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变速箱的静态换挡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26533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变速箱的静态换挡控制方法,包括六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快速充油阶段,采用全开度充油,让液压滑阀处于最大进油状态;第二阶段为滑磨始点控制阶段,完成第一阶段充油控制后基础电流值下降至某一个较小值点,将该点作为离合器的滑磨始点;第三阶段为自适应阶段;第四阶段为滑磨阶段;第五阶段为缓慢结合阶段,提供一个让离合器缓慢结合的稳定电流,采用闭环末端电流作为基础值;第六阶段为增加安全系数阶段,避免在该阶段有扭矩上升时离合器产生脱开,在后续电流快速上升时造成冲击,影响换挡品质;该方法有效避免了由于油温和一致性等问题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保证单次入挡过程,改善实际入挡过程中的换挡冲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变速箱的静态换挡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自动变速箱领域,特别的,涉及一种AT自动变速箱在静态下入挡工况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与自动控制的快速发展,高性能的汽车自动变速箱不断被国内外汽车厂商推向市场,自动挡车型给人们在驾驶过程中轻松、舒适的感觉被认可。随着客户要求的提高,静态入挡过程存在的冲击会直接影响到主观感受,所以静态入挡的控制变得尤为重要。静态情况下入挡有多种控制方法,在实际过程中随着使用环境的变化其换挡品质也会存在差异,在个别情况下还会存在冲击。目前大部分的静态入挡离合器控制都需要根据油温与一致性问题做大量标定及其他验证工作;因为机械及液压的差异,一般离合器控制都带有自学习功能,但是如果是差异性稍微偏大的单体变速器需要自学习的周期较大,需要依赖逐次学习过程来不断调整换挡品质,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换挡品质无法得到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现有静态情况下入挡控制过程中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一定自适应功能的入挡控制方法,有效避免了由于油温和一致性等问题带来的不利影响。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将静态入挡离合器控制主要分为了六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快速充油阶段(P1控制阶段)。为了规避由于电磁阀及液压滑阀弹簧刚度等因素带来的影响,充油阶段采用全开度充油,让液压滑阀处于最大进油状态,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是以1000mA进行快速充油;此阶段的目的是让油腔快速充满润滑油,此时的充油时间要适宜,过小的充油时间会导致充油时间很长,过大的充油时间则会导致冲击;为确保充油适宜,需要参考阀板测试台及高低温试验台数据进行相应调整。第二阶段为滑磨始点控制(P2控制阶段)。完成P1充油控制阶段和基础电流值下降至某一个较小值点,该点作为离合器的滑磨始点,本专利技术的滑磨始点主要依据台架数据中偏小的点作为该点的初始值,主要是考虑到该专利技术采用的是单向逼近滑磨点的方式,避免因为该值过大在滑磨始点偏小时无法提供自适应功能。第三阶段为自适应阶段(P3控制阶段)。P3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滑磨点的逼近,如果在P2阶段已经满足进入P4条件时则没有该控制过程;该过程是提供自适应滑磨点的主要过程,如果P2阶段提供的滑磨始点值无法提供滑磨功能,则进入P3逐次累加过程,直到满足进入P4条件。由P2选点方法可知,在P3过程中总是可以适应到每次滑磨始点值,保证单次结合品质。第四阶段为滑磨阶段(P4控制阶段)。该阶段控制采用闭环控制方法,利用目标涡轮转速变化率作为控制目标,同时考虑到液力变矩器增扭过程,随着离合器的逐步结合过程,离合器需要的提供的扭矩需要增大,前馈控制电流先根据液力变矩器理论变矩比计算,在此基础上增加PID值,保证滑磨过程时间可控。第五阶段为缓慢结合阶段(P5控制阶段)。该阶段主要考虑到转速传感器精度问题,无法提供准确的转速值,不适合持续进行闭环控制,该阶段主要是提供一个让离合器缓慢结合的稳定电流,本专利技术直接采用闭环末端电流作为基础值。第六阶段为增加安全系数阶段(P6控制阶段)。该控制阶段为离合器提供安全系数,避免在该阶段有扭矩上升时离合器产生脱开,在后续电流快速上升时造成冲击,影响换挡品质。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入挡控制方法提供了自适应的自动变速器静态入挡过程控制的解决方案,有效避免了由于油温和一致性等问题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保证单次入挡过程,改善实际入挡过程中的换挡冲击。