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纵置式自动变速器壳体通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1216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用纵置式自动变速器壳体通气结构,包括前端盖、支撑座和中壳体;所述前端盖上开设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所述前端盖与支撑座的配合处形成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一通气孔一端与变速器腔体内部连通,另一端与第一腔体连通;所述前端盖和中壳体的配合处形成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二通气孔一端与第一腔体连通,另一端与第二腔体连通;所述中壳体上形成有通气安装孔,所述通气安装孔与第二腔体连通,所述通气安装孔上安装有通气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用纵置式自动变速器壳体通气结构在保证通气效果的同时,可以有效的防止润滑油以及油气的泄露,平衡内部气压,保障了变速器稳定可靠的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用纵置式自动变速器壳体通气结构
本技术涉及自动变速器
,尤其涉及一种车用纵置式自动变速器壳体通气结构。
技术介绍
车用纵置式自动变速器壳体中容纳有一定量的润滑油,从而起到驱动自动变速器换挡、系统冷却以及润滑的作用。在变速器运转时,由于齿轮和离合器等部件的高速转动,使得变速器内部的温度急剧升高,内部气压增大,严重时,会导致润滑油泄露,此时,需要泄压装置用于平衡变速器箱体内外的气压,避免因内部压力过大,造成密封件失效,影响变速器的工作性能。变速器在工作时,由于齿轮啮合、离合器摩擦、轴承的运转等,在使得油温升高的同时,润滑油在高温情况下会产生蒸发油气,如壳体的通气结构设置的不够曲折,会导致大量的油气从通气阀冒出,长期运行会导致变速器缺油,导致变速器失效。因此,亟需一种设置有迷宫式曲折结构的车用纵置式自动变速器壳体,在保证通气效果的同时,又能防止大量油液或油气的冒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车用纵置式自动变速器壳体通气结构。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用纵置式自动变速器壳体通气结构,包括前端盖、支撑座和中壳体;所述前端盖设置在中壳体内部,所述支撑座设置在中壳体内部,并与前端盖左端固定连接;所述前端盖上开设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所述前端盖与支撑座的配合处形成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一通气孔一端与变速器腔体内部连通,另一端与第一腔体连通;所述前端盖和中壳体的配合处形成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二通气孔一端与第一腔体连通,另一端与第二腔体连通;所述中壳体上形成有通气安装孔,所述通气安装孔与第二腔体连通,所述通气安装孔上安装有通气阀。进一步,所述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的轴线相互平行。进一步,所述支撑座与中壳体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进一步,所述第二腔体由设置在中壳体和前端盖上的凹槽围成。进一步,所述中壳体上的凹槽与通气安装孔之间设置有L型通道,所述L型通道用于连接第二腔体和通气安装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车用纵置式自动变速器壳体通气结构中变速器腔体内部的油液或油气通过两个通气孔以及两个腔体后进入通气阀,从而在保证通气效果的同时,可以有效的防止润滑油以及油气的泄露,平衡内部气压,保障了变速器稳定可靠的运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车用纵置式自动变速器壳体通气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示意为:1-通气阀;2-前端盖;3-支撑座;4-中壳体;5-密封圈;6-第一通气孔;7-第二通气孔;8-第一腔体;9-第二腔体;10-凹槽;11-通气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用纵置式自动变速器壳体通气结构,在保证变速器壳体通气效果的同时,又能防止大量油液或油气的冒出。如图1所示,一种车用纵置式自动变速器壳体通气结构,包括前端盖2、支撑座3和中壳体4;所述前端盖2设置在中壳体4内部,所述支撑座3设置在中壳体内部,并与前端盖2左端固定连接。具体地,所述前端盖2上开设第一通气孔6和第二通气孔7;所述前端盖2与支撑座3的配合处形成有第一腔体8;所述第一通气孔6一端与变速器腔体内部连通,另一端与第一腔体8连通;所述前端盖2和中壳体4的配合处形成有第二腔体9;所述第二通气孔7一端与第一腔体8连通,另一端与第二腔体9连通;所述中壳体上形成有通气安装孔11,所述通气安装孔11与第二腔体9连通,所述通气安装孔11上安装有通气阀1。优选地,所述第一通气孔6和第二通气孔7的轴线相互平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腔体8具有一定的储油效果,且支撑座3与中壳体4通过密封圈5进行密封,从而防止润滑油泄露至变速器外部;所述第二腔体9由设置在中壳体4和前端盖2上的凹槽围成,且所述第二腔体9同样具有一定的储油功能。另一方面,所述中壳体4上的凹槽与通气安装孔11之间还设置有一L型通道,所述L型通道用于连接第二腔体9和通气安装孔11。本技术的车用纵置式自动变速器壳体通气结构中,变速器腔体内部的油液或油气通过两个通气孔以及两个腔体后进入通气阀,从而在保证通气效果的同时,可以有效的防止润滑油以及油气的泄露,平衡内部气压,保障了变速器稳定可靠的运行。以上实施例的先后顺序仅为便于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用纵置式自动变速器壳体通气结构,包括前端盖、支撑座和中壳体;所述前端盖设置在中壳体内部,所述支撑座设置在中壳体内部,并与前端盖左端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n所述前端盖上开设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所述前端盖与支撑座的配合处形成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一通气孔一端与变速器腔体内部连通,另一端与第一腔体连通;所述前端盖和中壳体的配合处形成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二通气孔一端与第一腔体连通,另一端与第二腔体连通;所述中壳体上形成有通气安装孔,所述通气安装孔与第二腔体连通,所述通气安装孔上安装有通气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纵置式自动变速器壳体通气结构,包括前端盖、支撑座和中壳体;所述前端盖设置在中壳体内部,所述支撑座设置在中壳体内部,并与前端盖左端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端盖上开设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所述前端盖与支撑座的配合处形成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一通气孔一端与变速器腔体内部连通,另一端与第一腔体连通;所述前端盖和中壳体的配合处形成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二通气孔一端与第一腔体连通,另一端与第二腔体连通;所述中壳体上形成有通气安装孔,所述通气安装孔与第二腔体连通,所述通气安装孔上安装有通气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薄其雷武磊李雄飞董帅帅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劲力变速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