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安装的车载疲劳驾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59282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安装的车载疲劳驾驶装置,包括A柱内饰板、疲劳驾驶预警摄像头模组,所述A柱内饰板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疲劳驾驶预警摄像头模组的安装孔,所述疲劳驾驶预警摄像头模组包括板组件、红外补光灯板、螺丝、前壳、后壳、疲劳外罩壳、A柱内饰板,所述疲劳外罩壳上设置插接孔,所述插接孔上插装后壳,所述后壳上安装板组件,所述板组件通过螺丝连接红外补光灯板,所述后壳、板组件、红外补光灯板设置在前壳的内部,所述前壳上安装螺栓依次穿过红外补光灯板、板组件连接后壳,所述前壳上端过盈安装有镜头窗口片。该方案采用卡扣的方式卡接在A柱饰板上,A柱饰板通过冲切的方式加工安装孔,最低成本解决了高低配置的兼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安装的车载疲劳驾驶装置
本技术涉及预警装置
,具体为一种便于安装的车载疲劳驾驶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自动驾驶及国家法规的推广,识别驾驶员疲劳汽车进行自动接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目前市面疲劳驾驶预警装置多集成在车身内部与车身大件集合或粘贴在中控台面,在安装及高低配置兼容方面都带来问题。目前前装车载产品多安装与内后视镜位置及方向盘转向管柱位置,内后视镜位置由于位置偏上,对闭眼、低头等疲劳特征检测不准,且容易被眼镜遮挡;安装于方向盘转向管柱处,存在着凸出的高度容易遮挡仪表,造成仪表盲区,及覆盖的人体视野不足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安装的车载疲劳驾驶装置,解决了现有部分技术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便于安装的车载疲劳驾驶装置,包括A柱内饰板、疲劳驾驶预警摄像头模组,所述A柱内饰板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疲劳驾驶预警摄像头模组的安装孔,所述疲劳驾驶预警摄像头模组包括板组件、红外补光灯板、螺丝、前壳、后壳、疲劳外罩壳、A柱内饰板,所述疲劳外罩壳上设置插接孔,所述插接孔上插装后壳,所述后壳上安装板组件,所述板组件通过螺丝连接红外补光灯板,所述后壳、板组件、红外补光灯板设置在前壳的内部,所述前壳上安装螺栓依次穿过红外补光灯板、板组件连接后壳,所述前壳上端过盈安装有镜头窗口片。优选的,所述疲劳驾驶预警摄像头模组插装在A柱内饰板。优选的,所述镜头窗口片为透明的硬质塑料。优选的,所述板组件、红外补光灯板、前壳、后壳、疲劳外罩壳、A柱内饰板为硬质塑料注塑成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安装的车载疲劳驾驶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疲劳驾驶预警摄像头模组,通过镜头及红外补光灯,对车内驾驶员人脸画面进行图像采集。再通过感光单元的进行信号处理,通过同轴线缆传输给车身控制器进行算法识别。该疲劳驾驶预警摄像头模组卡接在汽车A柱内饰板上,卡接结构安装简单方便,且安装位置置于A柱底部,重下向上形成仰视角,利于算法的识别,对驾驶员视野无遮挡,不影响整体内饰美观。该方案采用卡扣的方式卡接在A柱饰板上,A柱饰板通过冲切的方式加工安装孔,最低成本解决了高低配置的兼容,也便于安装及维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安装爆炸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的A柱内饰板的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整体的疲劳外罩壳的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整体的后壳的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整体的前壳的结构图;图6为本技术整体的镜头窗口片的结构图。图中:镜头窗口片1、板组件2、红外补光灯板3、螺丝4、前壳5、后壳6、疲劳外罩壳7、插接孔701、A柱内饰板8、疲劳驾驶预警摄像头模组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安装的车载疲劳驾驶装置,包括A柱内饰板8、疲劳驾驶预警摄像头模组9,所述A柱内饰板8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疲劳驾驶预警摄像头模组9的安装孔801,所述疲劳驾驶预警摄像头模组9包括板组件2、红外补光灯板3、螺丝4、前壳5、后壳6、疲劳外罩壳7、A柱内饰板8,所述疲劳外罩壳7上设置插接孔701,所述插接孔701上插装后壳6,所述后壳6上安装板组件2,所述板组件2通过螺丝4连接红外补光灯板3,所述后壳6、板组件2、红外补光灯板3设置在前壳5的内部,所述前壳5上安装螺栓依次穿过红外补光灯板3、板组件2连接后壳6,所述前壳5上端过盈安装有镜头窗口片1。进一步地,所述疲劳驾驶预警摄像头模组9插装在A柱内饰板8。进一步地,所述镜头窗口片1为透明的硬质塑料。进一步地,所述板组件2、红外补光灯板3、前壳5、后壳6、疲劳外罩壳7、A柱内饰板8为硬质塑料注塑成型。具体使用时:在本装置空闲处,安置所有电器件与其相匹配的驱动器,并且通过本领域人员,将上述中所有驱动件,其指代动力元件、电器件以及适配的电源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具体连接手段,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中,各电器件之间先后工作顺序完成电性连接,其详细连接手段,通过PLC进行控制,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不在对电气控制做说明。使用说明:镜头窗口片1通过粘接固定在前壳5上;红外补光灯板3通过两颗螺丝固定在前壳5上;板组件2通过两颗螺丝与前壳5进行固定形成前壳组件,前壳组件再通过两颗螺丝与后壳6进行固定;形成疲劳驾驶预警摄像头模组9。摄像头模组通过两侧的固定耳,用两颗螺丝与疲劳外罩壳7固定形成摄像头罩壳总成,摄像头罩壳总成最后一体卡接在A柱内饰板8上完成组装。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安装的车载疲劳驾驶装置,包括A柱内饰板(8)、疲劳驾驶预警摄像头模组(9),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内饰板(8)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疲劳驾驶预警摄像头模组(9)的安装孔(801),所述疲劳驾驶预警摄像头模组(9)包括板组件(2)、红外补光灯板(3)、螺丝(4)、前壳(5)、后壳(6)、疲劳外罩壳(7)、A柱内饰板(8),所述疲劳外罩壳(7)上设置插接孔(701),所述插接孔(701)上插装后壳(6),所述后壳(6)上安装板组件(2),所述板组件(2)通过螺丝(4)连接红外补光灯板(3),所述后壳(6)、板组件(2)、红外补光灯板(3)设置在前壳(5)的内部,所述前壳(5)上安装螺栓依次穿过红外补光灯板(3)、板组件(2)连接后壳(6),所述前壳(5)上端过盈安装有镜头窗口片(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安装的车载疲劳驾驶装置,包括A柱内饰板(8)、疲劳驾驶预警摄像头模组(9),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内饰板(8)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疲劳驾驶预警摄像头模组(9)的安装孔(801),所述疲劳驾驶预警摄像头模组(9)包括板组件(2)、红外补光灯板(3)、螺丝(4)、前壳(5)、后壳(6)、疲劳外罩壳(7)、A柱内饰板(8),所述疲劳外罩壳(7)上设置插接孔(701),所述插接孔(701)上插装后壳(6),所述后壳(6)上安装板组件(2),所述板组件(2)通过螺丝(4)连接红外补光灯板(3),所述后壳(6)、板组件(2)、红外补光灯板(3)设置在前壳(5)的内部,所述前壳(5)上安装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耀增张如
申请(专利权)人:钧捷智能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