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智能公交候车亭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3631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智能公交候车亭,涉及智能公交站台设备技术领域,针对现有智能候车亭座椅不足,而公交的候车时间较长,给候车人群带来了疲惫感,降低了候车的舒适度,之间安装固定座椅,占用加大的空间等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包括候车亭本体,所述候车亭本体的内部设有座椅,所述座椅的顶部内壁固定安装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外圈活动套设有滑套,所述滑套的下方焊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下方焊接有齿条,所述座椅的下方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输出端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转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新颖,可以将座椅进行伸缩,给乘客提供休息座椅,提高乘客候车的舒适度,符合社会发展,适合进行市场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智能公交候车亭
本技术涉及智能公交站台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智能公交候车亭。
技术介绍
公交站台是专门为城市候车市民建设的公共设施,它提供了人们候车场所,为市民候车亭提供了方便。公交站台应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它的设计应该包含了乘客的候车平台、顶棚、站牌、区域地图、候车座位、商业或公益广告、照明系统以及站台前公交专用道路。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交候车亭也逐步趋向智能化,现有的智能公交候车亭具备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提供市民候车安全舒适的候车环境,现在提倡绿色出行,在人流量较大的候车亭,座椅往往是供不应求的,而公交的候车时间较长,给候车人群带来了疲惫感,降低了候车的舒适度,之间安装固定座椅,占用加大的空间,不方便打理,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的智能公交候车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智能公交候车亭,解决了现有智能候车亭座椅不足,而公交的候车时间较长,给候车人群带来了疲惫感,降低了候车的舒适度,之间安装固定座椅,占用加大的空间等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智能公交候车亭,包括候车亭本体,所述候车亭本体的内部设有座椅,所述座椅的顶部内壁固定安装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外圈活动套设有滑套,所述滑套的下方焊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下方焊接有齿条,所述座椅的下方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输出端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外圈固定套设有齿环,所述移动板的一侧下方铰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正面设有按动块,所述按动块的背面焊接有连接杆,所述按动块的外圈套设有挤压弹簧,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焊接有定位块。优选的,所述移动板的内壁开设有定位槽,所述连接杆的横截面为“L”字形结构,所述定位块活动套设在定位槽的内部。优选的,所述候车亭本体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广告板,所述广告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智能显示板。优选的,所述座椅的下方焊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下方焊接有底座,所述固定柱的一侧焊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驱动电机通过螺栓固定练级饿,所述固定柱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控制按钮,所述齿环与齿条啮合传动。优选的,所述导向杆的竖截面为“L”字形结构,所述滑套的下方焊接有连接块,且连接块与移动板焊接,所述移动板的一侧下方焊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靠近支撑杆一侧的竖截面为弧形结构。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安装候车亭本体、广告板、智能显示板、座椅、导向杆、滑套、移动板、齿条、转盘、齿环、支撑杆、按动块、连接杆、挤压弹簧、定位块和定位槽等结构,其中转盘通过驱动电机的转动,将齿环同时转动,齿环转动将齿条啮合传动,使得移动板在导向杆和滑套的滑动作用下,向座椅的外侧输出,通过按动块将定位块从定位槽中取出,实现将支撑杆放下支撑的功能,扩大座椅的空间,方便候车人群使用;该装置结构简单新颖,可以将座椅进行伸缩,给乘客提供休息座椅,提高乘客候车的舒适度,符合社会发展,适合进行市场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智能公交候车亭的正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智能公交候车亭的座椅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智能公交候车亭的按动块竖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候车亭本体、2广告板、3智能显示板、4座椅、5导向杆、6滑套、7移动板、8齿条、9转盘、10齿环、11支撑杆、12按动块、13连接杆、14挤压弹簧、15定位块、16定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新型的智能公交候车亭,包括候车亭本体1,候车亭本体1的内部设有座椅4,座椅4的顶部内壁固定安装有导向杆5,导向杆5的外圈活动套设有滑套6,滑套6的下方焊接有移动板7,移动板7的下方焊接有齿条8,座椅4的下方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输出端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转盘9,转盘9的外圈固定套设有齿环10,移动板7的一侧下方铰接有支撑杆11,支撑杆11的正面设有按动块12,按动块12的背面焊接有连接杆13,按动块12的外圈套设有挤压弹簧14,连接杆13的另一端焊接有定位块15。移动板7的内壁开设有定位槽16,连接杆13的横截面为“L”字形结构,定位块15活动套设在定位槽16的内部,候车亭本体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广告板2,广告板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智能显示板3,座椅4的下方焊接有固定柱,固定柱的下方焊接有底座,固定柱的一侧焊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与驱动电机通过螺栓固定练级饿,固定柱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控制按钮,齿环10与齿条8啮合传动,导向杆5的竖截面为“L”字形结构,滑套6的下方焊接有连接块,且连接块与移动板7焊接,移动板7的一侧下方焊接有限位块,限位块靠近支撑杆11一侧的竖截面为弧形结构。本实施例中,首先,根据客流量的大小,当需要对座椅4进行展开使用时,将座椅4下方的按钮启动,按钮带动驱动电机和转盘9转动,转盘9转动将外圈的齿环10转动,齿环10转动的同时将与齿条8啮合,使得齿条8带动移动板7在导向杆5和滑套6的滑动作用下,将移动板7向座椅4的外侧推出,当推出后将按动块12按动,按动块12向支撑杆11的内部按动,使得连接杆13和定位块15向内部推动,此定位槽16内部的定位块15运行至定位槽16的一侧通孔,同时将支撑杆11拉动,使得定位块16脱离定位槽16,将支撑杆11放下,对移动板7进行支撑,同时移动板7的下方一侧焊接有限位块,用于对支撑杆进行限位,防止支撑杆歪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的智能公交候车亭,包括候车亭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候车亭本体(1)的内部设有座椅(4),所述座椅(4)的顶部内壁固定安装有导向杆(5),所述导向杆(5)的外圈活动套设有滑套(6),所述滑套(6)的下方焊接有移动板(7),所述移动板(7)的下方焊接有齿条(8),所述座椅(4)的下方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输出端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转盘(9),所述转盘(9)的外圈固定套设有齿环(10),所述移动板(7)的一侧下方铰接有支撑杆(11),所述支撑杆(11)的正面设有按动块(12),所述按动块(12)的背面焊接有连接杆(13),所述按动块(12)的外圈套设有挤压弹簧(14),所述连接杆(13)的另一端焊接有定位块(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智能公交候车亭,包括候车亭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候车亭本体(1)的内部设有座椅(4),所述座椅(4)的顶部内壁固定安装有导向杆(5),所述导向杆(5)的外圈活动套设有滑套(6),所述滑套(6)的下方焊接有移动板(7),所述移动板(7)的下方焊接有齿条(8),所述座椅(4)的下方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输出端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转盘(9),所述转盘(9)的外圈固定套设有齿环(10),所述移动板(7)的一侧下方铰接有支撑杆(11),所述支撑杆(11)的正面设有按动块(12),所述按动块(12)的背面焊接有连接杆(13),所述按动块(12)的外圈套设有挤压弹簧(14),所述连接杆(13)的另一端焊接有定位块(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智能公交候车亭,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7)的内壁开设有定位槽(16),所述连接杆(13)的横截面为“L”字形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君李静林杨树李成李永
申请(专利权)人:大唐信通浙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