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智能后视镜的多信息融合展现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08896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智能后视镜的多信息融合展现系统,包括车载通信模块、融合展现模块和智能监测模块;车载通信模块获取现场驾驶场景数据,智能监测模块对驾驶员疲劳度进行实时监测,并在监测分析结果判定为不合格时,向与其连接的融合展现模块发送警示信息;融合展现模块对采集的现场驾驶场景数据通过图像或视频的方式进行展现,有利于辅助驾驶员驾驶,从而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应用面部视觉检测技术的智能监测模块实时检测驾驶员的驾驶状态,在驾驶员发生疲劳驾驶时,立即将警示信息发送至融合展现模块上进行展现,以此对驾驶员进行警醒或提供行车建议,有利于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智能后视镜的多信息融合展现系统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信息化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车辆智能后视镜的多信息融合展现系统。
技术介绍
疲劳驾驶是指驾驶人在长时间连续行车后,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而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技能下降的现象,驾驶人睡眠质量差或不足,长时间驾驶车辆,容易出现疲劳,驾驶疲劳会影响到驾驶人的注意、感觉、知觉、思维、判断、意志、决定和运动等诸方面,疲劳后继续驾驶车辆,会感到困倦瞌睡,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判断能力下降,甚至出现精神恍惚或瞬间记忆消失,出现动作迟误或过早,操作停顿或修正时间不当等不安全因素,极易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申请号为201610752472.1,专利名称为具有行车辅助系统的职能后视镜、控制系统及处理方法,“该智能后视镜,能够根据车辆使用情况、驾驶情况以及人脸表情判断出驾驶员是否疲劳驾驶,并在驾驶员出现疲劳驾驶时进行语音预警,提高行车安全”,其通过监测驾驶员的驾驶状态,并在驾驶员疲劳驾驶时对驾驶员进行语音预警。但是,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不仅需要注视前方路况,且需要不断观察两侧以及后方的车辆行驶状况,在此过程中,驾驶员颈部、头部和视线需要频繁地进行调整,从而增加驾驶员的疲劳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智能后视镜的多信息融合展现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驾驶员驾驶过程需要频繁调整颈部、头部和视线而导致的驾驶容易疲劳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布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辆智能后视镜的多信息融合展现系统,包括车载通信模块、融合展现模块和智能监测模块;所述车载通信模块获取现场驾驶场景数据,并将所述现场驾驶场景数据发送至与其连接的所述融合展现模块;所述智能监测模块对驾驶员疲劳度进行实时监测,并在监测分析结果判定为不合格时,向与其连接的所述融合展现模块发送警示信息;所述融合展现模块对接收的所述现场驾驶场景数据和警示信息进行展现。进一步地,所述智能监测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面部图像采集模块、应用面部视觉检测技术的疲劳分析模块,以及用于向所述融合展现模块发送警示信息的信息转送模块。进一步地,所述智能监测模块还包括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人脸识别模块、记录疲劳驾驶场景数据并将疲劳驾驶场景数据与驾驶员一一关联的疲劳驾驶场景存档模块,以及依据对疲劳驾驶场景数据的分析,在预测驾驶员将发生疲劳驾驶前向所述融合展现模块发送预警信息的疲劳预测模块。进一步地,所述车载通信模块、信息转送模块和人脸识别模块均与所述疲劳驾驶场景存档模块连接,所述信息转送模块在发送警示信息的同时,向所述疲劳驾驶场景存档模块发送用于启动所述疲劳驾驶场景存档模块的工作指令,所述疲劳驾驶场景存档模块启动后,将所述人脸识别模块发送的人脸数据与已存储的人脸数据比对,若比对结果相同,则将通过所述车载通信模块获取的疲劳驾驶场景数据存入相应档案内;若比对不同,则通过将获取的疲劳驾驶场景数据与人脸数据进行关联的方式建立新档案。进一步地,所述融合展现模块、车载通信模块、人脸识别模块和疲劳驾驶场景存档模块均与所述疲劳预测模块连接,所述疲劳预测模块在采集人脸识别模块的人脸数据后,并依据采集的人脸数据寻找所述疲劳驾驶场景存档模块内相应的档案;若疲劳驾驶场景存档模块内没有与采集的人脸数据相匹配的档案,则不进行预警;若疲劳驾驶场景存档模块内存在与采集的人脸数据相匹配的档案,所述疲劳预测模块将通过所述车载通信模块获取的驾驶场景数据,与相应档案中的若干个疲劳驾驶场景数据进行比对,仅当比对结果重合度较高时,所述疲劳预测模块向所述融合展现模块发送预警信息。进一步地,所述现场驾驶场景数据包括驾驶时的日期、时间、路线和驾驶时长,相应的,所述疲劳驾驶场景数据即包括发生疲劳驾驶时的日期、时间、路线和驾驶时长。