕组的卷绕开始的部位。通过使绕组从凸缘部朝向环状部的内周面卷绕于卷绕部,而构成第1段的绕组。接下来,通过使绕组从环状部的内周面侧朝向凸缘部卷绕于卷绕部,而构成第2段的绕组。同样地,通过使绕组在凸缘部与环状部之间重复往返地卷绕于卷绕部,而构成线圈。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36651号公报在马达用定子中,通过使第1段的绕组从外径侧朝向内径侧卷绕于卷绕部,而构成线圈。如果能够使构成线圈的第1段的绕组紧密地卷绕于卷绕部,则与第1段的绕组重叠卷绕的第2段之后的绕组也相互紧贴。其结果为,能够不破坏地维持线圈的形状,也提高了卷绕于卷绕部的绕组的占空系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提高卷绕于绝缘件的绕组的占空系数的技术。根据第1方面的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马达用定子,其具有:铁芯;绝缘件,其覆盖该铁芯;以及线圈,其由卷绕于该绝缘件的绕组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芯具有:环状的轭;以及齿,其从该轭向所述马达用定子的内径方向延伸,所述绝缘件具有:环状部,其覆盖所述轭;卷绕部,其覆盖所述齿,并且供所述绕组卷绕;以及延伸部,其从所述环状部向所述马达用定子的轴向延伸,所述环状部的内周面具有与所述线圈的端部抵接而能够对所述线圈的形状进行保持的保持面,所述延伸部具有:第1引导面,其沿所述马达用定子的周向对所述绕组进行引导;以及第2引导面,其与该第1引导面相邻,对所述绕组从所述第1引导面朝向所述卷绕部进行引导,所述卷绕部具有在周向上与所述第2引导面同一侧的侧面和与该侧面垂直的端面,在从所述马达用定子的轴向观察时,构成为所述保持面和所述侧面的边界的第1角位于比构成为所述第1引导面和所述第2引导面的边界的第2角靠所述第1引导面的引导方向侧的位置,所述绕组从所述第2角朝向所述第1角延伸。按照第2方面的专利技术的记载,优选为,所述第2引导面与所述卷绕部的所述侧面平行,从所述第2引导面至所述侧面的所述周向的尺寸比所述绕组的线径的一半大,并且比从所述端面的周向的一半的尺寸去除相当于所述线径的量之后的尺寸小。在第1方面的专利技术中,绝缘件具有:环状部,其覆盖铁芯的轭;卷绕部,其覆盖铁芯的齿,并且供绕组卷绕;以及延伸部,其从环状部向马达用定子的轴向延伸。环状部的内周面具有与线圈的端部抵接而能够对线圈的形状进行保持的保持面。延伸部具有:第1引导面,其沿马达用定子的周向对绕组进行引导;以及第2引导面,其与第1引导面相邻,对绕组从第1引导面朝向卷绕部进行引导。将保持面与卷绕部的侧面的边界作为第1角。将第1引导面与第2引导面的边界作为第2角。第1角位于比第2角靠第1引导面的引导方向侧的位置。因此,在将绕组沿内径方向引入时,能够使绕组不与延伸部接触而使绕组从第2角朝向第1角延伸。在开始将绕组卷绕于卷绕部时,能够使绕组不仅与保持面接触,还与卷绕部的侧面接触。即,能够使构成线圈的第1段的绕组的卷绕开始的部位与卷绕部紧贴,使第1段的绕组整体可靠地卷绕于卷绕部。其结果为,提高了绕组的占空系数。在第2方面的专利技术中,绝缘件的延伸部的第2引导面与卷绕部的侧面平行,从第2引导面至所述侧面的周向的尺寸比绕组的线径的一半大,并且比从卷绕部的端面的周向的一半的尺寸去除相当于绕组的线径的量之后的尺寸小。因此,通过采用这样的规定的尺寸,能够防止为了构成线圈而引入的绕组与从线圈引出的绕组发生干涉。附图说明图1的(a)是实施例1的马达用定子的立体图。图1的(b)是图1的(a)的b向视图。图2是图1的(a)所示的马达用定子的分解立体图。图3的(a)是对图1所示的绝缘件的延伸部进行说明的图。图3的(b)是图3的(a)的b-b线剖视图。图4是对图1的(a)所示的马达用定子的延伸部和卷绕部进行说明的图。图5的(a)是对图4所示的延伸部和卷绕部进行说明的图。图5的(b)是图5的(a)的b部放大图。图6是对利用密封部件密封图1的(a)所示的定子主体的工序进行说明的图。图7是对马达用定子载置于模具的状态下的马达用定子主体和模具的销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图8是被密封部件密封的马达用定子的外部端子周边的立体图。图9是图8所示的马达用定子的俯视图。