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空调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0433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8: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空调及汽车,该汽车空调包括进气组件、混风组件及配风组件,所述混风组件与所述进气组件连通,所述配风组件与所述混风组件连通,所述进气组件和所述混风组件用于安装在汽车的前舱内,所述配风组件用于安装在汽车的乘员舱内,减小了汽车空调在前舱的占用空间,极大地减小了对乘员舱的占用空间,进气组件和混风组件安装在汽车的前舱内,乘员舱内仪表台的设计不再受汽车空调占用空间的限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空调及汽车
本技术属于汽车热交换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空调及汽车。
技术介绍
汽车空调是实现对车厢内空气进行制冷、制热和空气净化的装置,以为乘车人员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降低驾驶员的疲劳强度,提高行车安全。随着消费者对汽车配置要求的增加,除了对汽车空调的性能着重关注以外,对汽车空调配置也提出了更多的需求,为满足实现汽车空调的不同配置要求,汽车空调在乘员舱的占用空间也明显增大。现有汽车空调总成多设置于乘员舱内,仪表台布置在空调总成的上方,造成仪表台设计的局限性比较大,也占用了乘员舱的空间,为了减少乘员舱的占用空间,设计人员在汽车空调布置时将整个汽车空调总成布置在前舱中,将空调出风管与前围挡板上对应的孔连接固定,此种汽车空调总成布置方式应用于采用热泵系统的汽以及微型、小型的电动汽车时对前舱空间的占用率较大,造成前舱空间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空调,该汽车空调将进气组件和混风组件都布置于前舱中,配风组件设置在乘员舱中,充分利用了前舱空间,乘员舱内仪表台的设计也不再受汽车空调占用空间的限制。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汽车空调,包括进气组件、混风组件及配风组件,所述混风组件与所述进气组件连通,所述配风组件与所述混风组件连通,所述进气组件和所述混风组件用于安装在汽车的前舱内,所述配风组件用于安装在汽车的乘员舱内。如上所述汽车空调,所述进气组件和所述混风组件用于设置在所述汽车的前围挡板的一侧;所述配风组件用于设置在所述前围挡板相对的另一侧。如上所述汽车空调,所述进气组件包括进气壳体、蜗壳总成及进气模式控制结构,所述蜗壳总成包括蜗壳壳体及设置在所述蜗壳壳体内的鼓风结构,所述蜗壳壳体与所述进气壳体连接。如上所述汽车空调,所述混风组件包括混风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混风壳体内的蒸发器、加热用换热器和电加热PTC以及温度模式控制机构,所述混风壳体与所述蜗壳壳体连接,所述蒸发器用于冷却进气,所述温度模式执行机构用于调节混风壳体内的进气温度。如上所述汽车空调,所述配风组件包括前排配风组件和后排配风组件,所述前排配风组件包括前排配风壳体和前排出风调节机构,所述后排配风组件均包括后排配风壳体和后排出风调节机构。如上所述汽车空调,所述进气组件的所述进气壳体以及所述混风组件的混风壳体上均设置有螺钉盖板和导向柱座,所述前围挡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螺钉盖板配合的螺钉座,以及与所述导向柱座配合的导向柱。如上所述汽车空调,所述前排配风壳体和所述后排配风壳体均包括螺钉盖板和导向柱座,所述前围挡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螺钉盖板配合的螺钉座,以及与所述导向柱座配合的导向柱。如上所述汽车空调,所述后排配风组件还包括后排鼓风结构,所述后排鼓风结构设置于所述后排配风壳体内。如上所述汽车空调,所述前围挡板上设置有内循环进风口,所述内循环进风口与所述进气壳体上的进风口对应,所述前围挡板上还设置有前排配风孔、后排配风孔,进气壳体上的进风口与所述前围挡板的装配面之间、混风壳体上的出风口与所述前围挡板的装配面之间、前排配风壳体上的进风口与前围挡板的装配面之间以及后排配风壳体上的进风口与前围挡板的装配面之间均设置有密封结构。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前舱、乘员舱以及汽车空调,所述汽车空调为如上所述汽车空调。本技术的汽车空调包括进气组件、混风组件及配风组件,混风组件与进气组件连通,配风组件与混风组件连通,进气组件和混风组件设置在汽车的前舱内,相对于将空调总成设置在前舱内的布置方式减小了汽车空调在前舱的占用空间,配风组件设置在乘员舱内,相对于将空调总成设置在乘员舱内的布置方式极大地减小了对乘员舱的占用空间,乘员舱内仪表台的设计也不再受汽车空调占用空间的限制。本技术的汽车包括上述汽车空调,汽车空调包括进气组件、混风组件及配风组件,混风组件与进气组件连通,配风组件与混风组件连通,进气组件和混风组件设置在汽车的前舱内,相对于将空调总成设置在前舱内的布置方式减小了汽车空调在前舱的占用空间,配风组件设置在乘员舱内,相对于将空调总成设置在乘员舱内的布置方式极大地减小了对乘员舱的占用空间,乘员舱内仪表台的设计也不再受汽车空调占用空间的限制。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空调在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前围挡板在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空调在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空调在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空调在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空调在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空调与前围挡板装配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进气组件和混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空调的配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进气组件;2-混风组件;3-配风组件;4-前围挡板;5-密封结构;11-进气壳体;12-进气控制结构;13-蜗壳壳体;14-鼓风结构;21-混风壳体;22-加热用换热器;23-电加热PTC;24-温度控制机构;25-混风壳体上的出风口;30-前排配风壳体;31-前排出风调节机构;32-后排出风调节机构;33-后排配风壳体;34-后排鼓风结构;35-前吹面出风口36-前吹脚出风口;37-除霜吹风口;38-后吹面出风口;39-后吹脚出风口;41-内循环进风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空调,其特征在于:/n包括进气组件、混风组件及配风组件,所述混风组件与所述进气组件连通,所述配风组件与所述混风组件连通,所述进气组件和所述混风组件用于安装在汽车的前舱内,所述配风组件用于安装在汽车的乘员舱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空调,其特征在于:
包括进气组件、混风组件及配风组件,所述混风组件与所述进气组件连通,所述配风组件与所述混风组件连通,所述进气组件和所述混风组件用于安装在汽车的前舱内,所述配风组件用于安装在汽车的乘员舱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组件和所述混风组件用于设置在所述汽车的前围挡板的一侧;所述配风组件用于设置在所述前围挡板相对的另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组件包括进气壳体、蜗壳总成及进气控制结构,所述蜗壳总成包括蜗壳壳体及设置在所述蜗壳壳体内的鼓风结构,所述蜗壳壳体与所述进气壳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风组件包括混风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混风壳体内的蒸发器、加热用换热器和电加热PTC以及温度控制结构,所述混风壳体与所述蜗壳壳体连接,所述蒸发器用于冷却进气,所述温度控制结构用于调节混风壳体内的进气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风组件包括前排配风组件和后排配风组件,所述前排配风组件包括前排配风壳体和前排出风调节机构,所述后排配风组件均包括后排配风壳体和后排出风调节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晁长青杨云杨家政钟学伟冉亚楠孙海祥张骞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