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流护板组件及其电动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4045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公开了一种导流护板组件及其电动汽车,包括分别固定安装在汽车车身(1000)不同位置上的多个导流护板,导流护板包括与动力电池(200)的下表面保持平行的第一部分和用于阻止气流进入汽车车身的悬架系统中的第二部分;或者,导流护板包括与汽车车身的后边缘(1100)保持水平的第一部分和用于阻止气流进入后轮后部与车辆后保边缘构成的区域的第二部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导流护板组件,在包括动力电池后部、后车轮后部与车身后边缘区域位置形成导流保护,既能引导流经车身底部及后部的空气,避免高速气流流经这些区域产生涡流,又能使气流快速通过这些区域,从而降低风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流护板组件及其电动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具体地涉及导流板组件及其电动汽车。
技术介绍
降低汽车风阻,是降低汽车能耗、增强汽车动力经济性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手段。现有大部分车型都存在悬架、备胎盆以及车轮后部等部位存在突出物的结构设置,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当高速气流流经车身的上述区域时,会形成较大的阻力。因此,通过设置合理的导流结构,使得通过车身上述区域的空气流动顺畅,进而降低风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汽车车身突出物风阻大的问题,提供一种导流护板组件及其电动汽车,通过设置导流护板组件,在包括动力电池后部、后车轮后部与车身后边缘区域位置形成导流保护,既能引导流经车身底部及后部的空气,避免高速气流流经这些区域产生涡流,又能使气流快速通过这些区域,从而降低风阻。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种导流护板组件,包括分别固定安装在汽车车身不同位置上的多个导流护板,所述导流护板包括与动力电池的下表面保持平行的第一部分和用于阻止气流进入所述汽车车身的悬架系统中的第二部分;或者,所述导流护板包括与所述汽车车身的后边缘保持水平的第一部分和用于阻止气流进入后轮后部与车辆后保边缘构成的区域的第二部分。优选地,所述导流护板包括第一导流护板,所述第一导流护板包括彼此形成第一夹角的第一平板部和第一弯折板部,所述第一平板部的末端两侧分别设有用于与所述动力电池后侧相连的电池定位孔,所述第一弯折板部的末端设有用于与所述备胎盆相连的第一备胎盆定位孔。优选地,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范围为:105°-120°。优选地,所述第一平板部和第一弯折板部的板体上分别设有上凸的第一加强筋。优选地,所述导流护板包括第二导流护板,所述第二导流护板包括以所述汽车车身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为中心轴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二导流子板,每个所述第二导流子板都包括彼此形成第二夹角的第二平板部和第二弯折板部,所述第二平板部的末端设有用于与所述汽车车身的后保险杠相连的后保定位孔,所述第二弯折板部的末端设有用于与所述汽车车身的备胎盆相连的第二备胎盆定位孔。优选地,所述第二夹角的角度范围为:110°-120°。优选地,所述第二平板部和第二弯折板部的板体上分别设有上凸的第二加强筋。优选地,所述第二平板部的板体边缘还设有朝所述汽车车身方向延伸凸设的倒边。优选地,所述后保定位孔为卡扣连接孔。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动汽车,所述电动汽车的汽车车身上设有如上所述的导流护板组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设置导流护板组件,在包括动力电池后部、后车轮后部与车身后边缘区域位置形成导流保护,既能引导流经车身底部及后部的空气,避免高速气流流经这些区域产生涡流,又能使气流快速通过这些区域,从而降低汽车的行驶阻力和能耗,增强汽车动力经济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安装有导流护板组件的汽车车身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导流护板组件中各个导流护板的设置位置关系示意图;图3为第一导流护板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A向结构示意图;图5为第二导流护板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B向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0汽车车身1100后边缘100第一导流护板110第一平板部111电池定位孔120第一弯折板部121第一备胎盆定位孔α第一夹角130第一加强筋200动力电池300备胎盆400后保险杠500第二导流子板510第二平板部511后保定位孔520第二弯折板部521第二备胎盆定位孔β第二夹角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通常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远、近”通常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远近。