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回路和用于控制供应到至少一个设备的流体流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004495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8: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流体回路(3),其包括:‑供应管线(5),用于将流体从连接到流体箱(2)的泵(4)输送到设备(8),所述供应管线具有以下部分,该部分被分成包括热交换器(13)的主管线(10)和用于旁通所述热交换器的旁通管线(15);‑第一阀(31)和第一控制装置(33),所述第一阀用于控制主管线(10)中和旁通管线(15)中的相应流体流,所述第一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流体的第一参数(T)来控制第一阀(31);‑压力调节回路,用于将流体从供应管线(5)朝向流体箱(2)输送,所述压力调节回路包括压力调节阀(23),用于控制被引导回流体箱(2)的流体流;其中,所述压力调节回路包括:‑第一再循环管线(21),其在旁通管线出口(17)的下游从供应管线(5)分支;‑第二再循环管线(22),其在旁通管线入口(16)的上游从供应管线(5)分支;‑第二阀(32)和第二控制装置(33),所述第二阀用于控制第一再循环管线(21)中和第二再循环管线(22)中的相应流体流,所述第二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流体的第二参数(T)来控制第一阀(3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流体回路和用于控制供应到至少一个设备的流体流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流体回路、包括这种流体回路的流体系统以及包括这种流体系统的车辆。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控制从流体箱供应到至少一个设备的流体流的方法。本专利技术可以应用于轻型、中型和重型车辆,例如卡车、公共汽车和建筑设备,并且更一般地应用于任何配备有内燃机的交通工具,包括轮船和飞机。
技术介绍
流体系统被用于广泛的
和应用中。例如,车辆通常包括流体系统,用于将油输送到车辆的各种设备,以润滑、冷却或移动所述设备。这种流体系统通常包括流体箱、泵和用于将流体输送到所述设备的供应管线。该供应管线通常包括热交换器,以便控制提供到所述设备的流体的温度。当该泵是定排量泵时,该泵在给定转速下提供相同的流量,而当前所需的流体压力可能较低。这导致不必要的高燃料消耗。为了限制这个缺点,在不使用更复杂且因此更昂贵的泵(例如再循环泵或可变容量泵)的情况下,由该泵提供的流体的一部分可以被引导回流体箱而不是供应到所述设备。为此,离开热交换器的流体的一部分被引导回流体箱,并且该流体返回流可以通过流体压力来控制。然而,已知的流体系统不完全令人满意,因为它们仍然带来显著的压力损失,并因此带来能量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流体回路和用于控制由这种流体回路供应的流体流的方法,其改进了已知的技术方案,特别是在能量消耗方面。为此,根据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流体回路,其包括:-供应管线,该供应管线用于将流体从连接到流体箱的泵输送到至少一个设备,该供应管线的一部分被分成主管线和旁通管线,该主管线包括热交换器,该旁通管线用于旁通所述热交换器,该主管线和旁通管线被并行布置并且均具有入口和出口;-第一阀和第一控制装置,该第一阀用于控制主管线中和旁通管线中的相应流体流,该第一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流体的第一参数来控制第一阀;-压力调节回路,该压力调节回路用于将流体从所述供应管线朝向流体箱输送,所述压力调节回路包括压力调节阀,该压力调节阀用于控制被引导回流体箱的流体流;其中,该压力调节回路包括:-第一再循环管线,该第一再循环管线在所述旁通管线的出口下游从所述供应管线分支,用于将流体从所述供应管线朝向流体箱输送;-第二再循环管线,该第二再循环管线在所述旁通管线的入口上游从所述供应管线分支,用于将流体从所述供应管线朝向流体箱输送;-第二阀和第二控制装置,该第二阀用于控制第一再循环管线中和第二再循环管线中的相应流体流,该第二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流体的第二参数来控制第二阀。因此,本专利技术使得在与流体的压力和第二参数相对应的一些运行条件下、可以在流体进入热交换器之前使流体改向(deviate),以将流体引导回流体箱。这允许显著减少压力损失,即,泵轴上的所吸收的扭矩的损失,并且最终减少能量消耗。换句话说,当泵容量高于当前需求时,并且当确定由泵提供的全部流体流不需要经过热交换器以达到适当的运行条件时,所述流体的至少一部分被阻止进入作为高压降部件(highpressuredropcomponent)的热交换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优点是,它允许实施具有较小容量的热交换器,从而降低了整个流体回路的成本。