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线连续退火镀锡炉管导瓷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3091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铜线连续退火镀锡炉管导瓷部件,包括上连接臂、下连接臂、副瓷轮、主瓷轮以及接头,上连接臂、下连接臂对称安装在接头反向侧的端面上,上连接臂安装副瓷轮,下连接臂末端安装主瓷轮;副瓷轮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副外轮,两个副外轮之间通过第一连接轴,第一连接轴中部开设一圈半圆形或弧形凹槽,两个副外轮外壁设置副转轴;主瓷轮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主外轮,两主外轮相向侧分别同轴安装有主内轮,两主内轮之间通过第二连接轴连接,第二连接轴表面为半圆形或弧形结构,两主外轮外壁设置有主转轴;副外轮与主外轮彼此两两相切,两主内轮与副转轴相切,本方案主要用于炉管管口导向牵引,避免铜线与管口摩擦,可降低铜线被刮花的几率提高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线连续退火镀锡炉管导瓷部件
本技术涉及铜线拉丝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铜线连续退火镀锡炉管导瓷部件。
技术介绍
拉丝机属于标准件等金属制品生产预加工设备,目的是为了把由钢材生产厂家生产运输至标准件等金属制品生产企业的线材或棒材经过拉丝机的拉拔处理,使线材或棒材的直径、圆度、内部金相结构、表面光洁度和矫直度都达到标准件等金属制品生产需要的原料处理要求。因此拉丝机对线材或棒材的预处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标准件、等金属制品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拉丝机属于金属制品设备行业金属线材拉丝机,拉丝机广泛应用于钢丝、制绳丝、预应力钢丝、标准件等金属制品的生产和预加工处理。铜线在拉丝过程中有一个退火工艺,其原因是铜线冷拉以后存在硬化现象,使得铜线容易别拉断,因此必须经过退火处理,使其软化不易被拉断。目前通常使用炉管结构对其进行退火操作,在这过程中由于受拉线张力波动影响,时常导致铜线与炉管管口发生擦挂,从而是的铜线表面刮花,影响铜线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铜线连续退火镀锡炉管导瓷部件,主要用于炉管管口,作为铜线收拉线过程中的导向牵引,从而避免铜线与管口摩擦,可降低铜线被刮花的几率提高产品质量。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铜线连续退火镀锡炉管导瓷部件,包括上连接臂、下连接臂、副瓷轮、主瓷轮以及接头,所述上连接臂、下连接臂对称安装在接头反向侧的端面上,所述上连接臂安装副瓷轮,下连接臂末端安装主瓷轮;所述副瓷轮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副外轮,两个副外轮之间通过第一连接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中部开设一圈半圆形或弧形凹槽,两个副外轮外壁设置副转轴;所述主瓷轮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主外轮,两主外轮相向侧分别同轴安装有主内轮,两主内轮之间通过第二连接轴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表面为半圆形或弧形结构,两主外轮外壁设置有主转轴;所述副外轮与主外轮彼此两两相切,所述两主内轮与副转轴相切。本方案采用陶瓷材料制作主瓷轮和副瓷轮,并使得主瓷轮和副瓷轮彼此相切,并设计一个内轮使其伸入到另一个瓷轮的转轴处,从而是的铜线与主瓷轮和副瓷轮之间形成滚动摩擦,且在导向轮的作用下使铜线靠近主瓷轮侧,从而避免铜线与主瓷轮和副瓷轮的相切处摩擦,由于主瓷轮和副瓷轮均由陶瓷材料制成,其表面光滑不会刮花铜线,从而提升铜线品质。进一步的,所述接头沿轴向设置有多圈防滑胶圈,通过设置防滑胶圈将整个部件接在炉管两端。进一步的,所述主外轮、主内轮以及第二连接轴采用一体成型制成,所述副外轮与第一连接轴之间采用一体成型制成,采用一体成型通避免转动不同步造成的彼此摩擦。进一步的,所述主外轮与副外轮尺寸相同,主外轮厚度大于主内轮厚度,外轮的相切主要是作为对接稳定,因此主外轮与副外轮厚度都应该设计得较大一点以保证转动过程中彼此平稳。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轴与半圆形或弧形凹槽之间形成铜线牵引孔。进一步的,所述主内轮相向侧边沿倒圆角处理,所述半圆形或弧形凹槽边沿倒圆角处理,做倒圆角处理可进一步降低对铜线的磨损,提高产品质量。