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用内拉手机构及车辆
本技术属于汽车内饰设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通用内拉手机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很多车型的内拉手支架,采用“L”型悬臂结构,在总装时内拉手通过2个螺栓安装到拉手支架上。此内拉手结构有以下方面不足:第一、此结构拉手支架为“L”型悬臂结构,Z向向下受力时,拉手支架变形量和残余位移较大,拉手支架刚度、强度不好;第二、前后排、左右侧拉手支架不能全部通用,整车通用化程度低,模具数量增加,成本高;第三、内拉手采用螺接方式安装,工人操作不变且耗费工时。此外,现有的内拉手在安装时,对支架安装孔精度要求高,从另一程度上增加了成本;一旦钣金支架精度达不到要求,容易出现内拉手“不回位”现象。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通用内拉手机构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简便快捷地实现内拉手的通用性安装,并增强内拉手机构整体的刚度和强度等缺陷,实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用内拉手机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拉手支架强度和零件通用化率较低,内拉手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用内拉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用内拉手机构包括:/n拉手支架,固定于车顶的内拉手待安装位置;所述拉手支架上设置有卡合处;/n内拉手,其上设置具有弹性形变能力的卡接端;/n在装配所述通用内拉手机构时,所述卡接端受所述卡合处挤压发生形变,以进入所述拉手支架内;/n待进入所述拉手支架后,所述卡接端恢复原状,完成所述内拉手与所述拉手支架的卡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用内拉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用内拉手机构包括:
拉手支架,固定于车顶的内拉手待安装位置;所述拉手支架上设置有卡合处;
内拉手,其上设置具有弹性形变能力的卡接端;
在装配所述通用内拉手机构时,所述卡接端受所述卡合处挤压发生形变,以进入所述拉手支架内;
待进入所述拉手支架后,所述卡接端恢复原状,完成所述内拉手与所述拉手支架的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内拉手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手支架包括腔体;
所述腔体的第一面设有第一安装部,所述腔体的第二面设有第二安装部和所述卡合处,所述卡合处设有卡接孔,所述腔体的第三面设有第三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第三安装部与所述腔体一体成型连接;
所述内拉手包括内拉手本体和卡接端,其中,所述卡接端的宽度大于所述卡接孔的尺寸,所述卡接端包括第一卡接端与第二卡接端;
所述第一卡接端穿过所述拉手支架的卡接孔卡入所述拉手支架内,所述第二卡接端穿过另一所述拉手支架的卡接孔卡入另一所述拉手支架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用内拉手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接端与第二卡接端包括金属卡子;
所述金属卡子的端部在穿入所述卡接孔时,受所述卡接孔尺寸的限制,被挤压发生形变;
所述金属卡子的端部在穿出所述卡接孔时...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