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蓄电池盖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6028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蓄电池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材料蓄电池盖体。所述的复合材料蓄电池盖体,在蓄电池盖本体上设有1个凸起二台、6个固定孔、1个电解液内循环接口、4个极柱孔、2个监测孔、1个观察孔和2个绝缘测量通道;所述蓄电池盖本体的四个侧面外部均设有阶梯式侧壁,内部均设置有弧形过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复合材料蓄电池盖体,结构简单,与特有的蓄电池槽配合使用,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通过整体结构的优化设计,实现了电池上部压缩空气管线、水冷降温管线及监测装置信号线合理排布,满足电池使用中电解液内部循环及绝缘电阻测量、液面高度观测及电化学参数测量等功能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材料蓄电池盖体
本技术涉及蓄电池盖
,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材料蓄电池盖体。
技术介绍
特殊动力型蓄电池采用开口富液式结构,使用中可随时加液进行维护,由于特殊环境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技术要求,特殊动力型蓄电池中使用的电池盖和电池槽材料为复合材料。目前复合材料电池盖和电池槽的密封采用沥青封口剂粘合方式,该密封结构由于沥青与复合材料粘合强度不高,在电池吊装、转运中易发生电池槽与电池盖脱离的故障;该密封结构在长期使用中无法有效阻止、隔断酸液沿电池槽壁及粘合间隙的爬酸、渗酸,从而导致电池对地绝缘性能的下降,同时容易发生因沥青封口剂老化导致粘合部位开裂,导致电池对地绝缘性能降低,影响特殊动力型蓄电池的安全性。采用槽盖一体化复合密封结构的特殊动力型蓄电池可有效解决避免上述问题,因此适应于槽盖一体化密封结构的复合材料蓄电池盖需要被提出。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特殊动力型蓄电池密封结构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材料蓄电池盖体,该电池盖体结构简单,与特有的蓄电池槽配合使用,实现了特殊动力型蓄电池的槽盖一体化复合密封和极群悬挂关键技术,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通过整体结构的优化设计,实现了电池上部压缩空气管线、水冷降温管线及监测装置信号线合理排布,满足电池使用中电解液内部循环及绝缘电阻测量、液面高度观测及电化学参数测量等功能要求。本技术所述的复合材料蓄电池盖体,在蓄电池盖本体上设有1个凸起二台、6个固定孔、1个电解液内循环接口、4个极柱孔、2个监测孔、1个观察孔和2个绝缘测量通道;所述蓄电池盖本体的四个侧面外部均设有阶梯式侧壁,内部均设置有弧形过弯。蓄电池盖本体正面还标有正负极的极性标识。极性标识用于标注电池的正、负极,防止使用中误操作导致反极现象。蓄电池盖本体背面还设有2个固定孔底部凸起,固定孔设置于固定孔底部凸起上。凸起二台高出蓄电池盖本体的盖平面2-6mm。可防止因水冷降温系统操作不当情况下,从管线中渗出的降温水通过观察孔流入电池内部的故障。固定孔内部嵌有不锈钢预埋件。可以实现电池上部的压缩空气管线和水冷降温管线的牢固固定,使其布局合理、整洁;固定孔的尺寸及其在电池盖体上的布置可根据用户的使用需求进行调整。极柱孔、监测孔、观察孔的纵截面为倒凸形结构。极柱孔可固定与电池盖体配合使用的特定橡胶内衬,用于蓄电池极群端柱的安装、固定及密封。监测孔可固定与电池盖配合使用的特定橡胶内衬,用于安装带液面高度显示的酸雾滤装置和电化学参数监测装置。观察孔可固定与电池盖配合使用的特定橡胶内衬,用于观察电池内电解液循环流动状况,与特定补水装置配合使用,可实现随时加液的功能。电解液内循环接口上部设有内螺纹的圆柱结构,下部为倒置的圆台结构。上部设计为设有内螺纹的圆柱结构,与内循环装置管接头通过螺纹配合,将定内循环装置固定在蓄电池盖体上;下部为倒置的圆台结构,与内循环装置的橡胶密封塞及进气管形成紧密配合的结构,保证电解液内循环装置的气密性。电解液内循环接口与特定的内循环装置配合使用,可实现电解液在内部的循环流动。绝缘测量通道在侧壁和蓄电池盖本体上设有连同的凹槽结构。蓄电池胶袋外侧的铅带通过该凹槽结构穿过电池盖,使用可随时测量实现电池绝缘电阻,实时监控电池电性能的变化。蓄电池盖本体的四个侧面外部均设有阶梯式侧壁。