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静态换挡控制方法的方法流程图。图2为本变速箱静态换挡过程中离合器控制量和转速示意图;其中,1为发动机转速,2为离合器控制量,3为涡轮转速。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静态换挡控制方法的方法流程图,将静态入挡离合器控制主要分为了六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快速充油阶段(P1控制阶段)。本专利技术为了规避由于电磁阀及液压滑阀弹簧刚度等因素带来的影响,充油阶段采用全开度充油,让液压滑阀处于最大进油状态,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是以1000mA进行快速充油;此阶段的目的是让油腔快速充满润滑油,此时的充油时间要适宜,过小的充油时间会导致充油时间很长,过大的充油时间则会导致冲击;为确保充油适宜,需要参考阀板测试台及高低温试验台数据进行相应调整。第二阶段为滑磨始点控制(P2控制阶段)。完成P1充油控制阶段和基础电流值下降至某一个较小值点,该点作为离合器的滑磨始点,本专利技术的滑磨始点主要依据台架数据中偏小的点作为该点的初始值,主要是考虑到该专利技术采用的是单向逼近滑磨点的方式,避免因为该值过大在滑磨始点偏小时无法提供自适应功能。第三阶段为自适应阶段(P3控制阶段)。P3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滑磨点的逼近,如果在P2阶段已经满足进入P4条件时则没有该控制过程;该过程是提供自适应滑磨点的主要过程,如果P2阶段提供的滑磨始点值无法提供滑磨功能,则进入P3逐次累加过程,直到满足进入P4条件。由P2选点方法可知,在P3过程中总是可以适应到每次滑磨始点值,保证单次结合品质。第四阶段为滑磨阶段(P4控制阶段)。该阶段控制采用闭环控制方法,利用目标涡轮转速变化率作为控制目标,同时考虑到液力变矩器增扭过程,随着离合器的逐步结合过程,离合器需要的提供的扭矩需要增大,前馈控制电流先根据液力变矩器理论变矩比计算,在此基础上增加PID值,保证滑磨过程时间可控。第五阶段为缓慢结合阶段(P5控制阶段)。该阶段主要考虑到转速传感器精度问题,无法提供准确的转速值,不适合持续进行闭环控制,该阶段主要是提供一个让离合器缓慢结合的稳定电流,本专利技术直接采用闭环末端电流作为基础值。第六阶段为增加安全系数阶段(P6控制阶段)。该控制阶段为离合器提供安全系数,避免在该阶段有扭矩上升时离合器产生脱开,在后续电流快速上升时造成冲击,影响换挡品质。如图2所示,本变速箱静态换挡过程中离合器控制量和转速示意图;1为发动机转速,2为离合器控制量,3为涡轮转速。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之内;本专利技术未涉及的技术均可通过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变速箱的静态换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阶段:/n第一阶段为快速充油阶段,采用全开度充油,让液压滑阀处于最大进油状态;/n第二阶段为滑磨始点控制阶段,完成第一阶段充油控制后基础电流值下降至某一个较小值点,将该点作为离合器的滑磨始点;/n第三阶段为自适应阶段,该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滑磨点的逼近,如果在第二阶段已经满足进入第四阶段条件时则没有该控制过程;该过程是提供自适应滑磨点的主要过程,如果第二阶段提供的滑磨始点值无法提供滑磨功能,则进入第三阶段逐次累加过程,直到满足进入第四阶段的条件;/n第四阶段为滑磨阶段;/n第五阶段为缓慢结合阶段,提供一个让离合器缓慢结合的稳定电流,采用闭环末端电流作为基础值;/n第六阶段为增加安全系数阶段,该控制阶段为离合器提供安全系数,避免在该阶段有扭矩上升时离合器产生脱开,在后续电流快速上升时造成冲击,影响换挡品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变速箱的静态换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阶段:
第一阶段为快速充油阶段,采用全开度充油,让液压滑阀处于最大进油状态;
第二阶段为滑磨始点控制阶段,完成第一阶段充油控制后基础电流值下降至某一个较小值点,将该点作为离合器的滑磨始点;
第三阶段为自适应阶段,该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滑磨点的逼近,如果在第二阶段已经满足进入第四阶段条件时则没有该控制过程;该过程是提供自适应滑磨点的主要过程,如果第二阶段提供的滑磨始点值无法提供滑磨功能,则进入第三阶段逐次累加过程,直到满足进入第四阶段的条件;
第四阶段为滑磨阶段;
第五阶段为缓慢结合阶段,提供一个让离合器缓慢结合的稳定电流,采用闭环末端电流作为基础值;
第六阶段为增加安全系数阶段,该控制阶段为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方陈启良丁可汗张洪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劲力变速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