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继刚专利>正文

一种散热吸汗型公交车扶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26905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吸汗型公交车扶手,包括横杆,所述横杆设置在公交车内,所述横杆的下方设有多个壳体,所述横杆分别通过多个连接组件与相对应的壳体的上端相连,所述壳体的中部设有通口,所述壳体由上而下依次设有散热腔、条形腔和气腔,所述气腔位于通口的下方,所述散热腔和条形腔均位于通口的上方;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嵌设在壳体底端的蛇形散热管。该扶手在使用时,可以有效的对手汗进行吸附,提高乘客乘车的舒适性,且在乘客松手下车后,自动将吸汗的海绵垫上的汗液挤出,在吸汗的同时可以触发散热机构,减少手心的温度,避免汗液的产生,同时对手心进行降温,使得舒适度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吸汗型公交车扶手
本专利技术涉及公交车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吸汗型公交车扶手。
技术介绍
公交车的扶手是供乘客保持平稳的公交车配件,极大的提高了乘客乘车时的舒服性,但是对于现有的公交车扶手来说,还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公交车扶手不具有吸汗的功能,一些乘客的手容易出汗,尤其是在夏天,出汗的情况更为严重,这就导致了公交车的扶手较滑,乘客的使用起来会较为不适,且容易滑脱,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对于后来的乘客,若是扶手上存有汗液,使用起来也会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散热吸汗型公交车扶手,该扶手在使用时,可以有效的对手汗进行吸附,提高乘客乘车的舒适性,且在乘客松手下车后,自动将吸汗的海绵垫上的汗液挤出,在吸汗的同时可以触发散热机构,减少手心的温度,避免汗液的产生,同时对手心进行降温,使得舒适度更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散热吸汗型公交车扶手,包括横杆,所述横杆设置在公交车内,所述横杆的下方设有多个壳体,所述横杆分别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吸汗型公交车扶手,其特征在于,包括:/n横杆(1),所述横杆(1)设置在公交车内,所述横杆(1)的下方设有多个壳体(3),所述横杆(1)分别通过多个连接组件(2)与相对应的壳体(3)的上端相连,所述壳体(3)的中部设有通口(4),所述壳体(3)由上而下依次设有散热腔(11)、条形腔(15)和气腔(8),所述气腔(8)位于通口(4)的下方,所述散热腔(11)和条形腔(15)均位于通口(4)的上方;/n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嵌设在壳体(3)底端的蛇形散热管(9),所述蛇形散热管(9)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连接管(16)与散热腔(11)的左右两端连通,所述条形腔(15)内滑动连接有第一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吸汗型公交车扶手,其特征在于,包括:
横杆(1),所述横杆(1)设置在公交车内,所述横杆(1)的下方设有多个壳体(3),所述横杆(1)分别通过多个连接组件(2)与相对应的壳体(3)的上端相连,所述壳体(3)的中部设有通口(4),所述壳体(3)由上而下依次设有散热腔(11)、条形腔(15)和气腔(8),所述气腔(8)位于通口(4)的下方,所述散热腔(11)和条形腔(15)均位于通口(4)的上方;
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嵌设在壳体(3)底端的蛇形散热管(9),所述蛇形散热管(9)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连接管(16)与散热腔(11)的左右两端连通,所述条形腔(15)内滑动连接有第一磁性活塞(14),所述散热腔(11)内滑动连接有第二磁性活塞(13),所述第一磁性活塞(14)与第二磁性活塞(13)相邻面异性相吸,所述通口(4)的内底部设有外气囊(5),所述外气囊(5)通过进气管(6)与条形腔(15)位于第一磁性活塞(14)左侧空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继刚徐超
申请(专利权)人:杨继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