这进一步提高了总体效率,因为当通过热交换器的流体流较高时,热交换器的效率更好。在本专利技术的流体回路中,热交换器可以是流体冷却器。由于本专利技术,该流体回路的温度和压力管理被大大改进,因为提供到所述设备的流体具有满足当前设备需求但又不超过当前设备需求的流速、以及刚好低于最高可接受温度的温度。所述流体的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可以是例如在流体回路的给定点处或在流体箱中的所测量或计算出的参数。所述流体的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是流体温度。因此,在热交换器是冷却器的实施例中:-如果流体温度高于预定值,则流体必须通过所述热交换器,并且,如果确定一些流体在进入所述设备之前必须被引导到流体箱,则所述流体被输送通过第一再循环管线,即,在热交换器的下游被输送通过第一再循环管线;-如果流体温度低于预定值,则流体不需要通过所述热交换器,并且,如果确定一些流体在进入所述设备之前必须被引导到流体箱,则所述流体被输送通过第二再循环管线,即,在热交换器的上游被输送通过第二再循环管线。因此,返回流体箱的流体不流过热交换器(鉴于流体的温度,它不需要流过热交换器),所以减小了压降。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流体的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中的至少一个是所述供应管线中的流体温度,优选是所述旁通管线的出口下游(即,在所述设备的入口处)的流体温度。替代地,所述参数可以是所述流体回路的另一位置处的流体温度,例如:热交换器的出口处,旁通管线出口的上游,或旁通管线入口的上游。所述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可以是同一个。关于第一控制装置和第二控制装置,它们可以被构造成使第一阀和第二阀的位移同步。第一控制装置和第二控制设备可以是同一个。“同步”意味着实施对第一阀的致动和第二阀的致动,以便在一方面实现主管线和旁通管线的对应且适当的完全或部分打开/关闭,和/或在另一方面实现第一再循环管线和第二再循环管线的对应且适当的完全或部分打开/关闭,以控制流体回路中的相应流体流并提供有效的压力和温度调节。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阀和第二阀包括同一个本体,所述同一个本体形成同一个所述阀装置的可移动构件。换句话说,根据此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流体回路,其包括:-供应管线,该供应管线用于将流体从连接到流体箱的泵输送到至少一个设备,该供应管线的一部分被分成主管线和旁通管线,该主管线包括热交换器,该旁通管线用于旁通所述热交换器,该主管线和旁通管线被并行布置并且均具有入口和出口;-第一再循环管线,该第一再循环管线在旁通管线出口的下游从供应管线分支,用于将流体从供应管线朝向流体箱输送;-第二再循环管线,该第二再循环管线在旁通管线入口的上游从供应管线分支,用于将流体从供应管线朝向流体箱输送;-阀装置,该阀装置包括一个可移动构件,该可移动构件的位移由控制装置根据流体的诸如流体温度的参数来控制,该可移动构件形成第一阀和第二阀二者,该第一阀用于控制主管线中和旁通管线中的相应流体流,该第二阀用于控制第一再循环管线中和第二再循环管线中的相应流体流;-压力调节阀,该压力调节阀用于控制通过第一再循环管线和/或第二再循环管线被引导回流体箱的流体流。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单个恒温阀,对所述恒温阀的致动允许控制通过热交换器和通过压力调节回路的流体流。通过对单个恒温阀的致动,本专利技术使得可以控制通过热交换器和通过压力调节回路二者的流体流。替代地,第一阀和第二阀可以是分开的构件,只要它们各自的移动是同步的,以允许充分地调节流体压力和温度二者。所述控制装置可以包括对流体温度敏感的蜡元件,或者由控制单元控制的电气部件(电磁阀、电动机等)。第一阀可以布置在热交换器的上游或热交换器的下游。第一阀可以是三通阀。典型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体回路(3),包括:/n-供应管线(5),所述供应管线(5)用于将流体从连接到流体箱(2)的泵(4)输送到至少一个设备(8),所述供应管线(5)的一部分被分成主管线(10)和旁通管线(15),所述主管线(10)包括热交换器(13),所述旁通管线(15)用于旁通所述热交换器(13),所述主管线(10)和所述旁通管线(15)被并行布置并且均具有入口(11、16)和出口(12、17);/n-第一阀(31)和第一控制装置(33),所述第一阀(31)用于控制所述主管线(10)中和所述旁通管线(15)中的相应流体流,所述第一控制装置(33)用于根据所述流体的第一参数(T)来控制所述第一阀(31);/n-压力调节回路,所述压力调节回路用于将所述流体从所述供应管线(5)朝向所述流体箱(2)输送,所述压力调节回路包括压力调节阀(23),所述压力调节阀(23)用于控制被引导回所述流体箱(2)的流体流;/n其中,所述压力调节回路包括:/n-第一再循环管线(21),所述第一再循环管线(21)在所述旁通管线的所述出口(17)下游从所述供应管线(5)分支,用于将所述流体从所述供应管线(5)朝向所述流体箱(2)输送;/n-第二再循环管线(22),所述第二再循环管线(22)在所述旁通管线的所述入口(16)上游从所述供应管线(5)分支,用于将所述流体从所述供应管线(5)朝向所述流体箱(2)输送;/n-第二阀(32)和第二控制装置(33),所述第二阀(32)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再循环管线(21)中和所述第二再循环管线(22)中的相应流体流,所述第二控制装置(33)用于根据所述流体的第二参数(T)来控制所述第二阀(32)。