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扰流板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4460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2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后扰流板总成,包括:固定于车身上的电机,通过电机驱动旋转的传动杆,通过传动杆驱动的连杆装置,以及与连杆装置连接的扰流板;该连杆装置包括:相对于车身固定的固定支架,用于连接扰流板的扰流板连接支架,以及连接固定支架与扰流板连接支架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以及第五连杆;其中,扰流板在连杆装置的作用下进行升降翻转运动,以在扰流板和车身尾门之间形成供空气流过的气流通道。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降低零件累计装配误差的、降低成本的、提高装配效率以及传递效率的、实现整车高速安全驾驶且具有节能减排效果的后扰流板总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扰流板总成
本技术涉及扰流板装置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后扰流板总成。
技术介绍
目前,为了降低整车风阻及提升电池续航里程,通常为增加电池容量;提升车辆高速行驶的空气下压力,采用固定不变化的扰流板或稳定性相对较差且装配累加的四连杆结构带动运动开启关闭。在这种装配形式下,扰流板累计装配误差大;对零件本身的加工及装配精度极高,且零件依赖于大扭矩电机电子控制较高。因此如何低成本高效率的适应车辆速度变化,可变式扰流板开启及关闭实现降低风阻提升车辆空气下压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扰流板总成,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挠流板装置累计装配误差大、零件本身加工及装配精度要求高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后扰流板总成,包括:固定于车身上的电机,通过所述电机驱动旋转的传动杆,通过所述传动杆驱动的连杆装置,以及与所述连杆装置连接的扰流板;所述连杆装置包括:相对于车身固定的固定支架,用于连接所述扰流板的扰流板连接支架,以及连接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扰流板连接支架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以及第五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固定支架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和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均与所述第三连杆连接,所述第三连杆与所述扰流板连接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传动杆连接,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二端与第五连杆的第一端枢转连接,所述第五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连杆连接;其中,所述扰流板在所述连杆装置的作用下进行升降翻转运动,以在所述扰流板和车身尾门之间形成供空气流过的气流通道。根据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基本垂直延伸的竖向连接板和横向支撑板,以及自所述横向支撑板的一个端面平行于所述竖向连接板延伸的凸缘。根据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固定支架的竖向连接板连接。根据一个优选方案,所述传动杆通过其远离所述电机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竖向连接板和凸缘实现与所述固定支架的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以及第五连杆之间通过耐磨导套以及固定销铆接紧固。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与所述固定支架的竖向连接板之间采用花键联接;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传动杆之间采用花键联接。优选地,所述第三连杆与所述扰流板连接支架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支架与车身尾门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五连杆为具有一折弯部的零件,包括成一钝角延伸的上杆部和下杆部,所述第四连杆为直线形零件。优选地,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限位块以控制所述扰流板关闭时的极限位置。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后扰流板总成,在特别设计的连杆装置中,屈臂驱动采用两根连杆,相对采用三根连杆的现有技术减少了升起方向的零件装配数量,同时增加吸收公差的耐磨导套,因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挠流板零件累计装配误差大、零件本身加工及装配精度要求高的问题,最终实现挠流板旋转开启到最佳降低风阻以及提升空气下压力的位置,进而实现整车高速安全驾驶,以及节能减排。总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降低零件累计装配误差的、降低成本的、提高装配效率以及传递效率的、实现整车高速安全驾驶且具有节能减排效果的后扰流板总成。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扰流板总成安装于汽车尾部的整体结构透视图;图2是沿图1中的剖面线A-A剖面而来的剖视图;图3是该后扰流板总成(未示出扰流板)在连杆装置处于开启状态的示意图;图4是该后扰流板总成(未示出扰流板)在连杆装置处于关闭状态的示意图;图5是该后扰流板总成的细节放大示意图;图6是该后扰流板总成在另一视角下的细节放大示意图;图7是外部传动杆与内部传动杆连接处的细节放大示意图;图8A是该后扰流板总成在扰流板处于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8B是该后扰流板总成在扰流板处于开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后扰流板总成100,结合图1-图4所示,包括:固定于车身上的电机10,通过电机10驱动旋转的传动杆20,通过传动杆20驱动的连杆装置30,以及与连杆装置30连接的扰流板40。