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吸收构件以及能量吸收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3674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沿海防灾设备领域,提供了能量吸收构件以及能量吸收组件,该能量吸收构件形成有贯穿能量吸收构件的顶面和底面的多个第一通孔,并且能量吸收构件的至少一个边缘形成有凹部。该能量吸收组件由多个能量吸收构件拼接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量吸收构件以及能量吸收组件,以至少实现在无需固定、仅依靠自重的情况下即可以对海浪进行能量吸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能量吸收构件以及能量吸收组件
本技术涉及沿海防灾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能量吸收构件以及能量吸收组件。
技术介绍
在当今社会中,风暴潮及其所带来的海啸严重威胁沿海城市的安全。现有的沿海消能设计需要人工加固或混凝土浇灌,会大面积改变沿海的生态环境,不利于沿海物种繁衍与后续设施的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量吸收构件以及能量吸收组件,以至少实现在无需固定、仅依靠自重的情况下即可以对海浪进行能量吸收。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能量吸收构件,该能量吸收构件形成有贯穿能量吸收构件的顶面和底面的多个第一通孔,并且能量吸收构件的至少一个边缘形成有凹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该能量吸收构件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其中,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分别形成有凹部,并且沿能量吸收构件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凹部彼此镜像对称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该能量吸收构件还包括连接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并彼此相对的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其中,第三边缘与顶面共同形成第一搭接槽,第四边缘与底面共同形成第二搭接槽,并且沿能量吸收构件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第一搭接槽和第二搭接槽彼此对称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每个第一通孔的形状和尺寸彼此相同。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第一通孔的数量为5个,并且每个第一通孔为六边形形状。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能量吸收构件的底面形成有多个限位凸起。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能量吸收构件的质量满足以下公式:r>其中M为能量吸收构件的质量,ρr为能量吸收构件的密度,H1/3为波浪高度,KD为能量吸收构件的设计参数,α为边坡仰角,Sr为能量吸收构件的密度与水密度之比。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能量吸收组件,该能量吸收组件由多个能量吸收构件拼接而成,其中,每个能量吸收构件形成有贯穿能量吸收构件的顶面和底面的多个第一通孔,并且能量吸收构件的至少一个边缘形成有凹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每个能量吸收构件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其中,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分别形成有凹部,并且沿能量吸收构件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凹部彼此镜像对称设置,其中,相邻两个能量吸收构件的凹部彼此相接以形成多个第二通孔。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每个能量吸收构件还包括连接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并彼此相对的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其中,第三边缘与顶面共同形成第一搭接槽,第四边缘与底面共同形成第二搭接槽,并且沿能量吸收构件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第一搭接槽和第二搭接槽彼此对称设置,其中,相邻两个能量吸收构件的第一搭接槽和第二搭接槽彼此搭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本技术提供的能量吸收构件以及能量吸收组件中,该能量吸收构件形成有贯穿其顶面和底面的多个第一通孔,并且能量吸收构件的至少一个边缘形成有凹部。在使用过程中,相邻能量吸收构件相互拼接,从而使得凹部彼此相接以形成第二通孔。通过这种方式,当风暴潮来临时,利用形成的第二通孔并在第一通孔的辅助下可以有效地形成防波面,增加坡岸表面粗糙程度,从而消除海浪动能。并且,本技术的这种结构中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能够与来袭的风暴潮相互作用,而使得能量吸收构件不被冲走,从而可以在无需固定、仅依靠自重的情况下实现上述能量吸收作用。同时,本技术的多种开孔与底部碎石铺设设计,能为沿海生物提供人工栖息地,以保护铺设防波块坡岸的生态环境。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能量吸收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示意性左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能量吸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能量吸收组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0:能量吸收构件;12:顶面;14:底面;16:第一通孔;18:凹部;20:第二通孔;22:第一边缘;24:第二边缘;26:第三边缘;28:第四边缘;30:第一搭接槽;32:第二搭接槽;34:限位凸起;100:能量吸收组件;401:自然被保护层;402:石块层;403:石块层;L:长度方向;W:宽度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多根”、“多组”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个”、“若干根”、“若干组”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以下将参照图1至图4对本技术能量吸收构件和能量吸收组件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量吸收构件10。具体来说,在该能量吸收构件10上形成有贯穿该能量吸收构件10的顶面12和底面14的多个第一通孔16。并且,在能量吸收构件10的至少一个边缘处可以形成有凹部18。此处应当理解的是,如上所述的能量吸收构件10的顶面12和底面14指的是:在能量吸收构件10实际铺设的过程中,外露在外侧并与风暴潮直接接触的一侧表面为顶面12,而与顶面12相对的并且与下层铺料层相接处的一侧表面为底面14。换句话说,第一通孔16沿能量吸收构件10的厚度方向贯穿能量吸收构件10的顶面12和底面14。对于凹部18而言,其位于能量吸收构件10的至少一个边缘处,也就是说,凹部18从能量吸收构件10的边缘向能量吸收构件10的中央凹进,从而形成例如图1所示的凹槽形状。在能量吸收构件10的使用过程中,相邻能量吸收构件10相互拼接,以形成诸如图3所示的能量吸收组件100的形式。应当理解,图3中示出的能量吸收组件100仅是示意性的,可以根据具体铺设地的实际情况,对能量吸收组件100的面积、铺设方向等进行调整,本技术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的形式。参照图1并结合图3,当相邻的能量吸收构件10相互拼接时,凹部18会彼此相对从而形成了第二通孔20。通过这种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量吸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吸收构件形成有贯穿所述能量吸收构件的顶面和底面的多个第一通孔,并且所述能量吸收构件的至少一个边缘形成有凹部,/n其中,所述能量吸收构件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其中,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分别形成有所述凹部,并且沿所述能量吸收构件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所述凹部彼此镜像对称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量吸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吸收构件形成有贯穿所述能量吸收构件的顶面和底面的多个第一通孔,并且所述能量吸收构件的至少一个边缘形成有凹部,
其中,所述能量吸收构件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其中,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分别形成有所述凹部,并且沿所述能量吸收构件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所述凹部彼此镜像对称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吸收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并彼此相对的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其中,所述第三边缘与所述顶面共同形成第一搭接槽,所述第四边缘与所述底面共同形成第二搭接槽,并且沿所述能量吸收构件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所述第一搭接槽和所述第二搭接槽彼此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吸收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通孔的形状和尺寸彼此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量吸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的数量为5个,并且每个所述第一通孔为六边形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吸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吸收构件的底面形成有多个限位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吸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吸收构件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运晓博崔惠娟徐锡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