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入输出同轴的两挡电驱动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9979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输入输出同轴的两挡电驱动变速器,包括电机、与电机固定连接的变速器外壳、安装在变速器外壳内的差速器、齿轮变速机构及其换挡执行机构,所述齿轮变速机构由两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组成,用于将电机动力传输至差速器输出,所述换挡执行机构作用于齿轮变速机构,以实现不同的传动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动力输入轴轴线与动力输出轴轴线同轴共线的驱动形式,有效减小了整个驱动总成的外形尺寸,占用空间小,方便进行整车安装布置,而且采用了两档驱动设计,可以进行换挡,能够满足更多复杂路况的行驶需求,经济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入输出同轴的两挡电驱动变速器
本技术涉及变速器
,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输入输出同轴的两挡电驱动变速器。
技术介绍
电动汽车清洁无污染、能量效率高、低噪声的优点,使得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势不可挡。驱动系统是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之一,目前,市场上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大多采用的是电机搭载三轴两级单挡减速器的驱动形式,缺点是这类减速器体积大,外形结构复杂,不易于进行整车安装布置,而且单挡减速的驱动形式在路况复杂的郊区或山区,经济性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输入输出同轴的两挡电驱动变速器,占用空间小,方便进行整车安装布置,而且还能够实现换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输入输出同轴的两挡电驱动变速器,包括电机、与电机固定连接的变速器外壳、安装在变速器外壳内的差速器、齿轮变速机构及其换挡执行机构,所述齿轮变速机构由两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组成,用于将电机动力传输至差速器输出,所述换挡执行机构作用于齿轮变速机构,以实现不同的传动比。在本技术技术方案中,所述变速器外壳由左壳体和右壳体组装而成,其中变速器右壳体通过螺栓一与电机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内设有电机轴,所述电机轴设置为空心轴,其一端通过深沟球轴承一安装于变速器右壳体内。在本技术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电机轴输出端上的一级太阳轮、与所述一级太阳轮相啮合的多个一级行星轮和与所述一级行星轮相啮合的一级齿圈,所述一级齿圈通过深沟球轴承二安装于变速器右壳体内,所述一级行星轮通过滚针轴承一安装于一级行星轮轴上,所述一级行星轮轴固定于一级行星架上,所述一级行星架与一级齿圈之间设置有深沟球轴承三。在本技术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包括通过螺栓二固定连接在一级行星架上的二级太阳轮、与所述二级太阳轮相啮合的多个二级行星轮和与所述二级行星轮相啮合的二级齿圈,所述二级齿圈固定于变速器右壳体内,所述二级行星轮通过滚针轴承二安装于二级行星轮轴上,所述二级行星轮轴固定于差速器上,所述差速器与变速器左壳体之间设置有深沟球轴承四,与变速器右壳体之间设置有深沟球轴承五,与二级太阳轮之间设置有深沟球轴承六,所述差速器左侧的短半轴外露于变速器左壳体,右侧的长半轴从电机轴中间穿过,其尾端伸出电机外并通过深沟球轴承七安装于电机后端盖上。在本技术技术方案中,所述换挡执行机构包括接合套、拨叉、导向杆和驱动杆,所述驱动杆安装于减速器右壳体的顶部,所述导向杆固定于减速器右壳体上与驱动杆平行设置,所述拨叉滑动安装在导向杆上,且拨叉与驱动杆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接合套固定于拨叉的底部,由拨叉推动在一级齿圈与一级行星架及二级齿圈之间传递动力,所述一级齿圈、一级行星架及二级齿圈上均设有与接合套相配合的外花键。本技术采用动力输入轴轴线与动力输出轴轴线同轴共线的驱动形式,有效减小了整个驱动总成的外形尺寸,占用空间小,方便进行整车安装布置,而且采用了两档驱动的设计,能够满足更多复杂路况的行驶需求,经济性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机;2-左壳体;3-右壳体;4-螺栓一;5-电机轴;6-深沟球轴承一;7-一级太阳轮;8-一级行星轮;9-一级齿圈;10-深沟球轴承二;11-滚针轴承一;12-一级行星轮轴;13-一级行星架;14-深沟球轴承三;15-螺栓二;16-二级太阳轮;17-二级行星轮;18-二级齿圈;19-滚针轴承二;20-二级行星轮轴;21-差速器;22-深沟球轴承四;23-深沟球轴承五;24-深沟球轴承六;25-短半轴;26-长半轴;27-深沟球轴承七;28-接合套;29-拨叉;30-导向杆;31-驱动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输入输出同轴的两档电驱动变速器,包括电机1、与电机1固定连接的变速器外壳、安装在变速器外壳内的差速器21、齿轮变速机构及其换挡执行机构,所述齿轮变速机构由两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组成,用于将电机1动力传输至差速器21输出,所述换挡执行机构作用于齿轮变速机构,以实现不同的传动比。