其中,连杆装置30包括:相对于车身固定不动的固定支架6,用于连接扰流板40的扰流板连接支架7,以及用于连接固定支架6与扰流板连接支架7的第一连杆1、第二连杆2、第三连杆3、第四连杆4以及第五连杆5。根据该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后扰流板总成100,通过电机10驱动,扰流板40在连杆装置30的作用下进行升降翻转运动,即不同高度或角度的开启以及关闭,分别如图3和图4所示。从而在车辆的行进过程中,根据当前的车辆速度,在扰流板40与车身尾门200之间形成供空气流过的气流通道,有效地降低车辆因速度过快上升力过大引起的安全驾驶风险,以及降低能量损耗,提升电池使用寿命,从而实现高速安全驾驶及绿色环保节能减排作用。具体地,如图5所示,固定支架6包括基本垂直延伸的竖向连接板61和横向支撑板62,以及自横向支撑板62的一个端面平行于竖向连接板61延伸的凸缘63,传动杆20通过其远离电机10的一端依次穿过竖向连接板61和凸缘63实现与固定支架6的连接。结合图5、图6所示,第一连杆1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杆2的第一端均与固定支架6的竖向连接板61连接,第一连杆1的第二端和第二连杆2的第二端均与第三连杆3连接,第三连杆3与扰流板连接支架7固定连接。第四连杆4的第一端与传动杆20连接,第四连杆4的第二端与第五连杆5的第一端枢转连接,第五连杆5的第二端与第三连杆3连接。根据该优选实施例,第一连杆1、第二连杆2、第三连杆3、第四连杆4以及第五连杆5相互之间通过耐磨导套以及固定销8铆接紧固,其中,各耐磨导套分别具有差异化耐磨系数,用于有效吸收公差,从而降低各零件之间的装配精度要求,提高装配效率,同时提高了传递效率。根据该优选实施例,第一连杆1、第二连杆2与固定支架6的竖向连接板61之间采用花键联接;第四连杆4的第一端与传动杆20之间采用花键联接。根据该优选实施例,第三连杆3与扰流板连接支架7通过紧固件9(比如螺栓或螺钉等)固定连接;固定支架与6车身尾门200通过紧固件9(比如螺栓或螺钉等)固定连接。根据该优选实施例,第五连杆5为具有一折弯部的零件,包括成一钝角延伸的下杆部51和上杆部52,第四连杆4为直线形零件。根据该优选实施例,传动杆20包括外部传动杆21和内部传动杆22,如图7所示,其中,外部传动杆21和内部传动杆22之间通过外部传动杆固定导套23连接,固定导套23上设计内齿轮花键,外部传动杆21和内部传动杆22上设计有外齿轮花键。根据该优选实施例,固定支架6上设有限位块64以控制扰流板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扰流板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于车身上的电机,通过所述电机驱动旋转的传动杆,通过所述传动杆驱动的连杆装置,以及与所述连杆装置连接的扰流板;/n其中,所述连杆装置包括:相对于车身固定的固定支架,用于连接所述扰流板的扰流板连接支架,以及连接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扰流板连接支架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以及第五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固定支架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和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均与所述第三连杆连接,所述第三连杆与所述扰流板连接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传动杆连接,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二端与第五连杆的第一端枢转连接,所述第五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连杆连接;/n其中,所述扰流板在所述连杆装置的作用下进行升降翻转运动,以在所述扰流板和车身尾门之间形成供空气流过的气流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扰流板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于车身上的电机,通过所述电机驱动旋转的传动杆,通过所述传动杆驱动的连杆装置,以及与所述连杆装置连接的扰流板;
其中,所述连杆装置包括:相对于车身固定的固定支架,用于连接所述扰流板的扰流板连接支架,以及连接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扰流板连接支架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以及第五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固定支架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和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均与所述第三连杆连接,所述第三连杆与所述扰流板连接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传动杆连接,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二端与第五连杆的第一端枢转连接,所述第五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连杆连接;
其中,所述扰流板在所述连杆装置的作用下进行升降翻转运动,以在所述扰流板和车身尾门之间形成供空气流过的气流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扰流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基本垂直延伸的竖向连接板和横向支撑板,以及自所述横向支撑板的一个端面平行于所述竖向连接板延伸的凸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扰流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固定支架的竖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山林淼天章晨
申请(专利权)人:延锋彼欧汽车外饰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