阶梯式侧壁底部两侧粘合特定的橡胶内衬,与电池中橡胶带复合后,有效杜绝了硫酸电解液沿电池槽的爬酸、渗酸提高了槽盖一体化电池的绝缘性能,阶梯式侧壁的中部与特定的电池槽配合,通过特定的复合工艺,可实现电池槽盖一体化结构,提高了电池抗冲击性能,从而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蓄电池盖本体的四个侧面内部均设置有弧形过弯。该设计加强了侧壁与电池盖本体之间的强度,提高了电池盖的承重载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复合材料蓄电池盖设有6个内嵌不锈钢预埋件的固定孔,在使用中可固定并有序排布电池上部压缩空气管线、水冷降温管线及监测装置信号线,使其布局合理、整洁;(2)本技术复合材料蓄电池盖设有特殊结构的电解液内循环接口,与特定的蓄电池内循环装置配合使用,实现蓄电池电解液的内部循环流通;(3)本技术采用阶梯式侧壁结构的复合材料蓄电池盖与特定蓄电池槽配合使用,通过特殊的复合工艺,可实现蓄电池槽盖一体化结构,提高电池抗冲击性能和对地绝缘性能,从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4)本技术复合材料蓄电池盖设有特殊的绝缘测量通道结构,使用中通过测量穿过该通道铅带的欧姆电阻情况,实时监控电池对地绝缘电阻的变化,提高了使用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复合材料蓄电池盖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复合材料蓄电池盖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A-A面剖视图;图4是图1的B-B面剖视图;图中:1、蓄电池盖本体;2、绝缘测量通道;3、固定孔;4、电解液内循环接口;5、极柱孔;6、凸起二台;7、监测孔;8、极性标识;9、观察孔;10、固定孔底部凸起;11、阶梯式侧壁;12、弧形过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仅限于此。实施例1如图1-4所示,一种复合材料蓄电池盖体,在蓄电池盖本体1上设有1个凸起二台6、6个固定孔3、1个电解液内循环接口4、4个极柱孔5、2个监测孔7、1个观察孔9和2个绝缘测量通道2;所述蓄电池盖本体1的四个侧面外部均设有阶梯式侧壁11,内部均设置有弧形过弯12。蓄电池盖本体正面还标有正负极的极性标识8。蓄电池盖本体背面还设有2个固定孔底部凸起10,固定孔3设置于固定孔底部凸起10上。凸起二台6高出蓄电池盖本体1的盖平面2-6mm。极柱孔5、监测孔7、观察孔9的纵截面为倒凸形结构。电解液内循环接口4上部设有内螺纹的圆柱结构,下部为倒置的圆台结构。所述复合材料蓄电池盖体的工作原理如下:凸起二台6可防止因水冷降温系统操作不当情况下,从管线中渗出的降温水通过观察孔9流入电池内部的故障;固定孔3可以实现电池上部的压缩空气管线和水冷降温管线的牢固固定;极柱孔5用于蓄电池极群端柱的安装、固定及密封;监测孔7用于安装带液面高度显示的酸雾滤装置和电化学参数监测装置;观察孔9用于观察电池内电解液循环流动状况,与特定补水装置配合使用,可实现随时加液的功能;电解液内循环接口4与特定的内循环装置配合使用,可实现电解液在内部的循环流动;绝缘测量通道2在侧壁和蓄电池盖本体1上设有连同的凹槽结构,蓄电池胶袋外侧的铅带通过该凹槽结构穿过电池盖,使用可随时测量实现电池绝缘电阻,实时监控电池电性能的变化;极性标识8用于标注电池的正、负极,防止使用中误操作导致反极现象。阶梯式侧壁11底部两侧粘合特定的橡胶内衬,与电池中橡胶带复合后,有效杜绝了硫酸电解液沿电池槽的爬酸、渗酸提高了槽盖一体化电池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材料蓄电池盖体,其特征在于:在蓄电池盖本体(1)上设有1个凸起二台(6)、6个固定孔(3)、1个电解液内循环接口(4)、4个极柱孔(5)、2个监测孔(7)、1个观察孔(9)和2个绝缘测量通道(2);所述蓄电池盖本体(1)的四个侧面外部均设有阶梯式侧壁(11),内部均设置有弧形过弯(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材料蓄电池盖体,其特征在于:在蓄电池盖本体(1)上设有1个凸起二台(6)、6个固定孔(3)、1个电解液内循环接口(4)、4个极柱孔(5)、2个监测孔(7)、1个观察孔(9)和2个绝缘测量通道(2);所述蓄电池盖本体(1)的四个侧面外部均设有阶梯式侧壁(11),内部均设置有弧形过弯(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蓄电池盖体,其特征在于:蓄电池盖本体正面还标有正负极的极性标识(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蓄电池盖体,其特征在于:蓄电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加民翟金波吕学防翟广博葛斌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火炬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