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冷电机的机壳冷却回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3332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5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油冷电机的机壳冷却回路,包括外壳,还包括设置在外壳内的内壳,内壳内设有定子铁心,内壳外表面两端均设有限流环,且限流环设置在外壳与内壳之间;限流环、外壳、内壳之间形成的空腔为冷却油腔;外壳设有进油孔,内壳设有出油孔,进油孔、冷却油腔、出油孔三者相通,且出油孔位于定子铁心的端部周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冷却油可通过进油孔进入冷却油腔中,冷却油在冷却油腔流动时能够带走定子线圈传递到定子铁心上的热量,进而对定子铁心进行散热冷却。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冷却油能够从出油孔流出,喷洒在定子线圈的两端直接冷却带走热量,进而对电机最关键地方进行散热。进而对电机最关键地方进行散热。进而对电机最关键地方进行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冷电机的机壳冷却回路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机壳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冷电机的机壳冷却回路。

技术介绍

[0002]电机在负载情况下的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无法及时排除会造成电机内部绝缘材料加速老化,磁钢退磁等后果,也会导致无法绝缘和性能严重下降。
[0003]定子线圈是产生热量的主要源头,其产生的热量,大部分汇聚在定子线圈端部通过端部散出,另一部分通过热传导等方式传递给定子铁心,还有一部分通过定转子间的气隙传递到转子上,通过上述内容可知如何快速有效的冷却定子线圈端部是解决电机散热最关键的地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油冷电机的机壳冷却回路,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油冷电机的机壳冷却回路,包括外壳,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内壳,所述内壳内设有定子铁心,所述定子铁心内设有定子线圈;所述内壳外表面两端均设有限流环,且所述限流环设置在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之间;所述限流环、所述外壳、所述内壳之间形成的空腔为冷却油腔;所述外壳设有进油孔,所述内壳设有出油孔,所述进油孔、所述冷却油腔、所述出油孔三者相通,且所述出油孔位于所述定子线圈的端部周围。本技术冷却油可通过进油孔进入所述冷却油腔中,冷却油在冷却油腔流动时能够带走定子线圈传递到定子铁心上的热量,进而对定子铁心进行散热冷却。此外本技术的冷却油能够从出油孔流出,喷洒在定子线圈的两端直接冷却带走热量,进而对电机最关键地方进行散热。
[000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流环与所述内壳固定连接,且所述外壳与所述限流环密贴连接。外壳与限流环是可拆卸密贴连接的,而非固定连接,这样可以便于后续内壳的清理,以及后续电机零件的更换。
[000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流环外表面设有嵌入槽,所述嵌入槽内嵌有所述密封橡胶圈,且所述密封橡胶圈与所述外壳接触。通过设置密封橡胶圈,可确保冷却油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避免冷却油从限流环与外壳之间的连接间隙流出。
[000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油腔中设有不少于一个的隔断条,所述隔断条与所述出油孔错开设置;相邻设置的隔断条以及隔断条与限流环之间形成油路。所述隔断条能够让冷却油腔内形成类似迷宫状路径,能够增加进入所述冷却油腔的冷却油流动的路径,进而增加散热冷却面积。
[001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断条对称设置在所述内壳外表面,且所述隔断条沿所述内壳轴向设置;所述进油孔与所述隔断条相对设置。对称的设计,能够让冷却油进入冷却油腔内的流动的更加均匀,避免出现部分冷却油腔冷却油量很多,而部分冷却油腔冷却油量缺极少情况,进而避免散热不均匀现象的发生。
[001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表面设有定位槽,所述限流环外表面设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所述定位槽相适配。定位槽与定位块的设置可避免外壳与限流环安装时错位。
[001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油孔呈环状排列设置在所述内壳的两端。
