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剪式千斤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9473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剪式千斤顶,包括用于支撑在地面上的底座、用于支撑车辆底盘的顶座、两个下支撑臂、两个上支撑臂及转轴;两个下支撑臂的上表面分别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且贯穿其两端的第一凹槽,一端分别与底座铰接且两侧槽壁上分别设有向第一凹槽外侧翻折的外翻齿,两个下支撑臂上的外翻齿对应啮合;两个上支撑臂的下表面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且贯穿其两端的第二凹槽,两个上支撑臂的一端分别与顶座铰接,另一端分别与两个下支撑臂对应铰接,上支撑臂的宽度小于第一凹槽的槽宽;转轴的外径小于第二凹槽的槽宽,一端与其中一个下支撑臂与对应的上支撑臂的铰接点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下支撑臂与对应的上支撑臂的铰接点螺纹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剪式千斤顶
本技术属于随车工具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剪式千斤顶。
技术介绍
剪式千斤顶是车辆随车工具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用来应对车辆轮胎出现突发故障无法正常行驶,需要更换备胎的情况。目前常用的剪式千斤顶均通过转动螺杆带动支撑臂角度变化,从而提升顶座高度将车辆底盘升起,但是在剪式千斤顶收纳时,由于螺杆需要穿过整个剪式千斤顶,占用长度空间大;而且在收纳状态时,剪式千斤顶的整体高度或者宽度为上方与下方的支撑臂的叠加高度,因此占用高度或者宽度的空间较大;另外,各个支撑臂之间通过齿轮啮合,在剪式千斤顶顶升或收降过程中,齿轮容易划伤支撑臂的表面,破坏剪式千斤顶的漆面,从而容易引起锈蚀,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剪式千斤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剪式千斤顶收纳占用空间大、升降过程易划伤漆面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剪式千斤顶,包括:底座,用于支撑在地面上;顶座,位于底座正上方,用于支撑车辆底盘;两个下支撑臂,上表面分别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且贯穿其两端的第一凹槽,两个下支撑臂的一端分别与底座铰接,且第一凹槽在铰接端处的两侧槽壁上分别设有向第一凹槽外侧翻折的外翻齿,两个下支撑臂上的外翻齿对应啮合;两个上支撑臂,下表面分别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且贯穿其两端的第二凹槽,两个上支撑臂的一端分别与顶座铰接,另一端分别与两个下支撑臂对应铰接,上支撑臂的宽度小于第一凹槽的槽宽;转轴,外径小于第二凹槽的槽宽,一端与其中一个下支撑臂与对应的上支撑臂的铰接点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下支撑臂与对应的上支撑臂的铰接点螺纹连接。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第二凹槽在上支撑臂与顶座的铰接端的两侧槽壁上分别设有向第二凹槽内侧翻折的内翻齿,两个上支撑臂上的内翻齿对应啮合。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位于上支撑臂的两侧槽壁上的内翻齿的相对齿侧之间的距离大于转轴的外径。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其中一个下支撑臂与其对应的上支撑臂的铰接点设有螺套,螺套的外径小于第二凹槽的槽宽,转轴的一端与螺套螺纹连接;转轴与螺套的长度之和大于两个下支撑臂与两个上支撑臂的铰接点之间的距离。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转轴的转动连接端铰接有摇杆。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摇杆包括第一摇杆以及第二摇杆;其中,第一摇杆的一端与转轴的转动连接端铰接;第二摇杆与第一摇杆的另一端铰接。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第一摇杆的长度大于或等于上支撑臂的宽度。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底座为U型,底座的两内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位于下支撑臂两侧壁的外翻齿的相背齿侧之间的距离。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下支撑臂与底座的铰接端的两侧分别设有支撑套,支撑套的轴线与铰接轴线重合且支撑套的长度大于外翻齿的齿宽。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两个上支撑臂的长度之和等于两个下支撑臂的长度之和。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剪式千斤顶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一种剪式千斤顶,下支撑臂顶面设有第一凹槽,上支撑臂的宽度小于第一凹槽的槽宽,在收纳状态时,上支撑臂能够容纳于第一凹槽内,同时由于上支撑臂的底面设有第二凹槽,转轴的外径小于第二凹槽的槽宽,因此转轴能够容纳于第二凹槽内,使剪式千斤顶在收纳状态的高度或者宽度接近于下支撑臂的高度或者厚度,从而减小占用空间;下支撑臂与底座的铰接端两侧壁设有向外侧翻折的外翻齿,避免顶升或收降过程外翻齿的齿面或齿侧与上支撑臂的表面接触,从而能够避免因外翻齿划伤漆面而引起锈蚀的问题;两个下支撑臂的外翻齿对应啮合,从而弥补顶升过程四边形结构稳定性不足的问题,确保工作过程稳定可靠。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剪式千斤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沿图1中A向的局部视图;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剪式千斤顶的收纳形态示意图。图中:1、底座;11、销轴;12、支撑套;2、顶座;3、下支撑臂;30、第一凹槽;31、外翻齿;4、上支撑臂;40、第二凹槽;41、内翻齿;5、转轴;50、摇杆;51、第一摇杆;52、第二摇杆;6、螺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现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剪式千斤顶进行说明。