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8551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旋转体的旋转变动的衰减性能的减振装置。减振装置(1)具备:具有第1长孔(340)的旋转体(300);具有两个第1转动孔(552),被设于旋转体的侧面上的第1支承部(310)支承并进行摆动的摆动体(550);具备两个第2转动孔(502)、和第2长孔(504)的质量体(501);被夹入于第1转动孔和第2转动孔并且沿着第1凸轮缘(552x)和第2凸轮缘(502x)的形状进行转动的转动体(510);具有小径部(522)、和在其内部插入小径部并相对于小径部进行相对旋转的大径部(521),插入第1长孔内和第2长孔内,并且小径部和大径部中的任一方被第1长孔的第1边缘部(342)支承,另一方利用自身的转动对质量体的移动进行引导的辊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振装置
在本申请中公开的技术涉及减振装置(damperdevice)。
技术介绍
在车辆等中,在发动机等驱动源与变速机之间的扭矩传递路径上,设置有吸收从该驱动源向该变速机传递的扭矩的振动的减振装置,减振装置被组装入例如离合器装置。作为减振装置的一般结构,例如如图1所示,已知有如下结构:在能够相互相对旋转的输入部件(例如,圆盘板(diskplate))和输出部件(例如,轮毂)之间设置旋转体(例如,中间板)和螺旋弹簧等,一边利用螺旋弹簧的弹性变形,一边通过安装于该旋转体的动态减振器,吸收由扭矩变动引起的振动并使其衰减。作为具体的减振装置的结构,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结构:其包含在旋转体相对旋转自如的惯性环(inertiaring)、以及通过基于该旋转体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而能够在径向上移动的配重体。更详细而言,公开了下述技术:当通过设于惯性环的滚轴(roller)与设于配重体的凸轮状的曲面的接触,在旋转体和惯性环之间产生旋转变动时,将在配重体上产生的离心力转换为减小旋转变动的周向上的力。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下述减振装置:其包含板部件(专利文献2中的参照符号3,相当于上述旋转体)、辊(专利文献2中的参照符号10)、质量体(专利文献2中的参照符号13)、和两枚圆盘(专利文献2中的参照符号6,相当于上述惯性环),并且公开了通过该辊的转动来引导质量体的移动这一技术要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53467号公报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2387776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减振装置中,配重体(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离心子标示的参照符号21)的侧面和设于输出侧旋转体(专利文献1中的参照符号12)的凹部12a进行面接触,因此滑动阻力变大,可能会阻碍配重体的顺利移动。另外,在专利文献中,还公开了考虑该滑动阻力而将配重体的侧面和凹部12a之间的摩擦系数设置为0.1以下的结构,或另外设置辊(专利文献1中的参照符号47)来取代配重体的侧面和凹部12a之间的面接触的结构。可是,在前者的结构中,在异物混入配重体的侧面和凹部12a之间的情况下,可预想到会出现终究导致滑动阻力变大的问题,在后者的结构中,因为辊自身的初始旋转阻力变大(辊数越是增加,则将导致该阻力进一步变大),因此很容易妨碍配重体向径向的移动,最终降低作为减振装置的衰减性能。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减振装置中,因为离心力的影响,有可能会发生辊滑动这一问题。这样一来,辊的滑动面容易发生磨损,结果降低作为减振装置的衰减性能。因此,通过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旋转体的旋转变动的衰减性能的减振装置。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减振装置具备:旋转体,上述旋转体在第1旋转轴上进行旋转,并且具有在第1旋转轴的径向上延伸的第1长孔;摆动体,上述摆动体至少具有两个第1转动孔,被设于上述旋转体的侧面上的多个第1支承部支承,相对于上述旋转体相对旋转自如,并且在上述第1旋转轴上进行摆动;质量体,上述质量体具有至少两个与上述第1转动孔相向设置的第2转动孔、和与上述第1长孔相向设置的第2长孔;至少两个转动体,上述转动体在与上述第1旋转轴平行的轴向上延伸,至少被夹入于上述第1转动孔以及上述第2转动孔,其至少一部分支承上述第1转动孔的第1凸轮缘以及上述第2转动孔的第2凸轮缘,并且沿着上述第1凸轮缘以及上述第2凸轮缘的形状进行转动;以及,辊销(rollerpin),上述辊销具有小径部、和截面大致圆环状的大径部,上述小径部在轴向上延伸并具备第1外径,上述大径部具备比上述第1外径更大的第2外径,在其内部插入上述小径部,并且相对于上述小径部进行相对旋转,上述辊销被插入上述第1长孔内以及上述第2长孔内,上述小径部以及上述大径部中的任一方被上述第1长孔支承,上述小径部以及上述大径部中的另一方与上述质量体抵接,并利用自身的转动对上述质量体的移动进行引导。依据该结构,因为上述大径部和上述小径部被设为相对旋转自如,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与上述质量体抵接的上述辊销的上述大径部以及上述小径部中的另一方发生滑动,由此,能够顺利地实现上述质量体的移动。结果,可以提高作为上述减振装置的衰减性能。换句话说,依据上述结构,可以提高与上述辊销有关的引导上述质量体的功能(上述辊销的旋转功能)。