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润滑压力调节阀及应用其的自动变速箱液压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59820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润滑压力调节阀,涉及汽车变速箱领域,包括阀芯腔、阀芯、堵头、限位弹簧和调压弹簧,所述阀芯腔一端开口设置,另一端封闭设置,所述堵头与所述阀芯腔的开口端密封连接,所述阀芯设置在所述所述阀芯腔内部,所述调压弹簧一端连接所述堵头另一端缠绕在所述阀芯上,所述限位弹簧一端与所述阀芯腔的封闭端连接另一端缠绕在所述阀芯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油路简单,结构布置紧凑,避免了电磁阀的单独控制,成本低,既实现了变速箱在低转速下对变速箱润滑油小流量的设计,也实现了变速箱高转速下较高流量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润滑压力调节阀及应用其的自动变速箱液压控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变速箱,特别的,涉及一种新型的润滑压力调节阀,以及包含该润滑压力调节阀的自动变速箱液压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自动变速箱的润滑,对整箱机械零部件的性能拥有重要的影响。变速箱内高速运转的零部件如轴承、铜套、齿轮等都需要进行强制润滑。变速箱在不同工况下,各执行元件对润滑油的需求量各不相同,在传统自动变速箱设计时为满足润滑油量的需求往往设计较大的润滑油量,这会大大增加整车的燃油损耗,在汽车行业中,油耗的高低往往是影响消费者选择的一个重要指标,伴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自动挡汽车的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人们对自动挡车的油耗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新的变速箱液压系统设计时,多考虑增加比例阀控制润滑压力的高低,以减少润滑流量的损耗,但是,比例阀的加入却大大增加了变速箱液压系统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润滑压力调节阀及应用了该润滑压力调节阀的自动变速箱液压控制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润滑压力调节阀,包括阀芯腔、阀芯、堵头、限位弹簧和调压弹簧,所述阀芯腔一端开口设置,另一端封闭设置,所述堵头与所述阀芯腔的开口端密封连接,所述阀芯设置在所述所述阀芯腔内部,所述调压弹簧一端连接所述堵头另一端缠绕在所述阀芯上,所述限位弹簧一端与所述阀芯腔的封闭端连接另一端缠绕在所述阀芯上。进一步的,所述阀芯腔上设置有泄压口(S、C)和进油口(A、B、D、E),所述泄压口(S、C)为开口结构,与油箱相联通,避免背压产生;所述进油口A、B、D、E为圆柱凹槽,分别与不同的油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阀芯腔包括个不同截面积的空腔,所述空腔的截面积从开口端往封闭端依次变小,此设计可以在工作过程中使阀芯腔内产生大小不同的气压,从而推动阀芯的左右移动。进一步的,所述阀芯为回转体结构,包括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分别用于对所述调压弹簧和限位弹簧的限位与保护,还包括第一密封柱、第二密封柱和第三密封柱,所述第一密封柱和第二密封柱相对面对称加工一导油槽结构,所述第三密封柱的直径略小于第一密封柱和第二密封柱。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柱的长度比所述调压弹簧的压缩有效行程后的总长度略短,可以有效保证弹簧的对中性,防止弹簧弯曲偏磨。进一步的,所述导油槽为垂直加工面加工的半圆槽,用以进行油路开启时的优先进油。进一步的,所述堵头为回转体结构,包括卡夹和回转密封结构,所述卡夹固定在所述回转密封结构一端的中心处。进一步的,所述卡夹为倒锥形结构,该结构有利于将卡夹固定在回转密封结构端面直径最小的位置。进一步的,所述回转密封结构的最右侧为倒角结构,便于安装。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自动变速箱液压控制系统,应用所述上述的润滑压力调节阀。有益效果:该润滑压力调节阀提供了一个完整的集成于变速箱液压控制系统的润滑压力控制解决方案,油路简单,结构布置紧凑,避免了电磁阀的单独控制,成本低,即实现了变速箱在低转速下对变速箱润滑油小流量的设计,同时也实现了变速箱高转速下较高流量的需求,还考虑了变速箱油管等对润滑压力的耐受程度的要求。该润滑压力调节阀充分的满足了变速箱对润滑油在压力及流量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中润滑压力调节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阀芯腔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中堵头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中阀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阀芯腔;2、阀芯;3、堵头;4、限位弹簧;5、调压弹簧;21、第一限位柱;22、第二限位柱;23、第一密封柱;24、第二密封柱;25、第三密封柱;26、导油槽;31、卡夹;32、回转密封结构;A、D、B和E为进油口;S和C为泄压口;F和G为封闭式油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施例提供润滑压力调节阀及相应的润滑压力调节方法,该润滑压力调节阀由阀芯2、阀芯腔1、堵头3、限位弹簧4和调压弹簧5组成。