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人骨生成诱导因子单克隆抗体及其制备和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3229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抗人骨生成诱导因子(osteoinductive  factor  OIF)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OIF-KG4。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OIF-KG4免疫球蛋白、其片段和免疫偶联物以及含有上述免疫球蛋白、片段或免疫偶联物的药物组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可用于检测肿瘤、肥胖疾病、糖尿病、高血压或高血脂的试剂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免疫学领域,涉及一种单克隆抗体,更具体的,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人骨生成诱导因子单克隆抗体及其制备方法和药物组合物。
技术介绍
骨生成诱导因子(osteoinductive factor OIF),又称Osteoglycin或Mimecan,是一种分泌蛋白,最早是从牛的骨基质中分离出的一12kDa的蛋白质(Bentz H等,J Biol Chem 1989;264(34)20805-10),通过氨基酸测序,获得了其氨基酸序列(Bentz H等,J Biol Chem 1990;265(9)5024-9)。随后人们从成骨细胞的cDNA文库中克隆到人的OIF基因(Madisen L等,DNA Cell Biol1990;9(5)303-9),但未公开发表其cDNA序列。人的OIF基因编码一298个氨基酸的分泌蛋白前肽,与牛的OIF同源性达86%,其第1-19位为信号肽结构,20-193位为前肽,成熟区在194-298位,由10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在124-260位有6个重复的亮氨酸富集区;在255和280位为二硫键位点,214和258位有两个糖基化位点(Swissport号p20774)。但最近的研究发现,在牛的角膜等结缔组织中,OIF表达较高,其成熟蛋白由羧基端233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25kDa。该成熟蛋白与硫酸角质素结合,是角膜基质的组成成份;而在非结缔组织内该蛋白主要以非糖基化形式存在,以12kDa的成熟蛋白为主。Northern分析发现,OIF在小鼠的肺、骨骼肌、睾丸中表达,而脑、肝、平滑肌、胰腺中不表达(Ujita M等,Gene 1995;158(2)237-40)。除了翻译后蛋白质有不同的水解和加工过程外,最近人们在牛的组织内发现因不同的剪接或Poly A位点不同形成的多种OIF异形体,但在这些不同长度的OIF基因异形体中,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却完全相同,而且该基因在不同物种之间,结构也是高度保守的,这提示OIF蛋白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功能。以前的研究发现,将OI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或TGFβ2一起注入小鼠的皮下,可在注射部位引起异位骨形成,体外研究发现,OIF可抑制破骨细胞样细胞的形成及破骨细胞的活性。但最近在OIF基因剔除的小鼠模型中发现,剔除后的小鼠能正常发育,不影响小鼠的生育。与野生型小鼠相比,其骨骼发育无明显异常。提示OIF在骨代谢调节中可能不起重要的作用。在OIF基因剔除的小鼠,仅发现角膜和皮肤的胶原纤维的直径增粗,皮肤的抗张力的能力下降。那么,作为重要的分泌蛋白,OIF在人体的生理过程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与此同时,国际上一些研究组对OIF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2002年Tasheva对OIF基因的转录调控区进行了研究,发现在OIF基因上游296bp,含有3个起始元件,一个E盒(E-box)和Oct-1、NF-nB、金属反应元件(MRE)结合位点,而在该基因的第一个内含子中,含有该基因转录调控的增强子和沉默子序列(Tasheva ES等,Biochim Biophys Acta 2001;1517(3)333-8)。进一步研究发现,在OIF基因第一个内含子区含有P53基因的结合位点,而且P53可以增强OIF基因的转录活性(Ren-ming Hu等,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0;979543-9548)。最近,人们发现OIF启动子区域含有紫外线反应元件,其表达受UV的调控(Tasheva ES等,Molecular Vision 2003;91-9)。本专利技术人用大规模EST技术对垂体基因表达谱进行研究时,发现了一个与牛OIF基因有高度同源性的克隆,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结合RACE PCR技术,从垂体中克隆到人OIF的全长cDNA序列,并首次在GenBank中公布(GenBank登录号为AF100758)(Ren-ming Hu,Ze-guang Han,Huai-dong Song等,Proc NatlAcad Sci USA.2000;979543-9548)。但是,目前现有技术中还没有人获得抗人OIF的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OIF抗原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免疫球蛋白,它特异性地结合于人骨生成诱导因子蛋白。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例中,所述的人骨生成诱导因子蛋白具有GenBank登录号AF100758所示的序列。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例中,所述的OIF抗原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是单克隆抗体,它由小鼠杂交瘤细胞系OIF-KG4,CCTCC No.C200409所产生。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免疫偶联物,该免疫偶联物含有特异性地结合于骨生成诱导因子蛋白的免疫球蛋白和选自下组的偶联部分药物、毒素、细胞因子、放射性核素、酶。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产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它是小鼠杂交瘤细胞系OIF-KG4,CCTCC No.C200409。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检测肿瘤、肥胖疾病、糖尿病、高血压或高血脂的试剂盒,它含有所述的免疫球蛋白或所述的免疫偶联物。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例中,所述的肿瘤选自垂体瘤、肺癌、肾上腺肿瘤、皮质或髓质肿瘤。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它含有所述的免疫球蛋白或所述的免疫偶联物,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抗人骨生成诱导因子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在制备检测肿瘤、肥胖疾病、糖尿病、高血压或高血脂的试剂中的应用。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例中,所述的抗人骨生成诱导因子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由小鼠杂交瘤细胞系OIF-KG4,CCTCC No.C200409所产生。附图说明图1显示了OIF的Northern印迹分析结果,其中,1为肾上腺,2为下丘脑,3为脑,4为肝脏,5为心脏,6为肾脏,7为肺,8为垂体,9为脂肪的Northern印迹。结果显示,在肺、脂肪、肾上腺表达较高,垂体和心脏有表达。图2通过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证实OIF在垂体组织的表达情况。其中,A和B表示垂体OIF基因原位杂交结果,A为用地高辛(DIG)标记OIF mRNA反义链,OIF主要表达在垂体前叶(箭头所示的为阳性细胞);B为用DIG标记OIF基因的正义链,作为阴性对照,在垂体前叶无阳性杂交信号;C为人垂体OIF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箭头所指处为免疫组化阳性细胞;D为相邻切面用HE染色结果。图3显示了OIF的调控区序列,在其上游有两个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加下划线部位为Pit-1反应元件。图4通过Gel shift分析显示OIF上两个Pit-1反应元件可与体外翻译的Pit-1转录因子结合。其中,泳道1、2、3和泳道4、5、6分别为OIF启动子区域两个不同的Pit-1反应元件探针,1、4泳道为不加Pit-1体外翻译蛋白,只加标记探针;2、5泳道为即有标记的特异探针,又有体外翻译的Pit-1蛋白,箭头所示为与Pit-1转录因子特异结合的条带;3、6泳道用非标记的特异探针竞争抑制标记探针与Pit-1特异结合后的结果;泳道7是用标记的非Pit-1反应元件探针与Pit-1转录因子体外翻译产物反应,无特异性结合条带。图5显示了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免疫球蛋白,其特征在于,它特异性地结合于人骨生成诱导因子蛋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怀东孔令春於惠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