此外,在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上述振动器装置中,优选地,上述大径部为在其内部插入上述小径部的轴承,并且被上述第1长孔支承,上述小径部利用自身的转动,对上述质量体朝向上述径向的移动进行引导。依据该结构,能够降低上述大径部和上述小径部之间的滑动阻力,由此,可以提高与上述质量体抵接的上述小径部的旋转功能,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作为上述减振装置的衰减功能。另外,在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上述减振装置中,优选地,上述第1长孔以及上述第2长孔中至少任一方的形状为大致梯形。通过采用该结构,能够更加有效抑制与上述质量体抵接的上述辊销的上述大径部以及上述小径部中的另一方发生滑动,由此,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上述质量体的移动。最终结果,可以进一步提高作为上述减振装置的衰减功能。换句话说,依据上述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与上述辊销有关的引导上述质量体的性能(上述辊销的旋转功能)。此外,在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上述减振装置中,优选地,上述旋转体进一步具有与上述第1转动孔以及上述第2转动孔相向设置的至少两个第1开口部,并且夹着上述摆动体而形成为一对,上述摆动体进一步具备与上述第1长孔相向设置的第1贯通孔,上述质量体形成为夹着上述旋转体以及上述摆动体的结构。通过采用该结构,上述摆动体被配置为在上述轴向上被一对上述旋转体夹持,从而可以有效地抑制在上述轴向上的偏移、以及相对于上述第1旋转轴的倾斜。此外,在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减振装置中,优选地,上述辊销在上述径向上,位于以上述转动体的径向内侧端部为起点而在上述周向上延伸的第1周向曲线、和以上述转动体的径向外侧端部为起点而在上述周向上延伸的第2周向曲线之间。通过采用该结构,能够降低作用于上述质量体的旋转扭矩,由此,可以防止上述质量体以指定角度在上述周向上倾斜。最终结果,可以提高作为减振装置的衰减功能。另外,在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上述减振装置中,优选地,在上述旋转体和上述摆动体无旋转变动地进行旋转的情况下,以及在上述摆动体相对于上述旋转体进行相对旋转的情况下,上述小径部在上述径向的外侧和内侧中与上述第2长孔的在上述周向上延伸的周向缘部总是分离。通过采用该结构,能够使上述小径部与上述质量体之间的接触面积最小化,由此,可以抑制上述小径部和上述质量体之间的滑动阻力,从而可以更加顺利地进行上述质量体的移动。最终结果,可以提高作为上述减振装置的衰减功能。此外,在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上述减振装置中,优选地,上述质量体夹着一对上述旋转体和上述摆动体而配置为一对。通过采用该结构,上述摆动体被一对上述旋转体夹持,进而还被上述质量体夹持,因此,在上述轴向上被定位。由此,有效地抑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振装置,其具备:/n旋转体,所述旋转体在第1旋转轴上进行旋转,并且具有在第1旋转轴的径向上延伸的第1长孔;/n摆动体,所述摆动体至少具有两个第1转动孔,被设于所述旋转体的侧面上的多个第1支承部支承,相对于所述旋转体相对旋转自如,并且在所述第1旋转轴上进行摆动;/n质量体,所述质量体具有至少两个与所述第1转动孔相向设置的第2转动孔、和与所述第1长孔相向设置的第2长孔;/n至少两个转动体,所述转动体在与所述第1旋转轴平行的轴向上延伸,至少被夹入于所述第1转动孔以及所述第2转动孔,其至少一部分支承所述第1转动孔的第1凸轮缘以及所述第2转动孔的第2凸轮缘,并且沿着所述第1凸轮缘以及所述第2凸轮缘的形状进行转动;以及,/n辊销,所述辊销具有小径部、和截面大致圆环状的大径部,所述小径部在轴向上延伸并具备第1外径,所述大径部具备比所述第1外径更大的第2外径,在其内部插入所述小径部,并且相对于所述小径部进行相对旋转,所述辊销被插入所述第1长孔内以及所述第2长孔内,所述小径部以及所述大径部中的任一方被所述第1长孔支承,所述小径部以及所述大径部中的另一方与所述质量体抵接,并利用自身的转动对所述质量体的移动进行引导。/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311 JP 2019-0441631.一种减振装置,其具备:
旋转体,所述旋转体在第1旋转轴上进行旋转,并且具有在第1旋转轴的径向上延伸的第1长孔;
摆动体,所述摆动体至少具有两个第1转动孔,被设于所述旋转体的侧面上的多个第1支承部支承,相对于所述旋转体相对旋转自如,并且在所述第1旋转轴上进行摆动;
质量体,所述质量体具有至少两个与所述第1转动孔相向设置的第2转动孔、和与所述第1长孔相向设置的第2长孔;
至少两个转动体,所述转动体在与所述第1旋转轴平行的轴向上延伸,至少被夹入于所述第1转动孔以及所述第2转动孔,其至少一部分支承所述第1转动孔的第1凸轮缘以及所述第2转动孔的第2凸轮缘,并且沿着所述第1凸轮缘以及所述第2凸轮缘的形状进行转动;以及,
辊销,所述辊销具有小径部、和截面大致圆环状的大径部,所述小径部在轴向上延伸并具备第1外径,所述大径部具备比所述第1外径更大的第2外径,在其内部插入所述小径部,并且相对于所述小径部进行相对旋转,所述辊销被插入所述第1长孔内以及所述第2长孔内,所述小径部以及所述大径部中的任一方被所述第1长孔支承,所述小径部以及所述大径部中的另一方与所述质量体抵接,并利用自身的转动对所述质量体的移动进行引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装置,其中,
所述大径部为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彩乃神保优奈须刚志宫本有规山田宇志大井阳一轮嶋雅树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