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门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5137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车辆用门变形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车辆用门意外打开的车辆用门锁装置。车辆用门锁装置(1)具备:壳体(20),具备具有开口部(OP)的外壳(21),并且具备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安装于外壳(21),并封闭上述开口部的罩(22);凸轮机构(10),被收纳于壳体(20),并被外壳(21)支承;以及托架(23),与设置于壳体(20)的卡止部(EP1)卡止,并且在将设置于车辆的门的操作件与凸轮机构(10)连接的线缆(C1)亦即在开口部(OP)内与凸轮机构(10)连接的线缆(C1)被向罩(22)侧挤压时,限制线缆(C1)从卡止部(EP1)脱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门锁装置
本技术涉及车辆用门锁装置。
技术介绍
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车辆用门锁装置。车辆用门锁装置具备由闩锁(latch)、棘爪、升降杆、打开连杆、打开杆、活动杆等构成的凸轮机构(闩锁机构和锁定机构)。在车辆的门设置有操作件(门把手、门锁旋钮等)。这些操作件经由线缆(连结部件),与车辆用门锁装置的凸轮机构分别连接。若操作这些操作件,则该操作力经由线缆传递至凸轮机构。车辆用门锁装置具备用于收纳上述的凸轮机构的壳体。壳体具备外壳和罩(参照图12)。外壳是薄型(浅型)的大致箱状部件。外壳的深度方向与门的厚度方向(门被关闭的状态的车宽方向(左右方向))一致。在图12的例子中,在外壳的车室内侧的侧面部的下部设置有开口部。罩是封闭上述开口部的的盖部件。在罩的下侧的边缘部设置有铰链部,该铰链部组装于上述开口部。即,罩组被装为能够相对于外壳开闭。在罩的上侧的边缘部设置有爪部,该爪部与上述开口部的上侧的边缘部嵌合。由此,保持罩被关闭的状态。凸轮机构的构成部件的一部分位于上述开口部内。在罩敞开的状态下,线缆的前端安装于凸轮机构(打开杆、活动杆等)。然后,罩被关闭。此外,在图12的例子中,线缆被从外壳的前侧的端面向上方且向前方拉出。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062441号公报(技术欲解决的问题)上述的线缆(连结部件)由管状的外线缆、和插通于外线缆的线材状的内线缆构成。外线缆的端部与在开口部内设置的卡止部卡止,内线缆的端部安装于凸轮机构。例如,内线缆的一端部与凸轮机构的打开杆连接,另一端部与门把手连接。在车辆用门被关闭的状态下,若拉动门把手,则打开杆被内线缆向规定的方向拉动而转动。由此,升降杆、棘爪、闩锁等分别向规定的方向转动,被闩锁保持为关闭状态的车辆用门变为能够敞开的状态。例如,在车辆碰撞时,存在车辆用门的门面板以向车室内侧略微凹陷的方式变形,上述线缆被门面板向车室内侧挤压的情况。而且,存在罩被该线缆向车室内侧挤压,如图13所示,罩打开的担忧。该情况下,存在外线缆从上述卡止部脱离的担忧。于是,存在尽管没有操作门把手,但构成凸轮机构的打开杆也被拉动,车辆用门意外打开的担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鉴于上述的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车辆用门变形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车辆用门意外打开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特征在于,车辆用门锁装置(1)具备:壳体(20),具备具有开口部(OP)的外壳(21),并且具备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安装于上述外壳,并封闭上述开口部的罩(22);凸轮机构(10),被收纳于上述壳体,并被上述外壳支承;以及托架(23、23A、23B),与设置于上述壳体的卡止部(EP1)卡止,并且在将设置于车辆的门(FD)的操作件(HD)与上述凸轮机构连接的连结部件(C1)亦即在上述开口部内与上述凸轮机构连接的连结部件被向上述罩侧挤压时,限制上述连结部件从上述卡止部脱离。该情况下,优选上述托架(23、23A)具备对置的一对夹持部(232、233),上述外壳和上述罩被插入在上述夹持部之间。另外,该情况下,优选在上述一对夹持部之中的上述罩侧的夹持部(232)设置有贯通孔(TH),通过被插入到上述贯通孔的紧固部件(S),将上述托架固定于上述罩,在上述罩设置有引导部(GW1、GW2、GW3),该引导部(GW1、GW2、GW3)与上述托架抵接,来决定上述托架的位置,并且防止上述托架绕上述紧固部件旋转。另外,该情况下,也可以是上述托架(23B)配置于上述开口部内,并以在托架与上述外壳之间夹入上述连结部件的状态固定于上述外壳。(技术的效果)根据本技术,在车辆用门变形而连结部件被挤压的情况下,利用托架,连结部件从卡止部脱离的情况也被限制。因此,不产生凸轮机构意外地被连结部件拉动的情况。由此,在车辆用门变形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车辆用门意外打开。