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开启的主动扰流板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4460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2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移动开启的主动扰流板总成,安装于车辆尾部,包括:相对车身固定不动的扰流板本体,所述扰流板本体内部形成一容纳空间,并在尾部形成一个开口;固定于所述车身上的电机,通过所述电机驱动的电机转动轴,以及通过所述电机转动轴驱动的连杆结构;固定于所述扰流板本体内的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二固定支架;通过所述连杆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二固定支架连接的运动扰流板,所述运动扰流板在连杆机构的作用下可沿车身长度方向发生平移运动,并自所述扰流板本体尾部的开口处伸出以及缩回。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适应车辆速度变化降低整车风阻以及提升车辆空气下压力的可移动开启的主动扰流板总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开启的主动扰流板总成
本技术涉及主动扰流板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移动开启的主动扰流板总成。
技术介绍
主动扰流板是一种为了适应车辆行驶过程速度变化引起的空气下压力,以及其车辆上升力影响车辆安全行驶性能,而增加的一副辅助装置。目前,为了降低整车风阻以及提升电池续航里程,通常为增加电池容量;提升车辆高速行驶的空气下压力,采用固定不变化的扰流板。因此如何低成本高效率的适应车辆速度变化,通过主动扰流板的开启实现降低风阻提升车辆空气下压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移动开启的主动扰流板总成,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缺乏一种能够适应车辆速度变化降低整车风阻以及提升车辆空气下压力的主动扰流板装置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可移动开启的主动扰流板总成,安装于车辆尾部,包括:相对车身固定不动的扰流板本体,所述扰流板本体内部形成一容纳空间,并在尾部形成一个开口;固定于所述车身上的电机,通过所述电机驱动的电机转动轴,以及通过所述电机转动轴驱动的连杆结构;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移动开启的主动扰流板总成,安装于车辆尾部,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车身固定不动的扰流板本体,所述扰流板本体内部形成一容纳空间,并在尾部形成一个开口;固定于所述车身上的电机,通过所述电机驱动的电机转动轴,以及通过所述电机转动轴驱动的连杆机构;固定于所述扰流板本体内的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二固定支架;通过所述连杆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二固定支架连接的运动扰流板,所述运动扰流板在连杆机构的作用下可沿车身长度方向发生平移运动,并自所述扰流板本体尾部的开口处伸出以及缩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开启的主动扰流板总成,安装于车辆尾部,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车身固定不动的扰流板本体,所述扰流板本体内部形成一容纳空间,并在尾部形成一个开口;固定于所述车身上的电机,通过所述电机驱动的电机转动轴,以及通过所述电机转动轴驱动的连杆机构;固定于所述扰流板本体内的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二固定支架;通过所述连杆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二固定支架连接的运动扰流板,所述运动扰流板在连杆机构的作用下可沿车身长度方向发生平移运动,并自所述扰流板本体尾部的开口处伸出以及缩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扰流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包括连接所述运动扰流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扰流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通过所述电机转动轴与第一固定支架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二连杆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动扰流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还包括连接所述运动扰流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支架的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第三连杆与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山林淼天
申请(专利权)人:延锋彼欧汽车外饰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