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瑾瑶专利>正文

利用余热的列管式空气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2527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利用余热的列管式空气换热器,包括筒体(1)、前、后封头(15)、(15′)、换热管束(10)、折流板(3)、进气口(2)和出气口(2′),换热管束(10)纵向布置于筒体(1)内,折流板(3)横向设置于筒体(1)内,进、出气口(2)、(2′)连接于前、后封头(15)、(15′)上,其特征在于筒体(1)内横向设置有区域分隔板(12),区域分隔板(12)将筒体(1)内腔分隔成两个封闭的区域,靠近进气口(2)区域为余热区(11),靠近出气口(2′)区域为冷却区(13),余热区(11)筒体(1-1)壁上设置有余热水进、出口(8)、(8′),冷却区(13)筒体(1-2)壁上设置有冷却水进、出口(4)、(4′)。(*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利用余热的列管式空气换热器。主要用于压缩气体的冷却。
技术介绍
气体压缩在冶金、化工等行业被广泛使用。气体在压缩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实现各级的等温压缩(近似),其压缩过程必须通过冷却器换热,在换热过程中这部分热量不但要蒸发掉,而且还要耗能;同时工厂生产和生活中,又需要大量的供热设备及工艺环节。若能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把这部分热能合理利用,将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目前现有的列管式空气冷却器如图1所示,主要由筒体1′、换热管束10′、折流板3′、进气口2′、出气口2″、冷却水进口4′和冷却水出口4″组成。其筒体为直通筒体,只具备单一的冷却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在运行时既能达到冷却气体,又能提取热能产出热水的利用余热的列管式空气换热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利用余热的列管式空气换热器,包括筒体、前、后封头、换热管束、折流板、进气口和出气口,换热管束纵向布置于筒体内,折流板横向设置于筒体内,进、出气口连接于前、后封头上,其特点是筒体内横向设置有区域分隔板,区域分隔板将筒体内腔分隔成两个封闭的区域,靠近进气口的区域为余热区,靠近出气口的区域为冷却区,余热区筒体壁上设置有余热水进、出口,冷却区筒体壁上设置有冷却水进、出口。本专利技术将筒体分部分隔为二个区域,一个区域用于冷却气体,另一区域用于提取余热,在运行时既达到冷却气体的工艺要求,又提取了热能产出热水。附图说明图1为原有列管式空气冷却器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列管式空气换热器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I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本技术为一种利用余热的列管式空气换热器。主要由筒体1、前、后封头15、15′、换热管束10、管板14、14′、折流板3、进气口2、出气口2′、区域分隔板12、余热水进口8、余热水出口8′、冷却水进口4和冷却水出口4′以及余热水控制阀7、冷却水控制阀5和温度计6组成。换热管束10纵向布置于筒体1内,两端固定在管板14、14′上,管板14、14′连接于筒体1两端。折流板3横向设置于筒体1内,以延长冷却水流道,进、出气口2、2′连接于前、后封头15、15′,区域分隔板12横向分隔设置于筒体1内,将筒体1内腔分隔成前后两个封闭的区域。靠近进气口2的前一区域为余热区11,靠近出气口2′的后一区域为冷却区13。余热水进、出口8、8′设置于余热区11筒体壁1-1上,冷却水进、出口4、4′设置于冷却区13筒体1-2壁上,余热水控制阀7连接于余热水进口8或出口8′上。冷却水控制阀5连接于冷却水进口4或出水4′上。如图3,换热管束10上纵向套装有内膨式套片9。以增大换热管束的换热面积。内膨式套片9既可单独套装在余热区11的换热管束10-1上,也可单独套装在冷却区13的换热管束10-2上。还可同时套装在余热区11和冷却区13的换热管束10-1、10-2上。权利要求1.一种利用余热的列管式空气换热器,包括筒体(1)、前、后封头(15)、(15′)、换热管束(10)、折流板(3)、进气口(2)和出气口(2′),换热管束(10)纵向布置于筒体(1)内,折流板(3)横向设置于筒体(1)内,进、出气口(2)、(2′)连接于前、后封头(15)、(15′)上,其特征在于筒体(1)内横向设置有区域分隔板(12),区域分隔板(12)将筒体(1)内腔分隔成两个封闭的区域,靠近进气口(2)区域为余热区(11),靠近出气口(2′)区域为冷却区(13),余热区(11)筒体(1-1)壁上设置有余热水进、出口(8)、(8′),冷却区(13)筒体(1-2)壁上设置有冷却水进、出口(4)、(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余热的列管式空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余热水进口(8)或出口(8′)上设置有余热水控制阀(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余热的列管式空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冷却水进口(4)或出口(4′)上设置有冷却水控制阀(5)。4.根据权利要求1或、2、3所述的一种利用余热的列管式空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余热区(11)的换热管束(10-1)上纵向装有内膨式套片(9)。5.根据权利要求1或、2、3所述的一种利用余热的列管式空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冷却区(12)的换热管束(10-2)上纵向装有内膨式套片(9)。6.根据权利要求1或、2、3所述的一种利用余热的列管式空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余热区(11)和冷却区(13)的换热管束(10-1、10-2)上纵向装有内膨式套片(9)。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利用余热的列管式空气换热器,包括筒体1、前、后封头15、15′、换热管束10、折流板3、进气口2和出气口2′,换热管束10纵向布置于筒体1内,折流板3横向设置于筒体1内,进、出气口2、2′连接于前、后封头15、15′,其特点是筒体1内横向设置有区域分隔板12,区域分隔板12将筒体1内腔分隔成两个封闭的区域,靠近进气口2的区域为余热区11,靠近出气口2′区域为冷却区13,余热区11筒体1-1壁上设置有余热水进、出口8、8′,冷却区13筒体1-2壁上设置有冷却水进、出口4、4′。本技术在运行时既达到冷却气体的工艺要求,又提取了热能产出热水。文档编号F28D7/10GK2677845SQ200320124250公开日2005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31日专利技术者蒋惠章, 蒋瑾瑶 申请人:蒋瑾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惠章蒋瑾瑶
申请(专利权)人:蒋瑾瑶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