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窗玻璃防水雾飞溅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2715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汽车后窗玻璃防水雾飞溅装置及其工作方法,该装置包括与后备箱盖顶部活动连接的风翼及活动连接于后备箱盖上且位于后窗玻璃下部的导风板,导风板内侧上、下端分别与驱动缸二和驱动缸三的活塞杆端部活动连接,导风板处于伸出状态时,驱动缸二的伸出距离短于驱动缸三的伸出距离,导风板分为贴合部与突出部,在突出部上沿汽车的宽度方向设有数个导风通孔。风翼和导风板均可向远离车身尾部的方向水平移动,改变车身上部气流流向,进而改变车厢尾部的负压区结构,使得被后轮甩出的水雾不能达到后窗玻璃上;而将导风板分为贴合部和突出部,结合突出部上导风通孔的设计,可在负压区四与后窗玻璃之间形成两层气流,可进一步提升防溅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后窗玻璃防水雾飞溅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后窗玻璃防水雾飞溅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根据内部空间分隔的不同,现代轿车主要分为两厢车和三厢车,其中两厢车把后行李舱和乘员舱合为一体,所以结构更紧凑,使得整个汽车的长度更短,便于司机倒车入库并且操控性更佳。然而,两厢车有个缺点,如图1所示,两厢车在行驶过程中,从侧面的角度观察,迎面风被分隔为上部气流1和下部气流2,其中上部气流1在流经后备箱盖3顶部的风翼后,向车后方流动。下部气流2从车底流过,在流经后备箱下侧后,也向车后方流动。由于行驶中的两厢车的后备箱盖3处于关闭状态,其相比于三箱车的车尾更加垂直,因此,上部气流1和下部气流2在车尾处不能汇合于一处,在后备箱盖3的正后侧相邻处形成一个空气流速较慢的区域,该区域的气压低于大气压,形成一个负压区4。如图2所示,当汽车在雨天行驶时,由后轮甩出的水流5在与车底的部件撞击后形成水雾6,水雾6中的水滴一部分向车后方飘去,另一部分将进入上述负压区4并且沿负压区4飘流至后窗玻璃7上。但是,这些水滴中通常含有尘土等颗粒物,因此后窗玻璃7上容易粘上泥水而影响司机通过后窗玻璃7向后观察时的视线。虽然现有两厢车的后窗都设置有后雨刮器,可用于将泥水及时地刮除。但泥水中夹杂的颗粒物会加速后雨刮器胶条的磨损及老化,缩短后雨刮器胶条的寿命,进而增加雨刮器更换护理的成本,且掺杂泥水的水滴经雨刮器刮除的过程中难以被彻底清理干净,易造成后窗玻璃模糊的效果,后视效果不佳。因此,有必要设计一款汽车后窗玻璃防水雾飞溅装置,并能通过合理有效的操控方法来防止后轮甩出的泥水飞溅到后窗玻璃上,保证驾驶员通过后窗玻璃7向后观察时的视野清晰,提升行车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汽车后窗玻璃防水雾飞溅装置及其工作方法,结构简单,操控方便,可改变两厢汽车的车厢尾部因气流形成的负压区的结构,起到防止泥水飞溅到后窗玻璃上的效果。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后窗玻璃防水雾飞溅装置,包括与后备箱盖顶部活动连接的风翼及活动连接于后备箱盖上且位于后窗玻璃下部的导风板,在后备箱盖上与导风板对应的位置设有与其形状适配的导风板收纳槽;位于导风板内侧的后备箱盖内部设有驱动缸二和驱动缸三,纵向上相对应设置的驱动缸二和驱动缸三的中心线位于同一垂直平面内,导风板内侧上端与驱动缸二的活塞杆端部活动连接,导风板内侧下端与驱动缸三的活塞杆端部活动连接,当导风板处于伸出状态时,驱动缸二的伸出距离短于驱动缸三的伸出距离;导风板分为贴合部与突出部,在突出部上沿汽车的宽度方向设有数个导风通孔。进一步地,当导风板收入导风板收纳槽之后,贴合部完全收入导风板收纳槽内后其外侧面与后备箱盖外表面处于同一平滑面上,突出部在收纳状态下仍向汽车后方突出。进一步地,导风板的的贴合部的中间部位呈现出与后备箱盖形状适配的外凸形区域,使导风板从外部覆盖住后备箱盖上外凸的过渡位置。进一步地,在后备箱盖顶部内设有驱动缸一,风翼与驱动缸一的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以进行沿汽车的前后方向的水平移动。进一步地,驱动缸一的活塞杆向车身后部水平伸出的距离为5-10cm,驱动缸二的活塞杆向车身后部伸出的距离为2-5cm,驱动缸三的活塞杆向车身后部伸出的距离为8-12cm。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缸一、驱动缸二和驱动缸三为气压缸或液压缸。如上所述的一种汽车后窗玻璃防水雾飞溅装置的工作方法,具体流程为:启动驱动缸一、驱动缸二和驱动缸三,使风翼与导风板均向远离后备箱盖的方向水平移动且导风板处于倾斜状态,导风板的上端靠近导风板收纳槽或位于收纳槽内、下端远离导风板收纳槽;车顶的上部气流中的一部分气流顺次经过风翼与后备箱盖之间的间隙、后窗玻璃外表面、导风板的贴合部的外侧面到达贴合部的下端,然后气流分为两路,其中一路气流沿导风板的突出部向汽车后方流动形成第一层导流,另一路穿过突出部上的导风通孔进入导风板的下方形成第二层导流,进而在导风板下方形成小面积的负压区四,负压区四位于导风板下方、后防撞梁外侧的位置,且由于在负压区四与后窗玻璃之间形成了两层导流,可进一步阻挡由后轮甩出的水雾到达后窗玻璃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在雨天行驶的工况下,在两厢车后备箱盖上设置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汽车后窗玻璃防水雾飞溅装置后,通过操控风翼和导风板向远离车身尾部的方向水平移动,可改变车身上部气流的流向,进而可改变车厢尾部的负压区结构,使得被后轮甩出的水雾不能达到后窗玻璃上,保证后窗玻璃清洁,避免影响通过后窗玻璃向后观察时的视野;2.