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可控硅器件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40345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07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平面可控硅器件及其制作方法,涉及半导体器件制作技术领域。采用环形结终端扩展区替换现有技术中的深阱环,环形结终端扩展区紧贴在第一基区的四周,环形结终端扩展区的结深低于第一基区的结深。环形结终端扩展区可以在第一电极和第三电极施加电压时降低电场,从而也能提高整个平面可控硅器件的耐受电压。环形结终端扩展区在制作时,只需要进行正常的离子(比如硼)注入扩散即可,不需要采用专业的注铝设备,可以降低平面可控硅器件的制作成本。同时,环形结终端扩展区的结深较浅,制作环形结终端扩展区的耗时较短,可以确保平面可控硅器件的制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平面可控硅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半导体器件制作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平面可控硅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平面可控硅器件因具有较长的使用周期,具有高温及耐高压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家电及摩配等领域。为了使平面可控硅器件具有较高的工作电压,一种是采用分压环和/或截至环结构提高器件的工作电压;另一种是采用深阱环结构提高器件的工作电压。在平面可控硅器件采用深阱环结构时,深阱环的结深一般能达到50~70um,由于深阱环的结深较深,为了加快深阱环的制作过程,现有技术采用昂贵的注铝设备通过注铝扩散的方式制作深阱环,这会导致制造成本变高。另外,若掺杂其他杂质(比如,硼)制作深阱环又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进行高温扩散,而影响制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背景中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平面可控硅器件及其制作方法。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平面可控硅器件制作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衬底(101)相对两端制作隔离区,其中,所述隔离区包括靠近所述衬底(101)上表面的第一隔离区(102)及靠近所述衬底(101)下表面的第二隔离区(103);在所述衬底(101)上表面制作环形的结终端扩展区(104);在所述结终端扩展区(104)的环形中间制作结深高于所述结终端扩展区(104)结深的第一基区(105),在所述衬底(101)下表面制作第二基区(106);在所述第一基区(105)的上表面一侧制作第一掺杂区(107)和第二掺杂区(108),及在所述第二基区(106)的下表面一侧制作第三掺杂区(109);在位于所述衬底(101)上表面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隔离区(102)及至少部分所述结终端扩展区(104)上制作钝化层(110);在所述第一掺杂区(107)及四周区域的表面制作第一电极(111),及在所述第二掺杂区(108)及四周区域的表面制作第二电极(112);在所述衬底(101)的下表面一侧制作第三电极(113)。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实施例中,所述在衬底(101)相对两端制作隔离区的步骤,包括:将选取的N型硅片进行打磨,得到衬底(101);对所述衬底(101)进行氧化处理,在所述衬底(101)上形成一氧化层;去除所述衬底(101)相对两端的氧化层;在去除氧化层的所述衬底(101)的两端制作铝层;对所述铝层进行推结处理,在所述衬底(101)相对两端形成掺杂铝的隔离区。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衬底(101)上表面制作环形的结终端扩展区(104)的步骤,包括:去除所述衬底(101)上的氧化层,对所述衬底(101)进行二次氧化,在所述衬底(101)上形成新的氧化层;对所述衬底(101)上表面的氧化层进行蚀刻,形成一环形窗口;对所述环形窗口进行氧化处理,然后对所述环形窗口进行硼注入,并在硼注入完成后通过扩散处理形成结终端扩展区(104)。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实施例中,在所述结终端扩展区(104)的环形中间制作第一基区(105),在所述衬底(101)上表面制作第二基区(106)的步骤,包括:去除位于所述结终端扩展区(104)内的氧化层及所述衬底(101)下表面的氧化层;对去除氧化层的区域进行氧化处理,并进行硼注入;在硼注入完成后通过扩散处理形成所述第一基区(105)及所述第二基区(106)。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基区(105)的上表面一侧制作第一掺杂区(107)和第二掺杂区(108),及在所述第二基区(106)的下表面一侧制作第三掺杂区(109)的步骤,包括:在所述衬底(101)的上表面及下表面涂覆光刻胶层;通过掩膜对所述光刻胶层进行光刻,在所述第一基区(105)的光刻胶层上刻出两个掺杂区窗口,在所述第二基区(106)上的光刻胶层上刻出一个掺杂区窗口;通过掺杂区窗口分别对所述第一基区(105)和所述第二基区(106)进行磷注入,并在磷注入完成后通过扩散处理,在所述第一基区(105)的上表面形成第一掺杂区(107)和第二掺杂区(108),在所述第二基区(106)的下表面形成第三掺杂区(109)。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实施例中,所述在位于所述衬底(101)上表面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隔离区(102)及至少部分所述结终端扩展区(104)上制作钝化层(110)的步骤,包括:除去所述衬底(101)上的光刻胶层及氧化层;在所述衬底(101)上表面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隔离区(102)及至少部分所述结终端扩展区(104)上制作多层组合膜,得到所述钝化层(110)。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掺杂区(107)的上表面及四周区域制作第一电极(111),及在所述第二掺杂区(108)的上表面及四周区域制作第二电极(112)的步骤,包括:在所述衬底(101)的上表面涂覆光刻胶层;通过掩膜对所述光刻胶层进行光刻,在所述第一基区(105)、第一掺杂区(107)和第二掺杂区(108)上形成电极窗口;通过所述电极窗口在所述第一基区(105)的上表面制作金属层;对所述金属层进行刻蚀,形成所述第一电极(111)及所述第二电极(112)。