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燃机燃油消耗量指示和燃油箱油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可以安装零部件的壳体[7]; 设置在壳体[7]上表面刻制或印制有以升为单位的刻度和数字的表盘[1]; 设置在壳体[7]内的叶轮室[10]; 设置在叶轮室[10]内可在叶轮室[10]内转动的叶轮[16],与叶轮[16]同轴的叶轮轴齿轮[25]与方向转换齿轮[26]啮合,方向转换齿轮[26]与表盘内齿轮[24]啮合,与表盘内齿轮[24]同一轴的表盘外齿轮[23]与长针调速齿轮[22]和短针调速齿轮[27]啮合,长针调速齿轮[22]与长针齿轮[21]啮合,短针调速齿轮[27]与短针齿轮[20]啮合,长针[4]设置在长针齿轮轴[19]上,短针[5]设置在短针齿轮轴[18]上,短针齿轮轴[18]套装在长针齿轮轴[19]外; 它包括设置在壳体[7]上和壳体[7]内的回零机构[3]; 它还包括设置在燃油箱上的蜂鸣器[28]。(*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车辆用的仪表
,具体涉及到内燃机燃油消耗量指示和燃油箱油量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工程机械等使用的燃油表,采用电热式或动磁式原理,表盘显示范围采用1至1/2、1/3、0,或E-F方式,其结构采用安装在燃油箱上的感应塞通过导线传至指示表,指示燃油箱的大约存余量和燃油的消耗量。由《77种汽车最新电器构造.原理与维修》一书报道的光电式燃油流量计,采用流量计和液位传感器构成,液位传感器设置在油箱内,通过电缆与流量计相连。该流量计虽然能显示出10秒钟内汽车行驶里程与燃油消耗量之比,和发动机燃油消耗量以累积数值,但对燃油在每次应加入多少燃油量还是无法显示,而且该流量计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销售价格贵,仅在极少数高级轿车上使用,使得该流量计的推广使用受到了限制。就其结构而言,液位传感器和表的指示与上述油量表基本相同,同样显示的是燃油箱的大约存余量。由于上述流量计、燃油消耗量和燃油箱存余量指示表所存在的缺陷,驾驶员很难搞清发动机运转时的耗油量,燃油箱剩余燃油的准确量,在加油过程中,给燃油箱加油的数量是否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可以安装零部件的壳体。设置在壳体上表面刻制或印制有以升为单位的刻度和数字的表盘。设置在壳体内的叶轮室。设置在叶轮室内可在叶轮室内转动的叶轮,与叶轮同轴的叶轮轴齿轮与方向转换齿轮啮合,方向转换齿轮与表盘内齿轮啮合,与表盘内齿轮同一轴的表盘外齿轮与长针调速齿轮和短针调速齿轮啮合,长针调速齿轮与长针齿轮啮合,短针调速齿轮与短针齿轮啮合,长针设置在长针齿轮轴上,短针设置在短针齿轮轴上,短针齿轮轴套装在长针齿轮轴外。它包括设置在壳体上和壳体内的回零机构。它还包括设置在燃油箱上的蜂呜器。本技术的叶轮室为在壳体上加工或制作有进燃油管道和出燃油管道,进燃油管道中心线与出燃油管道中心线的圆心角α的取值范围为90°≤α≤150°,在进燃油管道与出燃油管道之间设置有阻流角。本技术的阻流角的圆心角β为20°~30°、坡度角γ为15°~25°。本技术的回零机构为设置在壳体内的擒纵叉上端设置有安装在壳体上的回零按钮,在擒纵叉内设置有弹簧,擒纵叉的下端与长针齿轮搭接,长计发条的一端与长针齿轮轴联接、另一端与表盘联接,阻挡柱设置在表盘上。本技术的蜂呜器为在蜂鸣器壳体下端加工或制作有进排油孔,在蜂鸣器壳体内下部设置有浮子,在蜂鸣壳体内上部设置有电池、定时控制器、蜂呜喇叭、触点、簧片、位于浮子上方的三角针,簧片通过导线与电池的一端、定时控制器、蜂呜喇叭相连,触点通过导线与电池的另一端相连。本技术的叶轮室的阻流角有3个。本技术与现使用的燃油表相比,它采用了叶轮带动齿轮,通过齿轮传动带动燃油量指示表指示出汽车、工程机械燃油消耗量和燃油箱存余量,它可以随时准确地显示汽车、工程机械在一定时间、一定距离内的燃油消耗量,以及燃油箱内剩余燃油量和需加入燃油的数量,避免了加燃油时溢出现象,防止不安全事故发生。避免了购买燃油时缺斤少两的现象。