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接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1869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圈接线结构,包括线圈总成,所述线圈总成包括一基部,至少在所述基部的一侧设置侧部,还包括至少一安装部及至少一压线框,所述安装部成型于所述基部的另一侧并与各侧部相接,所述另一侧与设置侧部的一侧相邻;在所述安装部内卡接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的两端分别与压线框螺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改变接线端子的结构,接线端子两端导通,其能实现双面接线,同时新增压线框结构,使得接线更可靠方便,不论是粗线还是硬质线,压线框的固定方式不会让螺丝滑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圈接线结构
本技术涉及接触器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线圈接线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为了控制成本,电控柜内部的电器分布通常都较为紧凑,而常用的接触器只能实现一端接线,其接线端子的接线端长度较短,且压线方式为螺丝紧固式,这种螺丝固定的方式使得接粗线或硬质线的时候容易滑牙,而且上述单侧接线端的方式若遇到狭小的接线空间时,则无法快速方便的进行接线,大大影响了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圈接线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技术可以实现双面接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线圈接线结构,包括线圈总成,所述线圈总成包括一基部,至少在所述基部的一侧设置侧部,还包括至少一安装部及至少一压线框,所述安装部成型于所述基部的另一侧并与各侧部相接,所述另一侧与设置侧部的一侧相邻;在所述安装部内卡接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的两端分别与压线框螺接。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优选的,所述安装部上至少开设一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两端延伸至各侧部的外侧面;优选的,所述安装部由所述安装槽分隔形成等分的实体结构,至少在一实体结构中开设不少于一个的卡口;优选的,所述接线端子由第一部及位于第一部两端的第二部连接形成一体式结构;优选的,在所述第一部的外侧至少设置一个接线悬臂;在所述第一部上至少设置一卡扣,在所述第二部上至少开设一螺丝孔;优选的,所述压线框由第三部、第四部及连接于第三部和第四部之间的连接部连接形成一体式结构;优选的,所述第四部与连接部之间形成围合结构;优选的,在所述第四部上还设置一凸起,螺纹开设在所述凸起内并贯穿第四部并与围合结构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改变接线端子的结构,接线端子两端导通,其能实现双面接线,同时新增压线框结构,使得接线更可靠方便,不论是粗线还是硬质线,压线框的固定方式不会让螺丝滑牙。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线圈接线结构的轴测图。图2示出了图1在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线圈接线结构中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线圈接线结构中线圈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线圈接线结构中压线框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1、线圈总成;101、安装部;1011、安装槽;1012、卡口;102、侧部;103、基部;2、接线端子;201、第一部;202、第二部;203、螺丝孔;204、接线悬臂;205、第一卡扣;206、第二卡扣;3、螺丝;4、压线框;401、第三部;402、连接部;403、第四部;404、螺纹;405、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请求保护的线圈接线结构,以用于为例进行详细介绍说明,但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如图1、图2所示,一种线圈接线结构,包括线圈总成1,线圈总成1包括一基部103,在基部103的一侧设置侧部102,如图1所示,优选的,本实施例中侧部102成形于基部103的一对侧面。还包括至少一安装部101及至少一压线框4,安装部101成型于基部103的另一侧并与各侧部102相接,另一侧与设置侧部102的一侧相邻;如图1所示,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安装部101为一对。在安装部101内卡接接线端子2,接线端子2的两端分别与压线框4螺接。如图1、图4所示,安装部101上至少开设一安装槽1011,安装槽1011两端延伸至各侧部102的外侧面。安装部101由安装槽1011分隔形成等分的实体结构,至少在一实体结构中开设不少于一个的卡口1012。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实体结构为上下两部分,卡口1012开设在上部实体部分中,卡口1012的数量与接线端子2中的卡扣对应。如图3所示,接线端子2由第一部201及位于第一部201两端的第二部202连接形成一体式结构。第一部201的长度大于第二部202的长度。在第一部201的外侧至少设置一个接线悬臂204;在第一部201上至少设置一卡扣,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卡扣具有三个,分别为两个第一卡扣205和一个第二卡扣206,其中第二卡扣206位于两个第一卡扣205之间,第一卡扣205为圆形,第二卡扣206为长条形。在第二部202上至少开设一螺丝孔203。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接线悬臂204为一对,分别成形于第一部201的同一外侧。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在各侧部102外侧的压线框4设有两个,压线框4由第三部401、第四部403及连接于第三部401和第四部403之间的连接部402连接形成一体式结构。第四部403与连接部402之间形成围合结构。该围合结构用以第二部202伸入。在第四部403上还设置一凸起405,螺纹404开设在凸起405内并贯穿第四部403并与围合结构连通。本技术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如图1、图2及图3所示,两个接线端子2分别卡入安装部101的前后安装槽1011内,其中接线端子2的第一卡扣205和第二卡扣206均卡入对应的安装部101上的卡口1012中,接线端子2的第二部202露出。由于接线端子2的整体长度增加了,且可以实现双面接线。然后将各压线框4的围合部分套在第二部202的外侧,同时将电缆置于该围合部分内并位于第二部202的下部,压线框4的螺纹404与第二部202上的螺丝孔203对应,通过在侧部102上锁入螺丝3从而实现压线框4、第二部202的固定。如图1、图2所示,当螺丝3向下拧时,压线框4向上运动从而使电缆被紧固。相反的,当螺丝3往上松开,压线框4向下运动,松开电缆。如图1、图2所示,在基部103一边的接线端子2中位于前部接线悬臂204与线圈引出的一头绕接,在基部103另一边的接线端子2中位于后部的接线悬臂204与线圈引出的另一头绕接。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线圈接线结构,包括线圈总成(1),所述线圈总成(1)包括一基部(103),至少在所述基部(103)的一侧设置侧部(10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安装部(101)及至少一压线框(4),所述安装部(101)成型于所述基部(103)的另一侧并与各侧部(102)相接,所述另一侧与设置侧部(102)的一侧相邻;在所述安装部(101)内卡接接线端子(2),所述接线端子(2)的两端分别与压线框(4)螺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线圈接线结构,包括线圈总成(1),所述线圈总成(1)包括一基部(103),至少在所述基部(103)的一侧设置侧部(10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安装部(101)及至少一压线框(4),所述安装部(101)成型于所述基部(103)的另一侧并与各侧部(102)相接,所述另一侧与设置侧部(102)的一侧相邻;在所述安装部(101)内卡接接线端子(2),所述接线端子(2)的两端分别与压线框(4)螺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101)上至少开设一安装槽(1011),所述安装槽(1011)两端延伸至各侧部(102)的外侧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101)由所述安装槽(1011)分隔形成等分的实体结构,至少在一实体结构中开设不少于一个的卡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杰
申请(专利权)人:乐星电气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