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变频器的集成制动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7237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变频器的集成制动器件,涉及变频器技术领域,包括:基板,基板上设有:第一陶瓷覆铜板,焊接有至少一快恢复二极管;第二陶瓷覆铜板,第二陶瓷覆铜板上焊接有至少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以及至少一温度电阻;若干功率端子,分别设置于第一陶瓷覆铜板和第二陶瓷覆铜板上;若干信号端子,分别设置于第一陶瓷覆铜板和第二陶瓷覆铜板上;外壳,盖合于基板上,且外壳上设有各功率端子和各信号端子伸出的孔洞;印刷电路板,放置于外壳的背离基板一侧的一第一凹槽内,且印刷电路板通过各信号端子与第一陶瓷覆铜板和第二陶瓷覆铜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更高的集成度,体积小,成本低,且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使用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变频器的集成制动器件
本技术涉及变频器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变频器的集成制动器件。
技术介绍
变频器是应用变频技术与微电子技术,通过改变电机工作电源频率方式来控制交流电动机的电力控制设备。适用于电机驱动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制动单元,全称为“变频器专用型能耗制动单元”,或者是“变频器专用型能量回馈单元”,主要用于控制机械负载比较重的、制动速度要求非常快的场合,将电机所产生的再生电能通过制动电阻消耗掉,用以在制动过程中,保持变频器系统的稳定。目前市面上小功率变频器均采用内置制动单元,而大功率变频器均采用外挂制动单元,外挂的制动单元外形庞大,且成本高昂。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行业对模块的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器件集成度越来越高,迫切需要一款集成度更高,更稳定的制动单元模块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变频器的集成制动器件,具体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设有:第一陶瓷覆铜板,焊接于所述基板上,且所述第一陶瓷覆铜板上焊接有至少一快恢复二极管;第二陶瓷覆铜板,焊接于所述基板上,所述第二陶瓷覆铜板位于所述第一陶瓷覆铜板的右侧,且所述第二陶瓷覆铜板上焊接有至少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以及位于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左侧的至少一温度电阻;若干功率端子,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陶瓷覆铜板和所述第二陶瓷覆铜板上;若干信号端子,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陶瓷覆铜板和所述第二陶瓷覆铜板上;外壳,盖合于所述基板上,且所述外壳上设有各所述功率端子和各所述信号端子伸出的孔洞;印刷电路板,放置于所述外壳的背离所述基板一侧的一第一凹槽内,且所述印刷电路板通过各所述信号端子与所述第一陶瓷覆铜板和所述第二陶瓷覆铜板连接。优选的,还包括一支撑架,设置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且对应于各所述功率端子的伸出位置。优选的,所述功率端子具体包括:第一功率端子,设置于所述第一陶瓷覆铜板上并位于所述快恢复二极管的左上方,且所述第一功率端子连接所述快恢复二极管的阴极,以作为所述集成制动器件的输出P端;第二功率端子,设置于所述第二陶瓷覆铜板上并位于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右上方,且所述第二功率端子连接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极,以作为所述集成制动器件的输出N端;第三功率端子,设置于所述第二陶瓷覆铜板上并位于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右下方,且所述第三功率端子连接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以及所述快恢复二极管的阳极,以作为所述集成制动器件的输出PB端。优选的,所述信号端子具体包括:第一信号端子,设置于所述第一陶瓷覆铜板上且位于所述快恢复二极管的左上方,且所述第一信号端子连接所述快恢复二极管的阴极;第二信号端子,设置于所述第二陶瓷覆铜板上且位于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右上方,且所述第二信号端子连接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极;第三信号端子,设置于所述第二陶瓷覆铜板上且位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的左上方,且所述第三信号端子连接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栅极;至少两第四信号端子,设置于所述第二陶瓷覆铜板上且位于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左侧,且两所述第四信号端子分别连接所述温度电阻的两端。优选的,所述印刷电路板上集成有若干电路,所述电路包括:过温保护电路,设置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中部,且所述过温保护电路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四信号端子连接所述温度电阻;电压检测电路,设置于所述过温保护电路的左上方,且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入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信号端子连接所述快恢复二极管的阴极,以及通过所述第二信号端子连接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极;IGBT过流保护电路,设置于所述过温保护电路的右下方,且所述IGBT过流保护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IGBT驱动电路,设置于所述过温保护电路的右下方,且所述IGBT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过温保护电路的输出端、所述IGBT过流保护电路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端,所述IGBT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栅极,以及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极;DC-DC电路,设置于所述过温保护电路的左侧,且所述DC-DC电路分别连接所述过温保护电路的供电端、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的供电端、所述IGBT过流保护电路的供电端以及所述IGBT驱动电路的供电端,并连接所述快恢复二极管的阴极以及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极。优选的,所述印刷电路板上还集成有一信号引出端子,所述信号引出端子分别连接所述过温保护电路的输出端,以及所述IGBT过流保护电路的输出端。优选的,所述快恢复二极管为三个,且各所述快恢复二极管并联连接。