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单元用滤油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2066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5 0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力单元用滤油机构,属于动力单元相关技术领域。主要包括由自清洁组件和排污组件组成的滤油机构,自清洁组件包括排油管、进油管、过滤筒以及转轴,进油管设置在排油管的一端,过滤筒转动设置在排油管和进油管之间,转轴设置在过滤筒的一端;排污组件包括基座、承载管、滑筒、滑块和过滤板,基座设置在油箱侧壁上,基座的中间开设有穿孔,滑块滑动设置在穿孔内,过滤板设置在滑块的一端,承载管的侧面设有与穿孔相对应的衔接孔,滑筒设置在承载管内,滑筒的侧面设有与过滤板相对应的配合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动力单元用滤油机构,无需拆卸就可方便清理附着在滤油器上的杂质,并且可在动力单元不停运情况下将杂质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单元用滤油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动力单元相关
,具体涉及一种动力单元用滤油机构。
技术介绍
液压动力单元用作供油装置,主要由电机、油箱和油泵组成。由于液压动力单元中的液压油在流通时不可避免会掺入杂质,所以通常需要安装滤油器,特别是在油泵的吸油口位置;现有的液压动力单元吸油口滤油机构结构简单,通过固定的金属网滤芯对通过的油液进行过滤除杂,但是使用一定时间后滤芯上会附着有杂质颗粒从而影响油液流通,需要对油箱进行拆卸再更换滤油器,若是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滤油器堵塞导致进油不畅,发生气穴现象,只能停工进行维护,耽误正常作业。对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动力单元用滤油机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动力单元用滤油机构,从而能够在动力单元不停机的状态下进行杂质的清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动力单元用滤油机构,包括设置在油箱内的滤油机构;所述滤油机构包括自清洁组件和排污组件,所述自清洁组件包括排油管、进油管、过滤筒以及转轴,所述进油管设置在排油管的一端,在所述排油管和进油管的衔接处设有圆弧衔接部,所述圆弧衔接部的内侧面上设有密封块和刷板,所述过滤筒贴靠圆弧衔接部而转动设置在排油管和进油管之间,所述过滤筒的端部设有支撑架,所述转轴设置在过滤筒的一端;所述排污组件包括基座、承载管、滑筒、滑块、过滤板和抱箍,所述基座设置在油箱上,所述基座的一端面设有卡合槽,所述基座的中心开设有穿孔,所述滑块滑动设置在穿孔内,所述过滤板设置在滑块的一端,所述承载管设置在卡合槽中,并且所述承载管与排油管相连接,所述承载管的侧面设有与穿孔相对应的衔接孔,并且所述承载管上还设有第一方孔,所述滑筒设置在承载管内,所述滑筒的侧面设有与过滤板相对应的配合孔,所述滑筒的侧面还设有驱动块,所述驱动块的一侧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抱箍设置在承载管的一侧,所述抱箍上开设有与第一方孔相对应的第二方孔,所述驱动块的上方位置设有压板,所述压板的一侧设有调控杆,所述调控杆上套设有导向套筒,并且所述调控杆上还套设有第二弹性件。进一步的,所述油箱的内侧壁上设有与转轴相对应的密封座,并且所述转轴穿过密封座的一端设有调控旋钮。进一步的,所述进油管设有两个,两个进油管并联连接在排油管的一端。进一步的,所述圆弧衔接部设有三个,在所述排油管和进油管连接处分别设有一圆弧衔接部,所述两个进油管相交的位置同样设有一圆弧衔接部。进一步的,所述每个圆弧衔接部上的密封块设有两个,并且呈间隔分布。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筒的外侧壁抵靠在所述圆弧衔接部上的密封块以及刷板上。进一步的,所述滑块朝外的一端设有持握部。进一步的,所述基座上还设有回流孔。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板的末端可与滑筒的内侧壁紧密贴合。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为压缩弹簧。本专利技术与其他方法相比,有益技术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动力单元用滤油机构中设有自清洁组件和排污组件,在自清洁组件中的排油管和进油管之间设有可转动的过滤筒,当过滤筒朝向进油管一侧附着过多的杂质时,可通过转动过滤筒带动过滤筒与刷板接触摩擦使杂质的附着力降低,当过滤筒转动使原先过滤杂质的一侧翻转,在油液的冲刷下使杂质从过滤筒上脱落,排污组件设置在排油口一端,并且排污组件中的滑筒与排油口相通,在滑筒中活动设有过滤板,使得从过滤筒上被清理的杂质可被过滤板过滤收集,当过滤板从承载管中撤出时滑动设置在承载管内的滑筒通过移动对穿孔位置进行阻隔,防止油液向外泄漏,从而可在油液流动即动力单元工作时进行杂质的清理、排除,避免杂质堵塞影响动力单元的运行既影响其工作效率,自清洁组件使得无需对滤油器进行拆卸就可方便地清洁过滤筒。