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调节高度的顶导流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8710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调节高度的顶导流罩,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不便于调节高度的缺点,包括顶导流罩主体,所述顶导流罩主体的底端设置有安装板,所述顶导流罩主体的内部依次设置有第三加强横梁、第一加强横梁和第二加强横梁,所述第三加强横梁底端的两侧均安装有连接板,所述安装板顶端的两侧均设置有铰接架,所述第一加强横梁和第二加强横梁底端的两侧均设置有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套管、固定螺栓、内杆和固定孔,所述套管分别安装在第二加强横梁和第一加强横梁的底端,所述内杆的一端延伸至套管的内部,所述固定螺栓与套管一端的底部螺纹连接,便于根据车厢的高度调节顶导流罩的高度,适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调节高度的顶导流罩
本技术涉及车辆配件
,具体为一种便于调节高度的顶导流罩。
技术介绍
车辆向前开,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包括了滚动阻力、空气阻力、爬坡阻力和其他阻力,随着车速的提高,车辆的空气阻力就越大,在车辆达到100km/h的时候空气阻力都可以达到全部阻力的40%,导流罩的作用就是为了减少空气阻力,从而可以减少燃油损耗,安装了顶导流板后,一般的车就可以使得车头和顶部和货车车厢平齐,从而达到有效降低空气阻力的效果,一般的长途牵引车,都建议配备这样的导流罩;现有的顶导流罩一般高度确定,不便于根据货车车厢的高度调节顶导流罩的高度,适用性不强,且强度较低,顶导流罩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调节高度的顶导流罩,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不便于调节高度和强度较低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调节高度的顶导流罩,包括顶导流罩主体,所述顶导流罩主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加强筋,所述顶导流罩主体的底端设置有安装板,所述顶导流罩主体的内部依次设置有第三加强横梁、第一加强横梁和第二加强横梁,所述第三加强横梁底端的两侧均通过螺栓安装有连接板,所述安装板顶端的两侧均设置有铰接架,所述第一加强横梁和第二加强横梁底端的两侧均设置有调节结构。优选的,所述顶导流罩主体为弧形结构,且顶导流罩主体靠近铰接架的一端的两侧均设置有与连接板相匹配的开口。优选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套管、固定螺栓、内杆和固定孔,所述套管分别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二加强横梁和第一加强横梁的底端,所述内杆的一端延伸至套管的内部,且内杆与套管滑动连接,所述内杆上均匀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螺栓与套管一端的底部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螺栓与固定孔相互匹配,所述内杆的底端均与安装板铰接,所述套管之间通过加强槽钢连接。优选的,所述安装板顶端的两侧均设置有挡板,且挡板与顶导流罩主体的内侧壁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延伸至顶导流罩主体的外侧,且顶导流罩主体外侧的连接板通过销轴与铰接架铰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调节高度的顶导流罩通过在顶导流罩主体的内侧设置有加强筋、第三加强横梁、第一加强横梁和第二加强横梁,可以提高顶导流罩主体的强度,避免货车行驶过程中空气阻力较大造成顶导流罩主体的变形,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通过在第三加强横梁底端的两侧均固定有连接板,且连接板通过铰接架与安装板铰接,通过在第一加强横梁和第二加强横梁的底端均设置有套管,且套管的内部设置有内杆,内杆和套管之间通过固定螺栓固定,通过调节内杆延伸至套管外侧的长度,即可根据货车车厢的高度调节顶导流罩主体的高度,令货车的车头和车厢高度一致,减少货车车厢行驶过程中的空气阻力,适用性强,方便快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顶导流罩主体;2、第一加强横梁;3、加强筋;4、第二加强横梁;5、调节结构;501、套管;502、固定螺栓;503、内杆;504、固定孔;6、安装板;601、挡板;7、第三加强横梁;8、加强