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分布式智能协同的交通小脑融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4371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交通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分布式智能协同的交通小脑融合装置。其包括均与云计算模块连接的交通控制模块、多个智能路侧模块、多个智能车载模块;智能路侧模块包括通过无线通信设备A与路侧控制模块连接的交通流信息模块、道路环境信息模块;智能车载模块包括通过无线通信设备B与车载控制模块连接的车辆自身状态模块、行车环境感知模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基于分布式智能协同的交通小脑融合装置通过传感器获取车辆自身状态、道路环境、交通控制中心三个层面的信息,并利用各模型的现有平台进行协调处理,现实车、路及管控的协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分布式智能协同的交通小脑融合装置
本技术属于交通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分布式智能协同的交通小脑融合装置。
技术介绍
车路协同是基于无线通信、传感探测等技术进行车路信息获取,并通过车车、车路信息交互和共享,实现车辆和基础设施之间智能协同与配合,达到优化利用系统资源、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缓解交通拥堵的目标。车路协同的技术内涵有三点,一是强调人-车-路系统协同,二是强调区域大规模联网联控,三是强调利用多模式交通网络与信息交互。这项技术是信息技术与汽车和交通两大行业相融合的结果。车路协同的技术涉及多种,最为关键的就是如何将各种信息进行整合,即实现交通小脑的融合。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分布式智能协同的交通小脑融合装置。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基于分布式智能协同的交通小脑融合装置,包括均与云计算模块1连接的交通控制模块2、多个智能路侧模块3、多个智能车载模块4;智能路侧模块3包括通过无线通信设备A34与路侧控制模块33连接的交通流信息模块31、道路环境信息模块32;智能车载模块4包括通过无线通信设备B44与车载控制模块43连接的车辆自身状态模块41、行车环境感知模块42;交通流信息模块31包括均与无线通信设备A34连接的并均与定位装置融合的机器视觉识别装置、激光雷达、检测线圈;道路环境信息模块32包括均与无线通信设备A34连接的并均与定位装置融合的风速传感器、雨量传感器、雾霾传感器、路面状况传感器;车辆自身状态模块41包括均与无线通信设备B44连接的速度传感器、三轴陀螺仪、RFID以及定位装置;行车环境感知模块42包括均与无线通信设备B44连接的机器视觉识别装置、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机器视觉识别装置中的摄像头在聚焦镜片后设有切换机构,切换机构内设有圆偏振镜;圆偏振镜的两光学镜片之间夹有涂有IAC-4聚合物薄膜的结晶物。交通控制模块2通信连接信号灯。定位装置为GPS、BDS的一种,或为GPS/BDS整合定位装置。无线通信设备A34和无线通信设备B44为4G、5G、WIFI通信设备中的一种或多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述的基于分布式智能协同的交通小脑融合装置通过传感器获取车辆自身状态、道路环境、交通控制中心三个层面的信息,并利用各模型的现有平台进行协调处理,现实车、路及管控的协同。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智能路侧模块示意图,图3为智能车载模块示意图。云计算模块-1、交通控制模块-2、多个智能路侧模块-3、多个智能车载模块-4、交通流信息模块-31、道路环境信息模块-32、路侧控制模块-33、无线通信设备A-34、智能车载模块-4、车辆自身状态模块-41、行车环境感知模块-42、车载控制模块-43、无线通信设备B-4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所述的基于分布式智能协同的交通小脑融合装置作进一步说明,但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实施例1一种基于分布式智能协同的交通小脑融合装置,包括均与云计算模块1连接的交通控制模块2、多个智能路侧模块3、多个智能车载模块4;智能路侧模块3包括通过无线通信设备A34