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器线圈骨架与接线端子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6776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接触器线圈骨架与接线端子的连接结构,包括底座、上盖、嵌装在底座内的线圈骨架和设置于底座两端的接线端子,所述线圈骨架分别向底座两端延伸设置有骨架槽,两端的所述骨架槽内均插设有接线脚并设置有用于接线脚延伸至接线端子形成抵触的开口,所述骨架槽的一侧侧壁设置有定位孔,所述接线脚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孔配合防止接线脚脱出骨架槽的定位凸块,所述骨架槽的底壁向槽口方向延伸有一限位块,所述接线脚对应所述限位块的位置设置有与其限位配合的限位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便于装配,无须采用弹片且便于后期维护的接触器线圈骨架与接线端子的连接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接触器线圈骨架与接线端子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属于接触器
,尤其是一种接触器线圈骨架与接线端子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交流接触器是主要用于远距离频繁接通和分断电路的电器,主要由电磁组件、接触组件、灭弧组件和结构件组成。电磁组件一般由线圈、磁轭铁芯、衔铁和反力弹簧等组成。当交流接触器线圈通电后,线圈中流过的电流产生磁场,使磁轭铁芯产生足够大的吸引力,克服反力弹簧的反作用力,将衔铁吸合,通过传动机构带动触头闭合从而接通电源。反之,线圈断电后,通过反力弹簧的作用,衔铁复位,带动各触头恢复到初始状态从而断开电源。现有技术中,因模数化交流接触器体积小巧,因此被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尺寸模数化的限制,其线圈与接线端的连接通常采用软线过渡锡焊方式,存在焊锡易脱落、软线易折断的问题,且装配工艺落后繁琐,装配效率极低。目前,也有通过弹片弹性联结接触的,弹片需热铆固定在骨架上其工艺复杂,且对弹片材质弹性要求较高,长期使用会出现弹片形变疲劳导致接通不良状况。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便于装配,无须采用弹片且便于后期维护的接触器线圈骨架与接线端子的连接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接触器线圈骨架与接线端子的连接结构,包括嵌装在底座内的线圈骨架和设置于底座两端的接线端子,所述线圈骨架分别向底座两端延伸设置有骨架槽,两端的所述骨架槽内均插设有接线脚并设置有用于接线脚延伸至接线端子形成抵触的开口,所述骨架槽的一侧侧壁设置有定位孔,所述接线脚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孔配合防止接线脚脱出骨架槽的定位凸块,所述骨架槽的底壁向槽口方向延伸有一限位块,所述接线脚对应所述限位块的位置设置有与其限位配合的限位槽。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在线圈骨架上设置骨架槽,并使得接线脚插设在骨架槽内,能够通过骨架槽对接线脚形成定位,在线圈磁吸产生振动时避免接线脚不会受影响而上下窜动,且通过骨架槽一侧侧壁上的定位孔与接线脚上的定位凸块配合,对接线脚形成槽内定位,防止接线脚从骨架槽槽口脱出,并且为了使得接线脚保持与接线端子的稳定接触,在骨架槽内延伸设置一限位块,使得限位块与接线脚上的限位槽形成限位配合,能够进一步阻止接线脚滑移,使得接线脚与接线端子保持接触,使得线圈与接线端子稳定通电。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骨架槽的另一侧壁设置有用于接线脚与骨架槽形成过渡配合的抬升凸筋。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抬升凸筋能够使得接线脚在插入骨架槽后,受到抬升凸筋的抬升作用,使得接线脚与骨架槽一侧侧壁充分接触,且定位凸块也能够充分与定位孔配合,提高接线脚与骨架槽之间安装的紧密度。作为本技术的另一设置方式,所述骨架槽的厚度与所述接线脚的厚度相同,所述定位凸块呈圆形凸包状。采用上述方案,接线脚的厚度与骨架槽槽的厚度相同时,亦能够不受线圈振动的影响,提高接线脚与骨架槽之间安装的紧密度,此种方式对产品的精度要求相对较高。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接线脚远离接线端子的一端弯折设置有绕线柱,所述骨架槽上对应绕线柱的位置设置有便于绕线柱沿接线脚插设方向插入的缺口。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在远离接线端子的一端设置绕线柱能够便于将接线脚与线圈进行连接,且绕线后的连接更不易脱落,此外骨架上设置便于绕线柱插入的缺口,不会对接线脚插入骨架槽形成干涉,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底座内部空间更加合理。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底座内对应接线脚伸出骨架槽开口的位置设置有用于支撑接线脚的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两侧设置有用于形成导向口以便于接线脚装入的限位筋。