槽钢;9、铰接架;10、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便于调节高度的顶导流罩,包括顶导流罩主体1,顶导流罩主体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加强筋3,顶导流罩主体1的底端设置有安装板6,顶导流罩主体1的内部依次设置有第三加强横梁7、第一加强横梁2和第二加强横梁4,第三加强横梁7底端的两侧均通过螺栓安装有连接板10,顶导流罩主体1为弧形结构,便于减小空气阻力,且顶导流罩主体1靠近铰接架9的一端的两侧均设置有与连接板10相匹配的开口,便于连接板10延伸至顶导流罩主体1的外侧;连接板10的一端延伸至顶导流罩主体1的外侧,且顶导流罩主体1外侧的连接板10通过销轴与铰接架9铰接,便于顶导流罩主体1的一端绕着铰接架9转动;安装板6顶端的两侧均设置有挡板601,且挡板601与顶导流罩主体1的内侧壁滑动连接,令顶导流罩主体1可以较为稳定地转动;安装板6顶端的两侧均设置有铰接架9,第一加强横梁2和第二加强横梁4底端的两侧均设置有调节结构5,调节结构5包括套管501、固定螺栓502、内杆503和固定孔504,套管501分别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二加强横梁4和第一加强横梁2的底端,内杆503的一端延伸至套管501的内部,且内杆503与套管501滑动连接,内杆503上均匀设置有固定孔504,固定螺栓502与套管501一端的底部螺纹连接,通过调节内杆503延伸至套管501的内部的长度,即可调节顶导流罩主体1一端的高度,令顶导流罩主体1与货车车厢的高度一致;固定螺栓502与固定孔504相互匹配,固定螺栓502旋进固定孔504的内部,即可对内杆503进行固定,内杆503的底端均与安装板6铰接,便于顶导流罩主体1转动,套管501之间通过加强槽钢8连接,提高套管501的强度,避免其折断。工作原理:首先将安装板6安装在货车车头的顶端,然后调节内杆503延伸至套管501内部的长度,令顶导流罩主体1一端两侧的连接板10绕着铰接架9旋转,顶导流罩主体1的另一端与货车车厢高度一致,调节完成之后,旋转固定螺栓502,令固定螺栓502的一端旋进固定孔504的内部,从而对内杆503进行固定,通过第一加强横梁2、加强筋3和第三加强横梁7可以提高顶导流罩主体1的强度,避免行驶过程中顶导流罩主体1变形,通过在套管501之间设置加强槽钢8,可以提高调节结构5的强度,避免套管501折弯,缩短顶导流罩主体1的使用寿命。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调节高度的顶导流罩,包括顶导流罩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导流罩主体(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加强筋(3),所述顶导流罩主体(1)的底端设置有安装板(6),所述顶导流罩主体(1)的内部依次设置有第三加强横梁(7)、第一加强横梁(2)和第二加强横梁(4),所述第三加强横梁(7)底端的两侧均通过螺栓安装有连接板(10),所述安装板(6)顶端的两侧均设置有铰接架(9),所述第一加强横梁(2)和第二加强横梁(4)底端的两侧均设置有调节结构(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调节高度的顶导流罩,包括顶导流罩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导流罩主体(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加强筋(3),所述顶导流罩主体(1)的底端设置有安装板(6),所述顶导流罩主体(1)的内部依次设置有第三加强横梁(7)、第一加强横梁(2)和第二加强横梁(4),所述第三加强横梁(7)底端的两侧均通过螺栓安装有连接板(10),所述安装板(6)顶端的两侧均设置有铰接架(9),所述第一加强横梁(2)和第二加强横梁(4)底端的两侧均设置有调节结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高度的顶导流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导流罩主体(1)为弧形结构,且顶导流罩主体(1)靠近铰接架(9)的一端的两侧均设置有与连接板(10)相匹配的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高度的顶导流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5)包括套管(501)、固定螺栓(502)、内杆(503)和固定孔(504),所述套管(501)分别通过螺栓安装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军唐云峰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云拓车辆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