附图说明图1是从车室内侧观察组装有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车辆的右侧的前门的侧视图。图2是车辆用门锁装置的立体图。图3A是表示对车辆用门锁装置组装线缆的工序的立体图。图3B是表示对车辆用门锁装置组装了线缆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对外壳和罩组装托架的工序的立体图。图5A是托架的立体图。图5B是托架的主视图。图6是对门锁装置的下端部进行了放大的侧视图。图7是图6的A-A处剖视图。图8是图6的B-B处剖视图。图9是后门用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侧视图。图10是采用将突出部省略的托架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立体图。图11是采用在开口部的内部配置的托架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以往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立体图亦即线缆被向车室内侧挤压的样子的图。图13是罩被线缆挤压,且罩打开的状态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1…车辆用门锁装置;10…凸轮机构;20…壳体;21…外壳;22…罩;23、23A、23B…托架;211…第一外壳;212…第二外壳;212a…周壁部;231…第一壁部;231a、231b…加强部;232…第二壁部(夹持部的一个例子);233…第三壁部(夹持部的一个例子);BN…凸台螺母;C1、C2…线缆(连结部件的一个例子);DH…门把手;EP1、EP2…卡止部;FD…前门;G1,G2…槽;GW1、GW2、GW3、GW4…引导壁;HP1、HP2…保持件;P1…内面板;KN…门锁旋钮;LP1、LP2…连结件;P2…外面板;OP…开口部;RB1、RB2,RB3、RB4…肋;S…螺钉(紧固部件的一个例子);TH…贯通孔;TS…顶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门锁装置1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车辆用门锁装置1例如被应用在车辆的右侧的前门FD。对于前门FD而言,其前侧的端面经由未图示的铰链,组装于在车辆的主体部的侧面部设置的上下车口。前门FD绕上述铰链的轴转动,开闭车辆的上下车口。以下的说明中的各种方向表示前门FD被关闭的状态的方向。车辆用门锁装置1配置于前门FD的内面板P1(车室内侧面板)与外面板P2(车室外侧面板)之间。如图2所示,车辆用门锁装置1具备由闩锁机构以及锁定机构等构成的凸轮机构10以及壳体20。在壳体20的内部收纳有凸轮机构10。凸轮机构10与公知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凸轮机构的结构相同。以下,对构成凸轮机构10的闩锁机构以及锁定机构简单地进行说明。闩锁机构具备与公知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相同的闩锁、棘爪、升降杆等。闩锁机构通过与安装于车体的上下车口的周缘部的锁扣的卡合将前门FD保持为关闭状态。闩锁是被支承为能够绕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轴部件转动的大致圆板状部件,闩锁具有从其外周面向内侧延伸的切口部,在闩锁的转动位置处于非锁止位置时,前门FD为能够进行打开动作的状态。若前门FD从前门FD敞开的状态被关闭,则闩锁在切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n壳体,具备具有开口部的外壳,并且具备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外壳,并将所述开口部封闭的罩;/n凸轮机构,被收纳于所述壳体,被所述外壳支承;以及/n托架,与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卡止部卡止,并且在将设置于车辆的门的操作件与所述凸轮机构连接的连结部件亦即在所述开口部内与所述凸轮机构连接的连结部件被向所述罩侧挤压时,限制所述连结部件从所述卡止部脱离。/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002 JP 2018-1872531.一种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壳体,具备具有开口部的外壳,并且具备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外壳,并将所述开口部封闭的罩;
凸轮机构,被收纳于所述壳体,被所述外壳支承;以及
托架,与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卡止部卡止,并且在将设置于车辆的门的操作件与所述凸轮机构连接的连结部件亦即在所述开口部内与所述凸轮机构连接的连结部件被向所述罩侧挤压时,限制所述连结部件从所述卡止部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裕一郎园靖彦高木纯一郎远藤俊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