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滤油机构与油箱的装配示意图;图2为沿图1中A-A方向对自清洁组件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E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的滤油机构中排污组件的示意图;图5为沿图4中B-B方向的剖视图;图6为图4中排污组件的俯视图;图7为图5中滑块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4或5中承载管部分的爆炸示意图;图9为图8的另一视角示意图;图中:100、滤油机构;1、自清洁组件;10、排油管;11、进油管;12、过滤筒;121、支撑架;122、转轴;1221、调控旋钮;13、密封块;14、刷板;15、圆弧衔接部;2、排污组件;21、基座;211、法兰;212、穿孔;213、卡合槽;214、回流口;22、承载管;221、衔接孔;222、第一方孔;23、滑筒;231、配合孔;232、驱动块;24、滑块;241、过滤板;242、持握部;25、第一弹性件;26、抱箍;261、第二方孔;27、压板;271、调控杆;28、导向套筒;29、第二弹性件;200、油箱;201、密封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的一种动力单元用滤油机构,包括放置安装在动力单元的油箱200内的滤油机构100,滤油机构100的一端伸至油箱200的底部,并且滤油机构100的另一端与动力单元的油泵吸油口(图未示)连接,滤油机构100主要包括用于过滤液压油的同时又能够起方便自行清洁的自清洁组件1、以及可对自清洁组件1上清除的杂质进行收集并排出的排污组件2。滤油机构100设置在靠近油箱200内一侧的位置,并且油箱200的内侧壁上固定设置有与自清洁组件1对应配合的密封座201。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自清洁组件1包括排油管10、与排油管10连接相通的进油管11、活动设置的过滤筒12以及设置在过滤筒12一端的转轴122;如图2所示,具体的排油管10和进油管11均为横截面为矩形的管道结构,进油管11设有两个但不限于两个,两个进油管11并联连接在排油管10的一端,并且在排油管10和两个进油管11接合的区域分别夹设有一圆弧衔接部15,在两个进油管11相交接合的位置同样设有圆弧衔接部15,并且三个圆弧衔接部15同心,如图2和3所示在每个圆弧衔接部15的内侧面上均固定连接有相互间隔的密封块13、以及固定设置在两个密封块13之间的刷板14;如图2所示过滤筒12位于排油管10和两个进油管11相交处,并且过滤筒12的外侧面贴靠在三个圆弧衔接部15的内侧壁,具体的过滤筒12的外侧壁抵靠着圆弧衔接部15上的密封块13以及刷板14(参考图3),如图2所示在过滤筒12的两端分别固设有起支撑、承受力作用的支撑架121;转轴122固设在过滤筒12其中一端的支撑架121中心位置,并且穿过油箱200侧面的密封座201延伸至油箱200的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单元用滤油机构,包括设置在油箱(200)内的滤油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油机构(100)包括自清洁组件(1)和排污组件(2),所述自清洁组件(1)包括排油管(10)、进油管(11)、过滤筒(12)以及转轴(122),所述进油管(11)设置在排油管(10)的一端,在所述排油管(10)和进油管(11)的衔接处设有圆弧衔接部(15),所述圆弧衔接部(15)的内侧面上设有密封块(13)和刷板(14),所述过滤筒(12)贴靠圆弧衔接部(15)而转动设置在排油管(10)和进油管(11)之间,所述过滤筒(12)的端部设有支撑架(121),所述转轴(122)设置在过滤筒(12)的一端;所述排污组件(2)包括基座(21)、承载管(22)、滑筒(23)、滑块(24)、过滤板(241)和抱箍(26),所述基座(21)设置在油箱(200)上,所述基座(21)的一端面设有卡合槽(213),所述基座(21)的中心开设有穿孔(212),所述滑块(24)滑动设置在穿孔(212)内,所述过滤板(241)设置在滑块(24)的一端,所述承载管(22)设置在卡合槽(213)中,并且所述承载管(22)与排油管(10)相连接,所述承载管(22)的侧面设有与穿孔(212)相对应的衔接孔(221),并且所述承载管(22)上还设有第一方孔(222),所述滑筒(23)设置在承载管(22)内,所述滑筒(23)的侧面设有与过滤板(241)相对应的配合孔(231),所述滑筒(23)的侧面还设有驱动块(232),所述驱动块(232)的一侧设有第一弹性件(25),所述抱箍(26)设置在承载管(22)的一侧,所述抱箍(26)上开设有与第一方孔(222)相对应的第二方孔(261),所述驱动块(232)的上方位置设有压板(27),所述压板(27)的一侧设有调控杆(271),所述调控杆(271)上套设有导向套筒(28),并且所述调控杆(271)上还套设有第二弹性件(2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单元用滤油机构,包括设置在油箱(200)内的滤油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油机构(100)包括自清洁组件(1)和排污组件(2),所述自清洁组件(1)包括排油管(10)、进油管(11)、过滤筒(12)以及转轴(122),所述进油管(11)设置在排油管(10)的一端,在所述排油管(10)和进油管(11)的衔接处设有圆弧衔接部(15),所述圆弧衔接部(15)的内侧面上设有密封块(13)和刷板(14),所述过滤筒(12)贴靠圆弧衔接部(15)而转动设置在排油管(10)和进油管(11)之间,所述过滤筒(12)的端部设有支撑架(121),所述转轴(122)设置在过滤筒(12)的一端;所述排污组件(2)包括基座(21)、承载管(22)、滑筒(23)、滑块(24)、过滤板(241)和抱箍(26),所述基座(21)设置在油箱(200)上,所述基座(21)的一端面设有卡合槽(213),所述基座(21)的中心开设有穿孔(212),所述滑块(24)滑动设置在穿孔(212)内,所述过滤板(241)设置在滑块(24)的一端,所述承载管(22)设置在卡合槽(213)中,并且所述承载管(22)与排油管(10)相连接,所述承载管(22)的侧面设有与穿孔(212)相对应的衔接孔(221),并且所述承载管(22)上还设有第一方孔(222),所述滑筒(23)设置在承载管(22)内,所述滑筒(23)的侧面设有与过滤板(241)相对应的配合孔(231),所述滑筒(23)的侧面还设有驱动块(232),所述驱动块(232)的一侧设有第一弹性件(25),所述抱箍(26)设置在承载管(22)的一侧,所述抱箍(26)上开设有与第一方孔(222)相对应的第二方孔(261),所述驱动块(232)的上方位置设有压板(27),所述压板(27)的一侧设有调控杆(271),所述调控杆(2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星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东液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