与路侧控制模块33连接的交通流信息模块31、道路环境信息模块32;智能车载模块4包括通过无线通信设备B44与车载控制模块43连接的车辆自身状态模块41、行车环境感知模块42;交通流信息模块31包括均与无线通信设备A34连接的并均与定位装置融合的机器视觉识别装置、激光雷达、检测线圈;道路环境信息模块32包括均与无线通信设备A34连接的并均与定位装置融合的风速传感器、雨量传感器、雾霾传感器、路面状况传感器;车辆自身状态模块41包括均与无线通信设备B44连接的速度传感器、三轴陀螺仪、RFID以及定位装置;行车环境感知模块42包括均与无线通信设备B44连接的机器视觉识别装置、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机器视觉识别装置中的摄像头在聚焦镜片后设有切换机构,切换机构内设有圆偏振镜;圆偏振镜的两光学镜片之间夹有涂有IAC-4聚合物薄膜的结晶物。交通控制模块2通信连接信号灯。GPS/BDS整合定位装置。无线通信设备A34和无线通信设备B44为5G及WIFI通信设备。交通流信息模块通过定位装置进行定位,利用激光雷达、检测线圈判别车流,同时利用机器视觉识别装置将交通灯信号,实时将当地的车流情况反馈到路侧控制模块。道路环境信息模块通过定位装置进行定位,将风速传感器、雨量传感器、雾霾传感器、路面状况传感器获得的天气及路面信息(雪、积水)反馈到路侧控制模块。路侧控制模块再通过无线网络上传到云平台。车辆自身状态模块通过定位装置实时报道位置,同时应用速度传感器、三轴陀螺仪记录当时的车速及行车状态,将数据反馈到车载控制模块。同时,行车环境感知模块中机器视觉识别装置识别信号灯、临时交通标志等;激光雷达预测远程物体,毫米波雷达及超声波传感器精准探测近处物体,红外线传感器在夜间探测道路上的物体,总体感知环境,实现防碰撞,将数据反馈到车载控制模块。车载控制模块再通过无线网络上传到云平台。交通控制模块通过云平台获取信息,根据车流量调节信号灯的时间长短,同时也发报消息(如拥堵情况、交通事故情况、环境异常地带、停车位情况)进行交通诱导。机器视觉识别装置更是加装了优化了薄膜的圆偏振镜,使得依赖色彩对比度的图像识别更为准确。本技术涉及的每个模块的平台软件可直接采用现有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分布式智能协同的交通小脑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均与云计算模块(1)连接的交通控制模块(2)、多个智能路侧模块(3)、多个智能车载模块(4);智能路侧模块(3)包括通过无线通信设备A(34)与路侧控制模块(33)连接的交通流信息模块(31)、道路环境信息模块(32);智能车载模块(4)包括通过无线通信设备B(44)与车载控制模块(43)连接的车辆自身状态模块(41)、行车环境感知模块(42);交通流信息模块(31)包括均与无线通信设备A(34)连接的机器视觉识别装置、定位装置、激光雷达、检测线圈;道路环境信息模块(32)包括均与无线通信设备A(34)连接的风速传感器、雨量传感器、雾霾传感器、路面状况传感器;车辆自身状态模块(41)包括均与无线通信设备B(44)连接的速度传感器、三轴陀螺仪、RFID以及定位装置;行车环境感知模块(42)包括均与无线通信设备B(44)连接的机器视觉识别装置、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机器视觉识别装置中的摄像头在聚焦镜片后设有切换机构,切换机构内设有圆偏振镜;圆偏振镜的两光学镜片之间夹有涂有IAC-4聚合物薄膜的结晶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分布式智能协同的交通小脑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均与云计算模块(1)连接的交通控制模块(2)、多个智能路侧模块(3)、多个智能车载模块(4);智能路侧模块(3)包括通过无线通信设备A(34)与路侧控制模块(33)连接的交通流信息模块(31)、道路环境信息模块(32);智能车载模块(4)包括通过无线通信设备B(44)与车载控制模块(43)连接的车辆自身状态模块(41)、行车环境感知模块(42);交通流信息模块(31)包括均与无线通信设备A(34)连接的机器视觉识别装置、定位装置、激光雷达、检测线圈;道路环境信息模块(32)包括均与无线通信设备A(34)连接的风速传感器、雨量传感器、雾霾传感器、路面状况传感器;车辆自身状态模块(41)包括均与无线通信设备B(44)连接的速度传感器、三轴陀螺仪、RFID以及定位装置;行车环境感知模块(42)包括均与无线通信设备B(44)连接的机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君李静林李永李成
申请(专利权)人:大唐信通浙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