将导风板设计成贴合部与突出部相结合的组合结构,使得导风板开启后,车顶的上部气流中的一部分气流顺次经过风翼与后备箱盖之间的间隙、后窗玻璃外表面、导风板的贴合部的外侧面到达贴合部的下端,然后气流分为两路,其中一路气流沿导风板的突出部向汽车后方流动形成第一层导流,另一路穿过突出部上的导风通孔进入导风板的下方形成第二层导流,从而在负压区四与后窗玻璃之间形成两层气流,进一步阻挡由后轮甩出的水雾到达后窗玻璃上,防溅效果更加突出;同时所述突出部可以作为在导风板未开启时、打开后备箱盖的把手,操作更加方便;3.后窗玻璃上无泥沙颗粒物,减轻了后雨刮器的工作压力,减缓了后雨刮器胶条的磨损和老化,有助于延长后雨刮器的使用寿命;4.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汽车后窗玻璃防水雾飞溅装置的结构简单,操控方便,整体结构与后备箱盖结构契合,后备箱盖表面平整,美观度不受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两厢车在行驶过程中其车身周边的气流分布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两厢车在雨天行驶时车身尾部的水雾流向图;图3为实施例一中公开的汽车后窗玻璃防水雾飞溅装置的左视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一中公开的汽车后窗玻璃防水雾飞溅装置的主视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一中公开的汽车后窗玻璃防水雾飞溅装置在工作状态下车身周边的气流分布图;图6为实施例一中公开的汽车后窗玻璃防水雾飞溅装置在工作状态下车身尾部的水雾流向图;图7为实施例二中公开的汽车后窗玻璃防水雾飞溅装置在工作状态下车身周边的气流分布图;图8为实施例二中公开的汽车后窗玻璃防水雾飞溅装置在工作状态下车身尾部的水雾流向图;图9为实施例一中公开的一种导风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实施例一中公开的一种优选导风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实施例二中公开的一种导风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实施例二中公开的一种优选导风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实施例三中公开的汽车后窗玻璃防水雾飞溅装置的左视示意图;图14为图13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15为实施例三中公开的汽车后窗玻璃防水雾飞溅装置的主视示意图;图16为实施例三中公开的汽车后窗玻璃防水雾飞溅装置在工作状态下车身周边的气流分布图;图17为实施例三中公开的汽车后窗玻璃防水雾飞溅装置在工作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后窗玻璃防水雾飞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后备箱盖顶部活动连接的风翼及活动连接于后备箱盖上且位于后窗玻璃下部的导风板,在后备箱盖上与导风板对应的位置设有与其形状适配的导风板收纳槽;/n位于导风板内侧的后备箱盖内部设有驱动缸二和驱动缸三,导风板内侧上端与驱动缸二的活塞杆端部活动连接,导风板内侧下端与驱动缸三的活塞杆端部活动连接,当导风板处于伸出状态时,驱动缸二的伸出距离短于驱动缸三的伸出距离;/n导风板分为贴合部与突出部两部分,在突出部上沿汽车的宽度方向设有数个导风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后窗玻璃防水雾飞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后备箱盖顶部活动连接的风翼及活动连接于后备箱盖上且位于后窗玻璃下部的导风板,在后备箱盖上与导风板对应的位置设有与其形状适配的导风板收纳槽;
位于导风板内侧的后备箱盖内部设有驱动缸二和驱动缸三,导风板内侧上端与驱动缸二的活塞杆端部活动连接,导风板内侧下端与驱动缸三的活塞杆端部活动连接,当导风板处于伸出状态时,驱动缸二的伸出距离短于驱动缸三的伸出距离;
导风板分为贴合部与突出部两部分,在突出部上沿汽车的宽度方向设有数个导风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窗玻璃防水雾飞溅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导风板收入导风板收纳槽之后,贴合部完全收入导风板收纳槽内且其外侧面与后备箱盖外表面处于同一平滑面上,突出部在收纳状态下仍向汽车后方突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窗玻璃防水雾飞溅装置,其特征在于,导风板的的贴合部的中间部位呈现出与后备箱盖形状适配的外凸形区域,使导风板从外部覆盖住后备箱盖上外凸的过渡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窗玻璃防水雾飞溅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后备箱盖顶部内设有驱动缸一,风翼与驱动缸一的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以进行沿汽车前后方向的水平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焱胡益民倪彰陈卫兵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