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左、右前减震检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6256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摩托车左、右前减震检具,是在底座上设置由V型定位块、定位销、定位衬套组成的左、右前减震部件的定位部件;由左、右两对检测块支座、旋转板、衬套、手柄、检测销等组成的左、右前减震螺纹孔位置检测部件;由支座、衬套和两根检测销组成的右前减震部件的2-φ10孔位置检测部件;以及由手柄、盖板、检测板、定位座组成的右前减震部件2-φ10孔凸台平面相对于右前减震部件中心位置的尺寸7±0.5的检测部件。其应用铰链翻转机构和水平移动机构,使摩托车左、右前减震部件的检测能够快捷、方便的进行,又能保证检测要求,特别适用于摩托车成车装配线的在线检测。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以反复长期使用等特点。(*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检测摩托车左、右前减震安装孔位置的检具,特别适用于摩托车成车装配线的在线检测,也可以作为部件装配后的检测。属于机械制造
技术背景减震器是摩托车的重要的部件之一,它是连接车架与轮轴之间的装置,它可以缓和道路不平对车辆的振动和冲击。前减器的作用是将前轮、车架、方向把手连成一体,缓和前轮所受到的冲击,以减轻车体的颠簸;同时接受方向把传给前轮的转向任务。因此,该部件的安装孔位置、尺寸直接影响到摩托车的性能和驾驶员骑车的安全。由于摩托车行业竞争激烈,对摩托车的性能要求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摩托车成车装配线的在线检测,和部件装配后的检测成为企业保证质量的重要手段。由于摩托车前减震主要由左、右前叉管组合和底筒两大部件组成,它们都是圆柱体形状,其安装孔的位置特殊,而且前叉管上部还设有2-φ10孔凸台平面(灯耳),因此,检测极不方便。目前,摩托车左、右前减震部件还没有一个较好的检具。检验人员只能用游标卡尺和高度游标卡尺测量。其存在的问题是检测时间长、效率不高,不能满足现代化生产线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测快捷、方便,又能保证检测要求的摩托车左、右前减震器位置检具,特别适于摩托车成车装配线的在线检测。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是在平板底座上设置如下部件1、左、右前减震部件的定位部件由V型定位块、定位销、定位衬套组成;2、左、右前减震螺纹孔位置检测部件由两对平行设置的检测块支座,以及支座上设置的旋转板、衬套、手柄、检测销等组成;3、右前减震部件的2-φ10孔位置检测部件由支座、衬套和两根检测销组成;4、右前减震部件2-φ10孔凸台平面相对于右前减震部件中心位置的尺寸7±0.5的检测部件由手柄、盖板、检测板、定位座组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本技术摩托车左、右前减震位置检具设计了V型定位块、定位销、检测销等零件,应用了铰链翻转机构和水平移动机构,使摩托车左、右前减震部件的检测能够快捷、方便的进行,又能保证检测要求,特别适用于摩托车成车装配线的在线检测。2、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以反复长期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主视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A向局部剖视图;图4是图1的B向局部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摩托车左、右前减震检具,主要对左、右前减震的螺纹孔、2-φ10孔位置和2-φ10孔凸台平面相对于右前减震部件中心位置的检测。如图1、图2所示摩托车左、右前减震检具,是在底座6上设置定位件和检测件,底座6下面设有调平支承脚;还包括如下部件A)设于底座6两端部用于检查左、右前减震部件φ15孔的定位座(及衬套)2和定位销11,两定位座之间平行设置(两个)用于安放前减震的V型定位块5;参见图2、图3B)底座6上设置用于检查左、右前减震螺纹孔位置的检测部件,包括左、右两对检测块支座3、旋转板4;旋转板4一端通过螺钉15与支座3连接,另一端上设有衬套13与检测销14配套;检测销14与衬套13间隙配合;检测销14的上端连接手柄12;参见图1C)右前减震部件的2-φ10孔位置检测部件由支座9、衬套10和两根检测销7组成;衬套10设于支座9上,两根检测销7与衬套10间隙配合;参见图2及图4D)右前减震部件2-φ10孔凸台平面相对于右前减震部件中心位置的尺寸7±0.5检测部件由手柄8、盖板18、检测板20和定位座19组成;盖板18设于定位座19上,手柄8穿过盖板18与检测板20连接。