[0013]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一)本技术冷却油可通过进油孔进入所述冷却油腔中,冷却油在冷却油腔流动时能够带走定子线圈传递到定子铁心上的热量,进而对定子铁心进行散热冷却;(二)本技术的冷却油能够从出油孔流出,喷洒在定子线圈的两端直接冷却带走热量,进而对电机最关键地方进行散热。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内壳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外壳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内壳与外壳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外壳;2、内壳;3、定子铁心;4、限流环;5、进油孔;6、出油孔;7、定位槽;8、定位块;9、密封橡胶圈;10、隔断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考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冷电机的机壳冷却回路,包括外壳1、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的内壳2。所述内壳2内设有定子铁心3,所述定子铁心3内设有定子线圈。所述内壳2外表面两端均设有限流环4,且所述限流环4设置在所述外壳1与所述内壳2之间。所述限流环4、所述外壳1、所述内壳2之间形成的空腔为冷却油腔,所述冷却油腔用于容纳冷却油。所述外壳1设有进油孔5,冷却油可从所述进油孔5中进入所述冷却油腔内,此外所述进油孔5经常与油泵连接,所述油泵能够为冷却油的流动提供动力。所述内壳2设有出油孔6,所述出油孔6呈环状排列设置在所述内壳2的两端。冷却油在所述冷却油腔内流动后将会顺着出油口流出,此外在油泵的压力作用下,冷却油将会以喷淋方式喷出。所述进油孔5、所述冷却油腔、所述出油孔6三者相通,且所述出油孔6位于所述定子线圈的端部周围。当出油孔6位于所述定子线圈的端部周围,当冷却油喷出时,便可朝向定子线圈端部喷出,为定子线圈的端部冷却散热。
[0022]此外,相关技术中冷却油一般都在电机内部,冷却油在吸收热量后体积膨胀,可能导致电机内部压力过大而影响流量,进一步影响电机的冷却。本技术将冷却油主要出储存在冷却油腔中,且进油孔5可连油泵,即使冷却油因受热在冷却油腔中膨胀后,在所述
油泵施加的压力作用下也可以继续流动,继续冷却。
[0023]本技术冷却油可通过进油孔5进入所述冷却油腔中,冷却油在冷却油腔流动时能够带走定子线圈传递到定子铁心3上的热量,进而对定子铁心3进行散热冷却。此外本技术的冷却油能够从出油孔6流出,喷洒在定子线圈的两端直接冷却带走热量,进而对电机最关键地方进行散热。
[0024]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流环4与所述内壳2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限流环4与所述内壳2之间是一体成型设计。所述外壳1与所述限流环4密贴连接。外壳1与限流环4是可拆卸密贴连接的,而非固定连接,这样可以便于后续内壳2的清理,以及后续电机零件的更换。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流环4外表面设有嵌入槽,所述嵌入槽内嵌有所述密封橡胶圈9,且所述密封橡胶圈9与所述外壳1接触。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橡胶圈9为O型橡胶圈。通过设置密封橡胶圈9,可确保冷却油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避免冷却油从限流环4与外壳1之间的连接间隙流出。
[0025]如图2所示,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油腔中设有不少于一个的隔断条10,所述隔断条10与所述出油孔6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冷电机的机壳冷却回路,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的内壳(2),所述内壳(2)内设有定子铁心(3),所述定子铁心内设有定子线圈;所述内壳(2)外表面两端均设有限流环(4),且所述限流环(4)设置在所述外壳(1)与所述内壳(2)之间;所述限流环(4)、所述外壳(1)、所述内壳(2)之间形成的空腔为冷却油腔;所述外壳(1)设有进油孔(5),所述内壳(2)设有出油孔(6),所述进油孔(5)、所述冷却油腔、所述出油孔(6)三者相通,且所述出油孔(6)位于所述定子线圈的端部周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冷电机的机壳冷却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环(4)与所述内壳(2)固定连接,且所述外壳(1)与所述限流环(4)密贴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冷电机的机壳冷却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环(4)外表面设有嵌入槽,所述嵌入槽内嵌有密封橡胶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凡强刘长来夏诗忠刘杨殷武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克骆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