它具有结构简单、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指示准确等优点,可在汽车和工程机械等以内燃机为动力的燃油机械上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叶轮与长针齿轮及短针齿轮的传动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回零机构3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燃油量控制蜂鸣器28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1在图1~6中,本实施例的内燃机燃油消耗量指示和燃油箱油量控制装置,由表盘1、长针回零阻挡柱2、回零机构3、长针4、短针5、上安装片6、壳体7、下安装片8、照明灯炮9、叶轮室10、旁通阻流角11、进燃油管道12、进口阻流角13、出口阻流角14、出燃油管道15、叶轮16、长针发条17、短针齿轴轴18、长针齿轴轴19、短针齿轮20、长针齿轮21、长针调速齿轮22、表盘外齿轮23、表盘内齿轮24、叶轮轴齿轮25、方向转换齿轮26、短针调速齿轮27、蜂呜器28构成。在图1中,在壳体7上安装有表盘1,在表盘1上印制有外圈数字和内圈数字,外圈数字的范围从0到120升,由长针4指示,外圈数字用来表示在燃油箱内填加满燃后使用的累计耗油量和剩余油量以及需加入的油量,内圈数字的范围从0到10升,由短针5指示,内圈数字用来表示内燃机在单位时间距离内的耗油量。外圈数字和内圈数字也可印制较大范围的数字,来表示填加燃油量和耗油量。在表盘上还安装有阻挡柱2和照明灯炮9,阻挡柱2用以阻挡长针在0位置。在壳体7上和壳体7内还安装有回零机构3。在壳体7的上部联接有上安装片6、下部联接有下安装片8,上安装片6和下安装片8用于将本实用新固定在仪表板上。在图2中,在壳体7内下部为叶轮室10,在壳体7上加工或制作有进燃油管道12和出燃油管道15,进燃油管道12的位置高于出燃油管道15,进燃油管道12用于与内燃机进油管相联通,出燃油管道15用于与内燃机相联通,进燃油管道中心线与出燃油管道中心线的圆心角α为120°,在进燃油管道12与出燃油管道15之间焊接有三个与壳体7连为一体的阻流角,阻流角用于防止叶轮反转、偏转,保持匀速,在进燃油管道12与出燃油管的120°范围内制作有两个阻流角,进燃油管道12处制作有进口阻流角13、出燃油管道15处制作有出口阻流角14,进口阻流角13与出口阻流角14之间的圆心角为45°,在进燃油管道12与出燃油管道15的圆心角为240°范围内制作有一个旁通阻流角11,旁通阻流角11与进口阻流13的夹角为125°。进口阻流角13与出口阻流角14与旁通阻流角11的形状完全相同,其圆心角β为25°、坡度角γ为20°。在图1、2、3中,在叶轮室10内安装有叶轮16,叶轮16与叶轮轴齿轮25在同一个轴上,叶轮轴齿轮25与方向转换齿轮26啮合,方向转换齿轮26与表盘内齿轮24啮合,与表盘内齿轮24同一轴的表盘外齿轮23与长针调速齿轮22和短针调速齿轮27啮合,长针调速齿轮22与长针齿轮21啮合,短针调速齿轮27与短针齿轮20啮合,长针4安装在长针齿轴轴19上,短针5安装在短针齿轮轴18上,短针齿轮轴18套装在长针齿轮轴19外。长针发条17的一端与长针齿轮21联接、另一端与表盘1联接。当叶轮室10有燃油流过时,叶轮16旋转,经方向转换齿轮26换向,并经表盘内齿轮24、表盘外齿轮23、长针调速齿轮22、短针调速齿轮27、长针齿轮21、短针齿轮20传动,带动长针4和短针5旋转。长针4指示累计耗油量和燃油箱内需填加的燃油量以及剩余燃油量,短针5指示内燃机在一定时间一定距离内的耗油量。在图1、3、4中,在壳体7上和壳体7内安装有回零机构3,本实施例的回零机构3由回零按钮3-1、擒纵叉3-2、弹簧3-3、阻挡柱2、长计发条17联接成。擒纵叉3-2的上端与回零按钮3-1相联接,回零按钮3-1安装在壳体7上,擒纵叉3-2内安装有弹簧3-3,擒纵叉3-2的下端置于长针齿轮21下,阻挡柱2安装在表盘1上,长计发条17的一端与长针齿轮轴19联接、另一端与表盘1联接。当每次给燃油箱加满燃油后,驾驶员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西峰,
申请(专利权)人:赵西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