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8373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结构,即使在车辆的中心部存在结构物的情况下,也不会阻碍座椅布置,能够同时确保行李厢空间和座椅宽度,能够提高室内的实用性及就座状态的舒适性。所述车辆结构具备:座椅(20),其在车宽方向上分离设置;支承部(30),其设置于车辆地板(11),并安装在座椅(20)之间;车辆结构物(12),其设置在座椅(20)之间;以及扶手部(40),其能够相对于支承部(30)进行拆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在车辆结构中,公知以下这样的结构:将后座的座椅分割并使得其能够前倒,当乘员不坐在某个座椅上并且需要扩大行李厢时,使空座的座椅的座椅靠背前倒来使用。作为这样的车辆结构,以往例如公开了以下这样的技术:在座椅靠背的背面侧形成比该背面凹陷的收纳凹部,设置扶手,该扶手被收纳于该收纳凹部中,并且能够转动地连结在该收纳凹部的开口侧的端缘部侧,该扶手以该端缘部侧为中心转动而载置于背面(例如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06576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所述专利文献所记载的技术中,在车辆中心部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结构物的情况下,在以往的扶手结构中会阻碍座椅的布置,从而行李厢空间变狭窄。此外,如果去除后座的座椅的中央部,左右进行分割,在各座椅安装扶手,则即使存在中央的结构物也不会阻碍座椅布置,但各座椅的宽度会变窄。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结构,其即使在车辆的中心部具有结构物的情况下,也不会阻碍座椅布置,能够同时确保行李厢空间和座椅宽度,能够提高室内的实用性及就座状态的舒适性。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其具备:座椅,其在车宽方向上分离设置;支承部,其设置于车辆地板,安装在所述座椅之间;车辆结构物,其设置在所述座椅之间;以及扶手部,其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承部进行拆装。由此,由于在座椅之间设置支承部,在该支承部拆装自如地设置扶手部,因此,即使在车辆的中心存在车辆结构物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开车辆结构物而折叠座椅,能够防止座椅布置受到阻碍。此外,由于在座椅之间设置有扶手部,因此能够在确保座椅的宽度的状态下使用扶手部,能够同时确保行李厢空间和座椅的宽度,因此室内的实用性提高。在所述结构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部具备连结部,所述支承部具备用于保持所述连结部的安装部。由此,扶手部能够借助连结部而相对于支承部进行拆装。在所述结构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结部上以规定的间隔设置有多个切口部,在所述安装部设置有卡合部,该卡合部与所述多个切口部中的至少一个切口部卡合来保持所述连结部。由此,卡合部所卡合的切口部的卡合位置能够变更,因此能够调整扶手部的高度位置。在所述结构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部具备转动轴。由此,通过使扶手部以转动轴为中心转动,能够将扶手部保持在使用位置或不使用位置。在所述结构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承部设置有物品收纳部。由此,车辆的乘员能够利用物品收纳部。此外,通过将扶手部的高度调整到较高的位置,即使在将扶手部保持在使用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形成于支承部的物品收纳部。在所述结构中,所述座椅具备坐垫及座椅靠背,所述座椅构成为能够折叠到收纳位置,所述座椅处于所述收纳位置的状态下的所述座椅靠背的背面上部的高度位置、所述支承部的上表面的高度位置、所述车辆结构物的上表面的高度位置相等。由此,由于座椅处于收纳位置的状态下的座椅靠背的背面上部的高度位置、支承部的上表面的高度位置、车辆结构物的上表面的高度位置相等,因此能够使行李厢空间平坦,室内的实用性进一步提高。在所述结构中,所述车辆结构物是用于保护或收纳车辆部件的结构物或中间操纵台。由此,即使是具有大的车辆结构物的车辆,也能够使行李厢空间平坦,能够提高室内的实用性。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即使在车辆的中心部存在车辆结构物的情况下,也不会阻碍座椅布置,能够同时确保行李厢空间和座椅宽度。其结果是能够提高室内的实用性和就座状态的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支承部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支承部和扶手部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扶手部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扶手部的框架和支承部件的立体图。标号说明10:车辆;11:车辆地板;12:车辆结构物;20:座椅;21:坐垫;22:座椅靠背;30:支承部;35:安装部;36:卡合部;37:物品收纳部;40:扶手部;43:连结部;44:切口部;46:转动轴;53:引导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支承部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支承部和扶手部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扶手部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扶手部的框架和支承部件的立体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左右意指就座于车辆10的座椅20的状态下观察到的前后、左右。如图1所示,在车辆10的后部,以在车宽方向上分离规定量的状态配置有两个座椅20。在车辆地板11安装有配置在各座椅20之间的车辆结构物12。车辆结构物12例如是用于保护或收纳车辆部件的结构物、中间操纵台等在车辆10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分沿车辆10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大的结构物。座椅20包括:坐垫21,其支承于坐垫框架(未图示);座椅靠背22,其支承于座椅靠背框架(未图示),且摆动自如地与坐垫框架结合;以及头枕23,其安装于座椅靠背22。座椅20成为通过将座椅靠背22向前方倾倒而能够折叠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坐垫框架被设为在座椅靠背22折叠的状态下,利用连杆机构向下方下沉的类型的框架。由此,座椅20通过折叠座椅靠背22而成为能够使坐垫21及座椅靠背22向下方下沉的折叠式的座椅20(第一折叠式座椅20)。在该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折叠式座椅20的情况下,构成为:座椅靠背22的背面的高度位置与车辆结构物12的上表面高度位置相同。另外,座椅20也可以是通过使座椅靠背框架相对于坐垫框架移动来折叠座椅靠背22的形式的座椅20(第二折叠式座椅)。在该第二折叠式座椅20的情况下,由于不是像第一折叠式座椅20那样坐垫21向下方下沉的结构,因此座椅靠背22的背面的高度变高,因此车辆结构物12的高度也只要构成为匹配折叠状态的座椅靠背22的背面的高度而相等即可。在各座椅20之间设置有支承部30。支承部30的上表面高度位置形成为与车辆结构物12的上表面高度位置大致相等。如图2所示,支承部30具备由上板31和从上板31的两侧缘向下方延伸的侧板32构成的罩部件33。罩部件33通过地板紧固用支架34固定于车辆地板11。在罩部件33的后端部设置有形成为筒状的凹部的两个安装部35,在一个安装部35设置有构成锁定机构的卡合部36。锁定机构例如使用与固定座椅20的头枕23的锁定机构同样的公知机构。另外,在支承部30的前方设有两个物品收纳部37。这些物品收纳部37具有能够收纳乘员的携带物等物品的功能,例如,可以用作收纳杯子或塑料瓶等饮料的杯架,此外,也可以用作收纳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结构具备:/n座椅,其在车宽方向上分离设置;/n支承部,其设置于车辆地板,安装在所述座椅之间;/n车辆结构物,其设置在所述座椅之间;以及/n扶手部,其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承部进行拆装。/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328 JP 2019-0632361.一种车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结构具备:
座椅,其在车宽方向上分离设置;
支承部,其设置于车辆地板,安装在所述座椅之间;
车辆结构物,其设置在所述座椅之间;以及
扶手部,其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承部进行拆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扶手部具备连结部,
所述支承部具有用于保持所述连结部的安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结部上以规定的间隔设置有多个切口部,
在所述安装部设置有卡合部,该卡合部与所述多个切口部中的至少一个切口部卡合来保持所述连结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丸冈龙司松山昇平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