具体检测方法是1、将需要检测的右前减震主体放在两个V型定位块5上,右前减震头部φ15孔放在检具右端与定位座的衬套2孔对齐,然后用定位销11穿过右前减震部件φ15孔后再穿入衬套2内定好位。定位销11在定位时,若φ15孔与右前减震部件的中心不垂直,定位销就插不进衬套2内,则为不合格产品;反之,则为合格产品。2、分别用手捏住手柄12,带动旋转板4旋转145°后放开手柄12,检测销14从衬套13中滑下,能顺利穿入M6螺纹孔中则为合格,反之为不合格。3、右前减震2-φ10孔的位置检测将右前减震的2-φ10孔对准带孔衬套10,并用检测销7检测,定位销7能插不进衬套10内,则为不合格产品;反之,则为合格产品。4、用手捏住手柄8,移动检测板20前进;检测板20上有1mm高度的检测极限值(见图4)。若检测板20通端能通过2-φ10孔凸台上平面,止端不能通过为合格;反之为不合格。5、左前减震部件检测方法与右前减震部件一样。将需要检测的左前减震部件放在两个V型定位块5上,左前减震头部φ15孔放在检具左方;然后用定位销11穿过左前减震部件φ15孔后再穿入衬套2内定好位。定位销11在定位时,若φ15孔与右前减震部件的中心不垂直,定位销就插不进衬套内,为不合格。6、分别用手捏住手柄12,带动旋转板4旋转145°后放开手柄;检测销14从衬套13中滑下,能顺利穿入M6螺纹孔中为合格,反之为不合格。权利要求1.摩托车左、右前减震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A)设于平板底座(6)两端部用于检查左、右前减震部件φ15孔的定位衬套(2)和与之配合的定位销(11),底座中部平行设置用于安放前减震的V型定位块(5);B)由左、右两对检测块支座(3)、旋转板(4)、衬套(13)、检测销(14)组成的左、右前减震螺纹孔位置检测部件;旋转板(4)一端与支座(3)连接,另一端上设有衬套(13)和与衬套(13)配套的检测销(14),衬套(13)与检测销(14)间隙配合;检测销(14)的上端连接于柄(12);C)由支座(9)、衬套(10)和两根检测销(7)组成右前减震部件的2-φ10孔位置检测部件;衬套(10)设于支座(9)上,两根检测销(7)与衬套(10)间隙配合;D)由于柄(8)、盖板(18)、检测板(20)和定位座(19)组成的右前减震部件2-φ10孔凸台平面相对于右前减震部件中心位置的尺寸7±0.5检测部件;盖板(18)设于定位座(19)上,手柄(8)穿过盖板(18)与检测板(20)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摩托车左、右前减震检具,是在底座上设置由V型定位块、定位销、定位衬套组成的左、右前减震部件的定位部件;由左、右两对检测块支座、旋转板、衬套、手柄、检测销等组成的左、右前减震螺纹孔位置检测部件;由支座、衬套和两根检测销组成的右前减震部件的2-φ10孔位置检测部件;以及由手柄、盖板、检测板、定位座组成的右前减震部件2-φ10孔凸台平面相对于右前减震部件中心位置的尺寸7±0.5的检测部件。其应用铰链翻转机构和水平移动机构,使摩托车左、右前减震部件的检测能够快捷、方便的进行,又能保证检测要求,特别适用于摩托车成车装配线的在线检测。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以反复长期使用等特点。文档编号G01B5/00GK2884133SQ200620110209公开日2007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28日专利技术者黄星伟 申请人: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摩托车左、右前减震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A)设于平板底座(6)两端部用于检查左、右前减震部件φ15孔的定位衬套(2)和与之配合的定位销(11),底座中部平行设置用于安放前减震的V型定位块(5);B)由左、右两对检测块支座(3)、旋转板(4)、衬套(13)、检测销(14)组成的左、右前减震螺纹孔位置检测部件;旋转板(4)一端与支座(3)连接,另一端上设有衬套(13)和与衬套(13)配套的检测销(14),衬套(13)与检测销(14)间隙配合;检测销(14)的上端连接手柄(12);C)由支座(9)、衬套(10)和两根检测销(7)组成右前减震部件的2-φ10孔位置检测部件;衬套(10)设于支座(9)上,两根检测销(7)与衬套(10)间隙配合;D)由手柄(8)、盖板(18)、检测板(20)和定位座(19)组成的右前减震部件2-φ10孔凸台平面相对于右前减震部件中心位置的尺寸7±0.5检测部件;盖板(18)设于定位座(19)上,手柄(8)穿过盖板(18)与检测板(20)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星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