如图1并结合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导流护板组件,该导流护板组件包括分别固定安装在汽车车身1000不同位置上的多个导流护板,所述导流护板包括与动力电池200的下表面保持平行的第一部分和用于阻止气流进入所述汽车车身的悬架系统中的第二部分;或者,所述导流护板包括与所述汽车车身1000的后边缘1100保持水平的第一部分和用于阻止气流进入后轮后部与车辆后保边缘构成的区域的第二部分。具体来说,导流护板组件包括分别固定安装在汽车车身1000上的第一导流护板100和第二导流护板,所述第一导流护板100分别与所述汽车车身1000上的动力电池200后侧和备胎盆300相连,并使所述第一导流护板100的至少部分板体与所述动力电池200的下表面保持平行;所述第二导流护板分别与所述汽车车身1000上的后保险杠400和所述备胎盆300相连,并使所述第二导流护板的至少部分板体与所述汽车车身1000的后边缘1100保持水平。本技术通过设置上述导流板组件,避免气流进入复杂的悬架系统、车轮后方等区域,有效降低风阻,从而降低油耗,增强了整车的经济性能。如图2并结合图3、图4所示,具体来说,所述第一导流护板100包括彼此形成第一夹角α的第一平板部110和第一弯折板部120,所述第一平板部110的末端两侧分别设有用于与所述动力电池200后侧相连的电池定位孔111,所述第一弯折板部120的末端设有用于与所述备胎盆300相连的第一备胎盆定位孔121。在实际安装过程中,第一平板部110和第一弯折板部120分别通过螺钉在电池定位孔111位置与动力电池200后侧、在第一备胎盆定位孔121位置与备胎盆300连接固定。为了使第一导流板100的板面能够和汽车车身1000的内部形状更加贴合,所述第一夹角α的角度范围为:105°-120°。同时,为了确保第一导流护板100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在所述第一平板部110和第一弯折板部120的板体上都分别设有上凸的第一加强筋130。为了受力均匀,第一加强筋130的设置数量可以为多个,按照第一平板部110和第一弯折板部120的板体形状和走向,根据强度大小的需要来设置。如图1、图2并结合图5、图6所示,所述第二导流护板包括以所述汽车车身1000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为中心轴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二导流子板500。如果以汽车的车头为前方,图5和图6中所示的第二导流子板500是安装在汽车车身1000的左后部的那个第二导流子板。如图5并结合图6可知,每个所述第二导流子板500都包括彼此形成第二夹角β的第二平板部510和第二弯折板部520,所述第二平板部510的末端设有用于与所述汽车车身1000的后保险杠400相连的后保定位孔511,所述第二弯折板部520的末端设有用于与所述汽车车身1000的备胎盆300相连的第二备胎盆定位孔521。同样地,为了使第二导流子板500的板面能够和汽车车身100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流护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固定安装在汽车车身(1000)不同位置上的多个导流护板,其中:/n所述导流护板包括与动力电池(200)的下表面保持平行的第一部分和用于阻止气流进入所述汽车车身的悬架系统中的第二部分;/n或者,所述导流护板包括与所述汽车车身的后边缘(1100)保持水平的第一部分和用于阻止气流进入后轮后部与车辆后保边缘构成的区域的第二部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流护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固定安装在汽车车身(1000)不同位置上的多个导流护板,其中:
所述导流护板包括与动力电池(200)的下表面保持平行的第一部分和用于阻止气流进入所述汽车车身的悬架系统中的第二部分;
或者,所述导流护板包括与所述汽车车身的后边缘(1100)保持水平的第一部分和用于阻止气流进入后轮后部与车辆后保边缘构成的区域的第二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护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护板包括第一导流护板(100),所述第一导流护板(100)包括彼此形成第一夹角α的第一平板部(110)和第一弯折板部(120),所述第一平板部(110)的末端两侧分别设有用于与所述动力电池(200)后侧相连的电池定位孔(111),所述第一弯折板部(120)的末端设有用于与备胎盆(300)相连的第一备胎盆定位孔(1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流护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α的角度范围为:105°-12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流护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板部(110)和第一弯折板部(120)的板体上分别设有上凸的第一加强筋(1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护板组件,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云刘娟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