本申请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平面可控硅器件,所述平面可控硅器件包括:衬底(101);制作于所述衬底(101)相对两端的隔离区,其中,所述隔离区包括靠近所述衬底(101)上表面的第一隔离区(102)及靠近所述衬底(101)下表面的第二隔离区(103);制作于所述衬底(101)的上表面一侧的第一基区(105),及制作于所述衬底(101)的下表面一侧的第二基区(106);制作于所述衬底(101)的上表面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基区(105)四周接触的结终端扩展区(104),其中,所述结终端扩展区(104)的结深低于所述第一基区(105)的结深;制作于所述衬底(101)的上表面,且至少覆盖部分所述结终端扩展区(104)及所述第一隔离区(102)的钝化层(110);制作于所述第一基区(105)的上表面一侧的第一掺杂区(107)和第二掺杂区(108),及制作于所述第二基区(106)的下表面一侧的第三掺杂区(109);制作覆盖在所述第一掺杂区(107)及所述第一掺杂区(107)四周的第一电极(111);制作覆盖在所述第二掺杂区(108)及所述第二掺杂区(108)四周的第二电极(112);制作覆盖在所述衬底(101)的下表面一侧,将所述第二基区(106)的下表面及第三掺杂区(109)的下表面覆盖的第三电极(113)。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离区(102)和所述第二隔离区(103)掺杂铝。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区(105)、第二基区(106)及结终端扩展区(104)为轻掺杂硼的区域,所述第一掺杂区(107)、第二掺杂区(108)及第三掺杂区(109)为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面可控硅器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n在衬底(101)相对两端制作隔离区,其中,所述隔离区包括靠近所述衬底(101)上表面的第一隔离区(102)及靠近所述衬底(101)下表面的第二隔离区(103);/n在所述衬底(101)上表面制作环形的结终端扩展区(104);/n在所述结终端扩展区(104)的环形中间制作结深高于所述结终端扩展区(104)结深的第一基区(105),在所述衬底(101)下表面制作第二基区(106);/n在所述第一基区(105)的上表面一侧制作第一掺杂区(107)和第二掺杂区(108),及在所述第二基区(106)的下表面一侧制作第三掺杂区(109);/n在位于所述衬底(101)上表面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隔离区(102)及至少部分所述结终端扩展区(104)上制作钝化层(110);/n在所述第一掺杂区(107)及四周区域的表面制作第一电极(111),及在所述第二掺杂区(108)及四周区域的表面制作第二电极(112);/n在所述衬底(101)的下表面一侧制作第三电极(1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面可控硅器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衬底(101)相对两端制作隔离区,其中,所述隔离区包括靠近所述衬底(101)上表面的第一隔离区(102)及靠近所述衬底(101)下表面的第二隔离区(103);
在所述衬底(101)上表面制作环形的结终端扩展区(104);
在所述结终端扩展区(104)的环形中间制作结深高于所述结终端扩展区(104)结深的第一基区(105),在所述衬底(101)下表面制作第二基区(106);
在所述第一基区(105)的上表面一侧制作第一掺杂区(107)和第二掺杂区(108),及在所述第二基区(106)的下表面一侧制作第三掺杂区(109);
在位于所述衬底(101)上表面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隔离区(102)及至少部分所述结终端扩展区(104)上制作钝化层(110);
在所述第一掺杂区(107)及四周区域的表面制作第一电极(111),及在所述第二掺杂区(108)及四周区域的表面制作第二电极(112);
在所述衬底(101)的下表面一侧制作第三电极(11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可控硅器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衬底(101)相对两端制作隔离区的步骤,包括:
将选取的N型硅片进行打磨,得到衬底(101);
对所述衬底(101)进行氧化处理,在所述衬底(101)上形成一氧化层;
去除所述衬底(101)相对两端的氧化层;
在去除氧化层的所述衬底(101)的两端制作铝层;
对所述铝层进行推结处理,在所述衬底(101)相对两端形成掺杂铝的隔离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面可控硅器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衬底(101)上表面制作环形的结终端扩展区(104)的步骤,包括:
去除所述衬底(101)上的氧化层,对所述衬底(101)进行二次氧化,在所述衬底(101)上形成新的氧化层;
对所述衬底(101)上表面的氧化层进行蚀刻,形成一环形窗口;
对所述环形窗口所在区域进行氧化处理,然后通过所述环形窗口对所述衬底进行硼注入,并在硼注入完成后通过扩散处理形成结终端扩展区(10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面可控硅器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结终端扩展区(104)的环形中间制作第一基区(105),在所述衬底(101)上表面制作第二基区(106)的步骤,包括:
去除位于所述结终端扩展区(104)内的氧化层及所述衬底(101)下表面的氧化层;
对去除氧化层的区域进行氧化处理,并进行硼注入;
在硼注入完成后通过扩散处理形成所述第一基区(105)及所述第二基区(106)。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面可控硅器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基区(105)的上表面一侧制作第一掺杂区(107)和第二掺杂区(108),及在所述第二基区(106)的下表面一侧制作第三掺杂区(109)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衬底(101)的上表面及下表面涂覆光刻胶层;
通过掩膜对所述光刻胶层进行光刻,在所述第一基区(105)的光刻胶层上刻出两个掺杂区窗口,在所述第二基区(106)上的光刻胶层上刻出一个掺杂区窗口;
通过掺杂区窗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长海车振华左建伟孙传帮刘向雨隋伟李铁男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