所述变速器外壳由左壳体2和右壳体3组装而成,其中变速器右壳体3通过螺栓一4与电机1固定连接;所述电机1内设有电机轴5,所述电机轴5设置为空心轴,其一端通过深沟球轴承一6安装于变速器右壳体3内。所述第一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电机轴5输出端上的一级太阳轮7、与所述一级太阳轮7相啮合的多个一级行星轮8和与所述一级行星轮8相啮合的一级齿圈9,所述一级齿圈9通过深沟球轴承二10安装于变速器右壳体3内,所述一级行星轮8通过滚针轴承一11安装于一级行星轮轴12上,所述一级行星轮轴12固定于一级行星架13上,所述一级行星架13与一级齿圈9之间设置有深沟球轴承三14。所述第二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包括通过螺栓二15固定连接在一级行星架13上的二级太阳轮16、与所述二级太阳轮16相啮合的多个二级行星轮17和与所述二级行星轮17相啮合的二级齿圈18,所述二级齿圈18固定于变速器右壳体3内,所述二级行星轮17通过滚针轴承二19安装于二级行星轮轴20上,所述二级行星轮轴20固定于差速器21上,所述差速器20与变速器左壳体2之间设置有深沟球轴承四22,与变速器右壳体3之间设置有深沟球轴承五23,与二级太阳轮16之间设置有深沟球轴承六24,所述差速器21左侧的短半轴25外露于变速器左壳体2,右侧的长半轴26从电机轴5中间穿过,其尾端伸出电机1外并通过深沟球轴承七26安装于电机1后端盖上。所述换挡执行机构包括接合套28、拨叉29、导向杆30和驱动杆31,所述驱动杆31安装于减速器右壳体3的顶部,所述导向杆30固定于减速器右壳体3上与驱动杆31平行设置,所述拨叉29滑动安装在导向杆30上,且拨叉29与驱动杆31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接合套28固定于拨叉29的底部,由拨叉29推动在一级齿圈9与一级行星架13及二级齿圈18之间传递动力,所述一级齿圈9、一级行星架13及二级齿圈18上均设有与接合套28相配合的外花键。当驱动杆31顺时针转动时,拨叉29向左移动,并推动接合套28左移,当接合套28移至最左端时,会与二级齿圈18和一级齿圈9相结合使两者连接在一起,由于二级齿圈18固定于变速器右壳体3内是静止不动的,因此,一级齿圈9也静止不动,此时系统处于一挡状态,电机1输出的动力通过电机轴5上的一级太阳轮7,依次流经一级行星轮8、一级行星架13、二级太阳轮16、二级行星轮17和差速器21,最后经由长、短半轴25和26输出。当驱动杆31逆时针转动时,拨叉29向右移动,并推动接合套28右移,当接合套28移至最右端时,会与一级行星架13和一级齿圈9相结合使两者连接在一起,由于一级行星架13与一级齿圈9之间设置有深沟球轴承三14,彼此之间会产生相动转动,此时系统处于二挡状态,电机1输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入输出同轴的两挡电驱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与电机固定连接的变速器外壳、安装在变速器外壳内的差速器、齿轮变速机构及其换挡执行机构,所述齿轮变速机构由两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组成,用于将电机动力传输至差速器输出,所述换挡执行机构作用于齿轮变速机构,以实现不同的传动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入输出同轴的两挡电驱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与电机固定连接的变速器外壳、安装在变速器外壳内的差速器、齿轮变速机构及其换挡执行机构,所述齿轮变速机构由两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组成,用于将电机动力传输至差速器输出,所述换挡执行机构作用于齿轮变速机构,以实现不同的传动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输出同轴的两挡电驱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外壳由左壳体和右壳体组装而成,其中变速器右壳体通过螺栓一与电机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内设有电机轴,所述电机轴设置为空心轴,其一端通过深沟球轴承一安装于变速器右壳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入输出同轴的两挡电驱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电机轴输出端上的一级太阳轮、与所述一级太阳轮相啮合的多个一级行星轮和与所述一级行星轮相啮合的一级齿圈,所述一级齿圈通过深沟球轴承二安装于变速器右壳体内,所述一级行星轮通过滚针轴承一安装于一级行星轮轴上,所述一级行星轮轴固定于一级行星架上,所述一级行星架与一级齿圈之间设置有深沟球轴承三。


4.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石静
申请(专利权)人:中克骆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