和传统的铜线直接从炉管引出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主瓷轮和副瓷轮之间的滚动摩擦代替传统的铜线与炉管端面的滑动摩擦,从而降低了摩擦力,可降低刮花程度;(2)采用陶瓷材料制作主瓷轮和副瓷轮,和传统的金属材料相比,陶瓷材料摩擦系数更低,进一步降低了铜线所受摩擦力,极大的降低了铜线被刮花概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端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主瓷轮结构示意图;图4是副瓷轮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如图1所示,一种铜线连续退火镀锡炉管导瓷部件,包括上连接臂1、下连接臂2、副瓷轮3、主瓷轮4以及接头5,上连接臂1、下连接臂2对称安装在接头5反向侧的端面上,其中上连接臂1、下连接臂2仅仅是表示相对位置,并非绝对的上下,在本实施例中上连接臂1、下连接臂2以及接头5采用整体开模的方式制成。上连接臂1、下连接臂2之间呈V形或U形对称分布。上连接臂1安装副瓷轮3,下连接臂2末端安装主瓷轮4,且满足副瓷轮3、主瓷轮4都可以绕各自转轴转动。如图4所示,副瓷轮3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副外轮31,两个副外轮31之间通过第一连接轴32连接,第一连接轴32中部开设一圈半圆形或弧形凹槽33,两个副外轮31外壁设置副转轴34,副瓷轮3的结构与传统的滑轮结构基本相同;如图3所示,主瓷轮4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主外轮42,两主外轮42相向侧分别同轴安装有主内轮41,两主内轮41之间通过第二连接轴43连接,第二连接轴43表面为半圆形或弧形结构,两主外轮42外壁设置有主转轴44,即主瓷轮4与副瓷轮3相比相当于在其内侧增加了一个同轴安装的主内轮41;副外轮31与主外轮42彼此两两相切,两主内轮41与副转轴34相切,第二连接轴43与半圆形或弧形凹槽33之间形成铜线牵引孔6,其结构可参考图2所示。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接头5沿轴向设置有多圈防滑胶圈51,其使用状态下可参考图5所示,将本部件通过接头5直接安装在炉管两端即可。主外轮42、主内轮41以及第二连接轴43采用一体成型制成,副外轮31与第一连接轴之间采用一体成型制成,主外轮42与副外轮31尺寸相同,主外轮42厚度大于主内轮41厚度,主内轮41相向侧边沿倒圆角处理,半圆形或弧形凹槽33边沿倒圆角处理。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技术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线连续退火镀锡炉管导瓷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连接臂(1)、下连接臂(2)、副瓷轮(3)、主瓷轮(4)以及接头(5),所述上连接臂(1)、下连接臂(2)对称安装在接头(5)反向侧的端面上,所述上连接臂(1)安装副瓷轮(3),下连接臂(2)末端安装主瓷轮(4);/n所述副瓷轮(3)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副外轮(31),两个副外轮(31)之间通过第一连接轴(3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32)中部开设一圈半圆形或弧形凹槽(33),两个副外轮(31)外壁设置副转轴(34);/n所述主瓷轮(4)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主外轮(42),两主外轮(42)相向侧分别同轴安装有主内轮(41),两主内轮(41)之间通过第二连接轴(43)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43)表面为半圆形或弧形结构,两主外轮(42)外壁设置有主转轴(44);/n所述副外轮(31)与主外轮(42)彼此两两相切,所述两主内轮(41)与副转轴(34)相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线连续退火镀锡炉管导瓷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连接臂(1)、下连接臂(2)、副瓷轮(3)、主瓷轮(4)以及接头(5),所述上连接臂(1)、下连接臂(2)对称安装在接头(5)反向侧的端面上,所述上连接臂(1)安装副瓷轮(3),下连接臂(2)末端安装主瓷轮(4);
所述副瓷轮(3)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副外轮(31),两个副外轮(31)之间通过第一连接轴(3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32)中部开设一圈半圆形或弧形凹槽(33),两个副外轮(31)外壁设置副转轴(34);
所述主瓷轮(4)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主外轮(42),两主外轮(42)相向侧分别同轴安装有主内轮(41),两主内轮(41)之间通过第二连接轴(43)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43)表面为半圆形或弧形结构,两主外轮(42)外壁设置有主转轴(44);
所述副外轮(31)与主外轮(42)彼此两两相切,所述两主内轮(41)与副转轴(34)相切。


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伟波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科济超微铜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