/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流体回路(3),包括:
-供应管线(5),所述供应管线(5)用于将流体从连接到流体箱(2)的泵(4)输送到至少一个设备(8),所述供应管线(5)的一部分被分成主管线(10)和旁通管线(15),所述主管线(10)包括热交换器(13),所述旁通管线(15)用于旁通所述热交换器(13),所述主管线(10)和所述旁通管线(15)被并行布置并且均具有入口(11、16)和出口(12、17);
-第一阀(31)和第一控制装置(33),所述第一阀(31)用于控制所述主管线(10)中和所述旁通管线(15)中的相应流体流,所述第一控制装置(33)用于根据所述流体的第一参数(T)来控制所述第一阀(31);
-压力调节回路,所述压力调节回路用于将所述流体从所述供应管线(5)朝向所述流体箱(2)输送,所述压力调节回路包括压力调节阀(23),所述压力调节阀(23)用于控制被引导回所述流体箱(2)的流体流;
其中,所述压力调节回路包括:
-第一再循环管线(21),所述第一再循环管线(21)在所述旁通管线的所述出口(17)下游从所述供应管线(5)分支,用于将所述流体从所述供应管线(5)朝向所述流体箱(2)输送;
-第二再循环管线(22),所述第二再循环管线(22)在所述旁通管线的所述入口(16)上游从所述供应管线(5)分支,用于将所述流体从所述供应管线(5)朝向所述流体箱(2)输送;
-第二阀(32)和第二控制装置(33),所述第二阀(32)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再循环管线(21)中和所述第二再循环管线(22)中的相应流体流,所述第二控制装置(33)用于根据所述流体的第二参数(T)来控制所述第二阀(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的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中的至少一个是流体温度(T)。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的所述第一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中的至少一个是所述供应管线(5)中的流体温度(T),优选是所述旁通管线的所述出口(17)下游的流体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T)和所述第二参数(T)是同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和所述第二控制装置(33)被构造成使所述第一阀(31)和所述第二阀(32)的位移同步。


6.根据权利要求4和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和所述第二控制装置(33)是同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体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31)和所述第二阀(32)包括同一个本体,所述同一个本体形成同一个阀装置(30)的可移动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31)布置在所述热交换器(13)上游。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31)布置在所述热交换器(13)下游。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31)是三通阀。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31)是布置在所述旁通管线(15)中的双通阀。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流体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调节阀(23)包括用于所述第一再循环管线(21)的第一通道(25)和用于所述第二再循环管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尧姆·马尔索尼古拉斯·格拉诺捷
申请(专利权)人:沃尔沃卡车集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瑞典;S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