所述一种剪式千斤顶,包括用于支撑在地面上的底座1、位于底座1正上方的顶座2、两个下支撑臂3、两个上支撑臂4以及转轴5;其中,顶座2用于支撑车辆底盘;两个下支撑臂3的上表面分别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且贯穿其两端的第一凹槽30,两个下支撑臂3的一端分别与底座1铰接,且位于该铰接端处的两侧槽壁上分别设有向第一凹槽30外侧翻折的外翻齿31,两个下支撑臂3上的外翻齿31对应啮合;两个上支撑臂4的下表面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且贯穿其两端的第二凹槽40,两个上支撑臂4的一端分别与顶座2铰接,另一端分别与两个下支撑臂3对应铰接,上支撑臂4的宽度小于第一凹槽40的槽宽;转轴5的外径小于第二凹槽40的槽宽,一端与其中一个下支撑臂3与对应的上支撑臂4的铰接点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下支撑臂3与对应的上支撑臂4的铰接点螺纹连接。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剪式千斤顶,与现有技术相比,下支撑臂3上表面设有第一凹槽30,上支撑臂4的宽度小于第一凹槽30的槽宽,在收纳状态时,上支撑臂4能够容纳于第一凹槽30内,同时由于上支撑臂4的下表面设有第二凹槽40,转轴5的外径小于第二凹槽40的槽宽,因此转轴5能够容纳于第二凹槽40内,使剪式千斤顶在收纳状态的高度或者宽度接近于下支撑臂3的高度或者厚度,从而减小占用空间;下支撑臂3与底座1的铰接端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向外侧翻折的外翻齿31,避免顶升或收降过程外翻齿31的齿面或齿侧与上支撑臂4的表面接触,从而能够避免因外翻齿31划伤漆面而引起锈蚀的问题;两个下支撑臂3的外翻齿31对应啮合,从而弥补顶升过程四边形结构稳定性不足的问题,确保工作过程稳定可靠。作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剪式千斤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4,第二凹槽40在上支撑臂4与顶座2的铰接端的两侧槽壁上分别设有向第二凹槽40内侧翻折的内翻齿41,两个上支撑臂4上的内翻齿41对应啮合。两个上支撑臂4之间通过内翻齿41进行啮合,使两个支撑臂之间始终处于相互咬合的状态,从而提高顶升过程的稳定性;内翻齿41在上支撑臂4的两侧槽壁上向第二凹槽40的内侧翻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剪式千斤顶,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座,用于支撑在地面上;/n顶座,位于所述底座正上方,用于支撑车辆底盘;/n两个下支撑臂,上表面分别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且贯穿其两端的第一凹槽,两个所述下支撑臂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底座铰接,且所述第一凹槽在铰接端处的两侧槽壁上分别设有向所述第一凹槽外侧翻折的外翻齿,两个所述下支撑臂上的所述外翻齿对应啮合;/n两个上支撑臂,下表面分别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且贯穿其两端的第二凹槽,两个所述上支撑臂的一端分别与所述顶座铰接,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下支撑臂对应铰接;所述上支撑臂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宽;/n转轴,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宽,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下支撑臂与对应的所述上支撑臂的铰接点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下支撑臂与对应的所述上支撑臂的铰接点螺纹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剪式千斤顶,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用于支撑在地面上;
顶座,位于所述底座正上方,用于支撑车辆底盘;
两个下支撑臂,上表面分别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且贯穿其两端的第一凹槽,两个所述下支撑臂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底座铰接,且所述第一凹槽在铰接端处的两侧槽壁上分别设有向所述第一凹槽外侧翻折的外翻齿,两个所述下支撑臂上的所述外翻齿对应啮合;
两个上支撑臂,下表面分别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且贯穿其两端的第二凹槽,两个所述上支撑臂的一端分别与所述顶座铰接,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下支撑臂对应铰接;所述上支撑臂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宽;
转轴,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宽,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下支撑臂与对应的所述上支撑臂的铰接点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下支撑臂与对应的所述上支撑臂的铰接点螺纹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剪式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在所述上支撑臂与所述顶座的铰接端的两侧槽壁上分别设有向所述第二凹槽内侧翻折的内翻齿,两个所述上支撑臂上的所述内翻齿对应啮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剪式千斤顶,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上支撑臂的两侧槽壁上的所述内翻齿的相对齿侧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转轴的外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剪式千斤顶,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良李欣国张岩张成林郭楠
申请(专利权)人:承德相一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