优选的,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为三个,且各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并联连接。优选的,所述基板为铜底板,且所述铜底板采用T2紫铜材料,表面电镀可焊镍,并做弧度预弯处理。优选的,所述外壳采用PBT材料。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本技术的集成制动器件具有更高的集成度,体积小,成本低,且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使用的便捷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中,一种应用于变频器的集成制动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中,集成制动器件中填满环氧树脂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中,集成制动器件的基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中,集成制动器件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只要符合本技术的主旨,则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属于本技术的范畴。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应用于变频器的集成制动器件,如图1至图4所示,具体包括:基板1,基板1上设有:第一陶瓷覆铜板11,焊接于基板1上,且第一陶瓷覆铜板11上焊接有至少一快恢复二极管D;第二陶瓷覆铜板12,焊接于基板1上,第二陶瓷覆铜板12位于第一陶瓷覆铜板11的右侧,且第二陶瓷覆铜板12上焊接有至少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T,以及位于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T的左侧的至少一温度电阻R;若干功率端子,分别设置于第一陶瓷覆铜板11和第二陶瓷覆铜板12上;若干信号端子,分别设置于第一陶瓷覆铜板11和第二陶瓷覆铜板12上;外壳2,盖合于基板1上,且外壳2上设有各功率端子和各信号端子伸出的孔洞;印刷电路板3,放置于外壳2的背离基板1一侧的一第一凹槽21内,且印刷电路板3通过各信号端子与第一陶瓷覆铜板11和第二陶瓷覆铜板12连接。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本技术的集成制动器件包括上下两层设置的印刷电路板部分以及功率部分,还包括一外壳2,功率部分和印刷电路板3分别设置于外壳2的两侧,功率部分包括一基板1以及焊接在该基板1上的两块陶瓷覆铜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变频器的集成制动器件,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n基板,所述基板上设有:/n第一陶瓷覆铜板,焊接于所述基板上,且所述第一陶瓷覆铜板上焊接有至少一快恢复二极管;/n第二陶瓷覆铜板,焊接于所述基板上,所述第二陶瓷覆铜板位于所述第一陶瓷覆铜板的右侧,且所述第二陶瓷覆铜板上焊接有至少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以及位于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左侧的至少一温度电阻;/n若干功率端子,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陶瓷覆铜板和所述第二陶瓷覆铜板上;/n若干信号端子,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陶瓷覆铜板和所述第二陶瓷覆铜板上;外壳,盖合于所述基板上,且所述外壳上设有各所述功率端子和各所述信号端子伸出的孔洞;印刷电路板,放置于所述外壳的背离所述基板一侧的一第一凹槽内,且所述印刷电路板通过各所述信号端子与所述第一陶瓷覆铜板和所述第二陶瓷覆铜板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变频器的集成制动器件,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上设有:
第一陶瓷覆铜板,焊接于所述基板上,且所述第一陶瓷覆铜板上焊接有至少一快恢复二极管;
第二陶瓷覆铜板,焊接于所述基板上,所述第二陶瓷覆铜板位于所述第一陶瓷覆铜板的右侧,且所述第二陶瓷覆铜板上焊接有至少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以及位于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左侧的至少一温度电阻;
若干功率端子,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陶瓷覆铜板和所述第二陶瓷覆铜板上;
若干信号端子,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陶瓷覆铜板和所述第二陶瓷覆铜板上;外壳,盖合于所述基板上,且所述外壳上设有各所述功率端子和各所述信号端子伸出的孔洞;印刷电路板,放置于所述外壳的背离所述基板一侧的一第一凹槽内,且所述印刷电路板通过各所述信号端子与所述第一陶瓷覆铜板和所述第二陶瓷覆铜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变频器的集成制动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支撑架,设置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且对应于各所述功率端子的伸出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变频器的集成制动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端子具体包括:
第一功率端子,设置于所述第一陶瓷覆铜板上并位于所述快恢复二极管的左上方,且所述第一功率端子连接所述快恢复二极管的阴极,以作为所述集成制动器件的输出P端;
第二功率端子,设置于所述第二陶瓷覆铜板上并位于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右上方,且所述第二功率端子连接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极,以作为所述集成制动器件的输出N端;
第三功率端子,设置于所述第二陶瓷覆铜板上并位于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右下方,且所述第三功率端子连接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以及所述快恢复二极管的阳极,以作为所述集成制动器件的输出PB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变频器的集成制动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端子具体包括:
第一信号端子,设置于所述第一陶瓷覆铜板上且位于所述快恢复二极管的左上方,且所述第一信号端子连接所述快恢复二极管的阴极;
第二信号端子,设置于所述第二陶瓷覆铜板上且位于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右上方,且所述第二信号端子连接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极;
第三信号端子,设置于所述第二陶瓷覆铜板上且位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的左上方,且所述第三信号端子连接所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车湖深吕冬洋方庆郭小波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泰昕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