采用上述方案,线圈骨架及其线圈能够通过导向口进行导向安装,且将接线脚装至支撑台上能够防止接线脚在安装过程中因受力过大而弯曲变形,两侧的限位筋又能够进一步对接线脚形成限位,防止接线脚晃动,从而能够防止线圈骨架及其线圈晃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上盖对应所述支撑台的位置设置有用于抵接在接线脚的限位台。采用上述方案,通过上盖上的限位台抵接在接线脚上,使得接线脚在限位台与支撑台的共同作用下能够防止其发生上下窜动,从而能够防止线圈骨架及其线圈上下窜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接触器的外观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接触器的结构分解图;附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附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骨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6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6所示,一种接触器线圈骨架3与接线端子4的连接结构,包括底座1、上盖2、嵌装在底座1内的线圈骨架3和设置于底座1两端的用于为线圈进行通电的接线端子4,所述线圈骨架3分别向底座1两端延伸设置有骨架槽31,两端的所述骨架槽31内均插设有接线脚5并设置有用于接线脚5延伸至接线端子4形成抵触的开口311,所述开口311与所述骨架槽31的槽口312相连,能够便于接线脚5由槽口312插设到骨架槽31内部,所述骨架槽31的一侧侧壁设置有定位孔313,所述定位孔313为圆孔,所述接线脚5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孔313配合防止接线脚5脱出骨架槽31的定位凸块51,所述定位凸块51为圆形凸包,便于接线脚5插入骨架槽31内,又能够形成一定的定位,所述骨架槽31的底壁向槽口312方向延伸有一限位块314,所述限位块314的延伸距离应小于骨架槽31的深度,所述接线脚5对应所述限位块314的位置设置有与其限位配合的限位槽52。所述骨架槽31的另一侧壁设置有用于接线脚5与骨架槽31形成过渡配合的抬升凸筋315。通过抬升凸筋315能够使得接线脚5在插入骨架槽31后,受到抬升凸筋315的抬升作用,使得接线脚5与骨架槽31一侧侧壁充分接触,且定位凸块51也能够充分与定位孔313配合,提高接线脚5与骨架槽31之间安装的紧密度,所述定位凸块51呈圆形凸包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骨架槽31的厚度与所述接线脚5的厚度也能够设置成相同,同样能够保证接线脚5与骨架槽31之间的紧密接触,防止窜动,但是需要对尺寸的加工工艺和加工精度的要求相对较高。所述接线脚5远离接线端子4的一端弯折设置有绕线柱53,所述骨架槽31上对应绕线柱53的位置设置有便于绕线柱53沿接线脚5插设方向插入的缺口316,所述绕线柱53的端部设置有用于防止线圈上电线缠绕后滑移脱出的挡块531。所述底座1内对应接线脚5伸出骨架槽31开口311的位置设置有用于支撑接线脚5的支撑台11,所述支撑台11的两侧设置有用于形成导向口111以便于接线脚5装入的限位筋12。所述限位筋12于导向口111处设置有便于接线脚5装设的导向弧面121。所述上盖2对应所述支撑台11的位置设置有用于抵接在接线脚5的限位台21。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根据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触器线圈骨架与接线端子的连接结构,包括底座、上盖、嵌装在底座内的线圈骨架和设置于底座两端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骨架分别向底座两端延伸设置有骨架槽,两端的所述骨架槽内均插设有接线脚并设置有用于接线脚延伸至接线端子形成抵触的开口,所述骨架槽的一侧侧壁设置有定位孔,所述接线脚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孔配合防止接线脚脱出骨架槽的定位凸块,所述骨架槽的底壁向槽口方向延伸有一限位块,所述接线脚对应所述限位块的位置设置有与其限位配合的限位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触器线圈骨架与接线端子的连接结构,包括底座、上盖、嵌装在底座内的线圈骨架和设置于底座两端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骨架分别向底座两端延伸设置有骨架槽,两端的所述骨架槽内均插设有接线脚并设置有用于接线脚延伸至接线端子形成抵触的开口,所述骨架槽的一侧侧壁设置有定位孔,所述接线脚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孔配合防止接线脚脱出骨架槽的定位凸块,所述骨架槽的底壁向槽口方向延伸有一限位块,所述接线脚对应所述限位块的位置设置有与其限位配合的限位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线圈骨架与接线端子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槽的另一侧壁设置有用于接线脚与骨架槽形成过渡配合的抬升凸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线圈骨架与接线端子的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金贵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科朔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