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复合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8200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9 1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复合模具,包括底板和顶板,底板顶部设有第一减震板,第一减震板顶部设有支撑座,支撑座顶部设有下模座,顶板底部中央位置设有第二减震板,第二减震板底部设有驱动缸,驱动缸通过驱动杆连接上模座,第二减震板底部四角设有定位杆,定位杆表面一侧内凹设有定位槽,定位杆底部设有接触头,第一减震板顶部四角设有定位套筒,定位套筒设有容纳腔,容纳腔内部底端设有感应器,定位套筒的容纳腔顶部一侧设有定位块,定位块一侧固定连接电动伸缩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定位杆、定位套筒、感应器、接触头的设置,可以定位判断复合模具位置是否正确,且用过定位块、电动伸缩杆的设置夹持固定住定位杆,避免偏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复合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
,具体为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复合模具。
技术介绍
复合模具是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下,可以同时完成多道工序的冲裁模。复合模具可以成倍地提高生产效率,生产批量越大。复合模具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对于冲压工件的尺寸精度或同轴度、对称度等位置精度要求较高,传统的复合模具使用方式是对一个零部件冲压后查看零部件是否达到成型标准,如果不标准进行调整后在进行加工,复合模具无法提前判断好冲压位置是否表面,无法精准定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因此,设计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复合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复合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复合模具,包括底板和顶板,所述底板顶部中央位置设有第一减震板,所述第一减震板顶部中央位置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顶部设有下模座,所述顶板平行设置于底板顶部,所述顶板底部中央位置设有第二减震板,所述第二减震板底部设有驱动缸,所述驱动缸通过驱动杆连接上模座,所述第二减震板底部四角设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表面一侧内凹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杆底部设有接触头,所述第一减震板顶部四角设有定位套筒,所述定位套筒设有容纳腔,所述定位套筒的容纳腔内部底端设有感应器,所述定位套筒的容纳腔顶部一侧设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一侧固定连接电动伸缩杆。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和顶板之间设有液压升降杆。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座和下模座对称设置,所述定位套筒和定位杆对称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杆下降后安装于定位套筒的容纳腔内部,且所述定位块通过电动伸缩杆驱动安装于定位杆的定位槽内部。进一步的,所述感应器无线连接外部警示灯。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座底部两侧设有减震柱,所述减震柱外部套接设有弹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在传统的复合模具结构基础上进行改进,通过定位杆、定位套筒、感应器、接触头的设置,可以自动定位判断上模座和下模座之间位置是否正确,且用过定位块、电动伸缩杆的设置夹持固定住定位杆,避免偏移;2、本技术通过第一减震板、第二减震板、减震柱、弹簧的设置,在复合模具冲压零部件过程中,具备一定的减震作用,缓冲震动感,提高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定位套筒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底板俯视图。图中:1、底板;2、液压升降杆;3、第一减震板;4、减震柱;5、支撑座;6、下模座;7、定位套筒;8、定位杆;9、上模座;10、驱动缸;11、第二减震板;12、顶板;13、定位槽;14、容纳腔;15、感应器;16、接触头;17、定位块;18、电动伸缩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复合模具,包括底板1和顶板12,所述底板1顶部中央位置设有第一减震板3,所述第一减震板3顶部中央位置设有支撑座5,所述支撑座5顶部设有下模座6,所述顶板12平行设置于底板1顶部,所述顶板12底部中央位置设有第二减震板11,所述第二减震板11底部设有驱动缸10,所述驱动缸10通过驱动杆连接上模座9,所述第二减震板11底部四角设有定位杆8,所述定位杆8表面一侧内凹设有定位槽13,所述定位杆8底部设有接触头16,所述第一减震板3顶部四角设有定位套筒7,所述定位套筒7设有容纳腔14,所述定位套筒7的容纳腔14内部底端设有感应器15,所述定位套筒7的容纳腔14顶部一侧设有定位块17,所述定位块17一侧固定连接电动伸缩杆18。进一步的,所述底板1和顶板12之间设有液压升降杆2。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座9和下模座6对称设置,所述定位套筒7和定位杆8对称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杆8下降后安装于定位套筒7的容纳腔14内部,且所述定位块17通过电动伸缩杆18驱动安装于定位杆8的定位槽13内部。进一步的,所述感应器无线连接外部警示灯。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座6底部两侧设有减震柱4,所述减震柱4外部套接设有弹簧。工作原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通过液压升降杆2控制顶板12下降,随着顶板12的下降,定位杆8插入到定位套筒7的容纳腔14内部,定位杆8的接触头16触碰到定位套筒7的容纳腔14内部底端的感应器15,感应器15发出信号给警示灯,警示灯亮起提醒工作人员上模座9和下模座6之间安装位置正确,可以进行后续的冲压工作,如果警示灯未亮起,则表示上模座9和下模座6之间位置不正确,需要重新调整定位;如果位置正确,在定位杆8安装于定位套筒7的容纳腔14内部后,通过外部控制器控制电动伸缩杆18,通过电动伸缩杆18驱动定位块17移动将定位块17安装于定位杆8的定位槽13内部,夹持固定住定位杆8,避免其偏移;在复合模具冲压零部件过程中,通过驱动缸10驱动控制上模座9往复升降,结合下模座6进行冲压零部件工作,本技术通过第一减震板3、第二减震板11、减震柱4、弹簧的设置,让复合模具具备一定的减震作用,缓冲震动感,提高使用寿命。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复合模具,包括底板(1)和顶板(1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部中央位置设有第一减震板(3),所述第一减震板(3)顶部中央位置设有支撑座(5),所述支撑座(5)顶部设有下模座(6),所述顶板(12)平行设置于底板(1)顶部,所述顶板(12)底部中央位置设有第二减震板(11),所述第二减震板(11)底部设有驱动缸(10),所述驱动缸(10)通过驱动杆连接上模座(9),所述第二减震板(11)底部四角设有定位杆(8),所述定位杆(8)表面一侧内凹设有定位槽(13),所述定位杆(8)底部设有接触头(16),所述第一减震板(3)顶部四角设有定位套筒(7),所述定位套筒(7)设有容纳腔(14),所述定位套筒(7)的容纳腔(14)内部底端设有感应器(15),所述定位套筒(7)的容纳腔(14)顶部一侧设有定位块(17),所述定位块(17)一侧固定连接电动伸缩杆(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复合模具,包括底板(1)和顶板(1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部中央位置设有第一减震板(3),所述第一减震板(3)顶部中央位置设有支撑座(5),所述支撑座(5)顶部设有下模座(6),所述顶板(12)平行设置于底板(1)顶部,所述顶板(12)底部中央位置设有第二减震板(11),所述第二减震板(11)底部设有驱动缸(10),所述驱动缸(10)通过驱动杆连接上模座(9),所述第二减震板(11)底部四角设有定位杆(8),所述定位杆(8)表面一侧内凹设有定位槽(13),所述定位杆(8)底部设有接触头(16),所述第一减震板(3)顶部四角设有定位套筒(7),所述定位套筒(7)设有容纳腔(14),所述定位套筒(7)的容纳腔(14)内部底端设有感应器(15),所述定位套筒(7)的容纳腔(14)顶部一侧设有定位块(17),所述定位块(17)一侧固定连接电动伸缩杆(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海洋郑家钢罗艳红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弗洛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