图10是对实施例1的效果进行说明的图。图11的(a)是对实施例2的马达用定子的延伸部和端子进行说明的图。图11的(b)是沿轴向观察图11的(a)所示的延伸部和端子的图。标号说明10:马达用定子主体(马达用定子);11:铁芯;12:轭;20:第1绝缘件;21:第1环状部;23:第1长壁部(延伸部);23a:前端面;40:绕组;51:第1引导面;52:第2引导面;90:卷绕部;91:第1卷绕面(侧面);94:第4卷绕面(端面);100:保持面;107:右保持面;111:第1角;112:第2角;D:绕组的线径;Wd:端面的周向的尺寸;U1~W3:线圈。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另外,在说明中,关于内径方向、外径方向、周向以及轴向(上下方向),以马达用定子的中心线C为基准。省略一部分对同一形状的部位标注的标号。<实施例1>参照图1的(a)和图2。马达用定子主体10例如内置于乘用车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压缩机以及电动泵等。马达用定子主体10具有:铁芯11,其由层叠的多个电磁钢板构成;第1绝缘件20,其覆盖该铁芯11的上侧;第2绝缘件30,其覆盖铁芯11的下侧;第1线圈U1、V1、W1、第2线圈U2、V2、W2、第3线圈U3、V3、W3,它们设置于第1绝缘件20和第2绝缘件30;以及第1内部端子15~第3内部端子17,它们安装于第1绝缘件20。第1内部端子15~第3内部端子17与电路基板(未图示)连接。该马达用定子主体10被密封部件密封。关于密封工序在后面说明。参照图2。铁芯11具有环状的轭12和从轭12向内径方向延伸的9个齿13。各个齿13的前端部13a随着朝向内径方向而在周向上宽度变大。轭12具有向外径方向突出的外缘部12a。第1绝缘件20具有:第1环状部21,其能够覆盖轭12的上侧;9个第1卷绕部22,它们能够覆盖各个齿13的上半部分;9个第1长壁部23(延伸部),它们从第1环状部21的上表面21c沿轴向向上方延伸,在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达用定子,其具有:/n铁芯;/n绝缘件,其覆盖该铁芯;以及/n线圈,其由卷绕于该绝缘件的绕组构成,/n其特征在于,/n所述铁芯具有:/n环状的轭;以及/n齿,其从该轭向所述马达用定子的内径方向延伸,/n所述绝缘件具有:/n环状部,其覆盖所述轭;/n卷绕部,其覆盖所述齿,并且供所述绕组卷绕;以及/n延伸部,其从所述环状部向所述马达用定子的轴向延伸,/n所述环状部的内周面具有与所述线圈的端部抵接而能够对所述线圈的形状进行保持的保持面,/n所述延伸部具有:/n第1引导面,其沿所述马达用定子的周向对所述绕组进行引导;以及/n第2引导面,其与该第1引导面相邻,对所述绕组从所述第1引导面朝向所述卷绕部进行引导,/n所述卷绕部具有在周向上与所述第2引导面同一侧的侧面和与该侧面垂直的端面,/n在从所述马达用定子的轴向观察时,构成为所述保持面和所述侧面的边界的第1角位于比构成为所述第1引导面和所述第2引导面的边界的第2角靠所述第1引导面的引导方向侧的位置,/n所述绕组从所述第2角朝向所述第1角延伸。/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327 JP 2019-0601191.一种马达用定子,其具有:
铁芯;
绝缘件,其覆盖该铁芯;以及
线圈,其由卷绕于该绝缘件的绕组构成,
其特征在于,
所述铁芯具有:
环状的轭;以及
齿,其从该轭向所述马达用定子的内径方向延伸,
所述绝缘件具有:
环状部,其覆盖所述轭;
卷绕部,其覆盖所述齿,并且供所述绕组卷绕;以及
延伸部,其从所述环状部向所述马达用定子的轴向延伸,
所述环状部的内周面具有与所述线圈的端部抵接而能够对所述线圈的形状进行保持的保持面,
所述延伸部具有:
第1引导面,其沿所述马达用定子的周向对所述绕组进行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边聪史桐生大辅星野雅彦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山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