进一步地,所述车载通信模块通过蓝牙与车辆电子系统或手机进行连接,所述车载通信模块通过车辆电子系统或手机获取日期、时间、路线和驾驶时长的信息。进一步地,还包括有与所述融合展现模块连接的智能语音交互模块,所述智能语音交互模块依据接收的由所述融合展现模块转送的所述警示信息和预警信息,与驾驶员进行相应的语音交互。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融合展现模块对采集的现场驾驶场景数据通过图像或视频的方式进行展现,有利于辅助驾驶员驾驶,从而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并且,应用面部视觉检测技术的智能监测模块实时检测驾驶员的驾驶状态,并在驾驶员发生疲劳驾驶时,立即将警示信息发送至融合展现模块上进行展现,以此对驾驶员进行警醒或提供行车建议,有利于行车安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系统整体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智能监测模块结构框图。图中:100-车载通信模块;200-融合展现模块;300-智能检测模块;400-智能语音交互模块:301-面部图像采集模块;302-疲劳分析模块;303-信息转送模块;304-人脸识别模块;305-疲劳驾驶场景存档模块;306-疲劳预测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车辆智能后视镜的多信息融合展现系统,包括车载通信模块100、融合展现模块200和智能监测模块300;车载通信模块100获取现场驾驶场景数据,并将现场驾驶场景数据发送至与其连接的融合展现模块200;智能监测模块300对驾驶员疲劳度进行实时监测,并在监测分析结果判定为不合格时,向与其连接的融合展现模块200发送警示信息;融合展现模块200通过图像、声音、视频或图像与声音组合的方式,对接收的现场驾驶场景数据和警示信息进行展现。融合展现模块200对采集的现场驾驶场景数据通过图像或视频的方式进行展现,有利于辅助驾驶员驾驶,并且,应用面部视觉检测技术的智能监测模块300实时检测驾驶员的驾驶状态,并在驾驶员发生疲劳驾驶时,立即将警示信息发送至融合展现模块200上进行展现,以此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智能后视镜的多信息融合展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载通信模块(100)、融合展现模块(200)和智能监测模块(300);/n所述车载通信模块(100)获取现场驾驶场景数据,并将所述现场驾驶场景数据发送至与其连接的所述融合展现模块(200);/n所述智能监测模块(300)对驾驶员疲劳度进行实时监测,并在监测分析结果判定为不合格时,向与其连接的所述融合展现模块(200)发送警示信息;/n所述融合展现模块(200)对接收的所述现场驾驶场景数据和警示信息进行展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智能后视镜的多信息融合展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载通信模块(100)、融合展现模块(200)和智能监测模块(300);
所述车载通信模块(100)获取现场驾驶场景数据,并将所述现场驾驶场景数据发送至与其连接的所述融合展现模块(200);
所述智能监测模块(300)对驾驶员疲劳度进行实时监测,并在监测分析结果判定为不合格时,向与其连接的所述融合展现模块(200)发送警示信息;
所述融合展现模块(200)对接收的所述现场驾驶场景数据和警示信息进行展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智能后视镜的多信息融合展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监测模块(300)包括依次连接的面部图像采集模块(301)、应用面部视觉检测技术的疲劳分析模块(302),以及用于向所述融合展现模块(200)发送警示信息的信息转送模块(3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智能后视镜的多信息融合展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监测模块(300)还包括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人脸识别模块(304)、记录疲劳驾驶场景数据并将疲劳驾驶场景数据与驾驶员一一关联的疲劳驾驶场景存档模块(305),以及依据对疲劳驾驶场景数据的分析,在预测驾驶员将发生疲劳驾驶前向所述融合展现模块(200)发送预警信息的疲劳预测模块(30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智能后视镜的多信息融合展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通信模块(100)、信息转送模块(303)和人脸识别模块(304)均与所述疲劳驾驶场景存档模块(305)连接,所述信息转送模块(303)在发送警示信息的同时,向所述疲劳驾驶场景存档模块(305)发送用于启动所述疲劳驾驶场景存档模块(305)的工作指令,所述疲劳驾驶场景存档模块(305)启动后,将所述人脸识别模块(304)发送的人脸数据与已存储的人脸数据比对,若比对结果相同,则将通过所述车载通信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君李静林杨树李成李永
申请(专利权)人:大唐信通浙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