该润滑压力调节阀的主要功能是:低速情况下响应低速油路压力,提高润滑压力,以满足低速润滑流量需求。高速情况下,调节润滑压力,提供足够润滑油量。利用自身调压弹簧设置润滑压力上限,防止形成过高的油压。其具体组成如图1,润滑压力调节阀结构示意图。包括阀芯腔1、阀芯2、堵头3、限位弹簧4和调压弹簧5,所述阀芯腔1一端开口设置,另一端封闭设置,所述堵头3与所述阀芯腔1的开口端密封连接,所述阀芯2设置在所述所述阀芯腔1内部,所述调压弹簧5一端连接所述堵头3另一端缠绕在所述阀芯2上,所述限位弹簧4一端与所述阀芯腔1的封闭端连接另一端缠绕在所述阀芯2上。优选的,所述阀芯腔1上设置有泄压口C、G和进油口A、B、D、E,所述泄压口C、G为开口结构,与油箱相联通,避免背压产生;所述进油口A、B、D、E为圆柱凹槽,分别与不同的油路连接。优选的,所述阀芯腔1包括3个不同截面积的空腔,所述空腔的截面积从开口端往封闭端依次变小。优选的,所述阀芯2为回转体结构,包括第一限位柱21和第二限位柱22分别用于对所述调压弹簧5和限位弹簧4的限位与保护,还包括第一密封柱23、第二密封柱24和第三密封柱25,所述第一密封柱23和第二密封柱24相对面对称加工一导油槽26,所述第三密封柱25的直径略小于第一密封柱23和第二密封柱24。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柱21的长度比所述调压弹簧5的压缩有效行程后的总长度略短,可以有效保证弹簧的对中性,防止弹簧弯曲偏磨。优选的,所述导油槽26为垂直加工面加工的半圆槽,用以进行油路开启时的优先进油。优选的,所述堵头3为回转体结构,包括卡夹31和回转密封结构32,所述卡夹31固定在所述回转密封结构32一端的中心处。优选的,所述卡夹31为倒锥形结构,该结构有利于将卡夹31固定在回转密封结构32端面直径最小的位置。优选的,所述回转密封结构32的最右侧为倒角结构,便于安装。本实施例润滑压力调节阀对润滑压力调节功能的实现,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低速(低档位)阶段。该阶段在低速挡,发动机正常工作时转速较低,此时能够流向该润滑压力调节阀总的润滑流量较低。堵头3使该润滑压力控制阀形成一个固定的的工作行程。在调压弹簧5和限位弹簧4的作用下,初始状态下,F口处变速箱润滑油自阀芯腔1的A口进入,同时有一部分润滑油会进入到阀芯腔1的B口,由于阀芯2在该情况下,在变速箱油的作用下会向左侧移动,压缩调压弹簧5。当阀芯2向左移动使阀芯腔1的A口和C口相联通时,变速箱油变由C口卸入油箱,为了能够使更多的变速箱油可以去提供润滑而非卸掉,在低转速时,在阀芯腔1的D和E口处提供一个较高的来自G口的压力油,使阀芯2的运动需要在润滑油达到较高时才能产生。这样使得低转速时,更多的润滑油参与到了对机械部件的润滑中去,使低转速时也能满足对润滑流量的需求。...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润滑压力调节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芯腔(1)、阀芯(2)、堵头(3)、限位弹簧(4)和调压弹簧(5),所述阀芯腔(1)一端开口设置,另一端封闭设置,所述堵头(3)与所述阀芯腔(1)的开口端密封连接,所述阀芯(2)设置在所述阀芯腔(1)内部,所述调压弹簧(5)一端连接所述堵头(3)另一端缠绕在所述阀芯(2)上,所述限位弹簧(4)一端与所述阀芯腔(1)的封闭端连接另一端缠绕在所述阀芯(2)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润滑压力调节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芯腔(1)、阀芯(2)、堵头(3)、限位弹簧(4)和调压弹簧(5),所述阀芯腔(1)一端开口设置,另一端封闭设置,所述堵头(3)与所述阀芯腔(1)的开口端密封连接,所述阀芯(2)设置在所述阀芯腔(1)内部,所述调压弹簧(5)一端连接所述堵头(3)另一端缠绕在所述阀芯(2)上,所述限位弹簧(4)一端与所述阀芯腔(1)的封闭端连接另一端缠绕在所述阀芯(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压力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腔(1)上设置有泄压口(S、C)和进油口(A、B、D、E),所述泄压口(S、C)为开口结构,与油箱相联通,避免背压产生;所述进油口(A、B、D、E)为圆柱凹槽,分别与不同的油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压力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腔(1)包括3个不同截面积的空腔,所述空腔的截面积从开口端往封闭端依次变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压力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2)为回转体结构,包括第一限位柱(21)和第二限位柱(22)分别用于对所述调压弹簧(5)和限位弹簧(4)的限位与保护,还包括第一密封柱(23)、第二密封柱(24)和第三密封柱(2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帅帅薄其雷蔡巍曹建波高玲玲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劲力变速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