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强化高效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9777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管壳式换热器的改进,在现有管壳换热器的基础上,采用沿波形非对称设计的变径管式换热管束;壳程采用管束之间布置的折流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易行,可减小震动噪音,延长使用寿命。由于流阻降低,缩放效应大增,湍流状态加剧,换热效率可提高五倍,大大降低了能源消耗。(*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石油、化工、制药、热电工程用各种管壳式换热器结构的改进与技术性能的提高。管壳式换热器主要由壳体与壳体内的换热管束组成,换热管内、外分别流有热介质和循环的冷介质。众所周知,通常的换热管是由光滑的管制成,换热效果不好。中国专利CN90213536.8公开了一种新结构,其换热管上具有凸起,换热效果有所提高,但是,此凸起一般具有直线段且沿波形对称设置。这样,介质流过时缩放效应不大,尤其其转接R很小容易造成应力集中。另外,该专利采用折流板装置,壳程流阻较大,而且换热管穿过折流板,工作时管与板之间震动引起很大的噪声,管子易损伤。辽宁抚顺机械厂生产的管式换热器,采用折流杆后壳程流阻较小,但其换热管管壁是平滑的,介质流过时缩放效应很小。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放缩效应很大,壳程流阻较小,高效低噪,结构简单的双向强化管壳式换热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将换热管上的凸起沿波形设置为非对称形,即由三个不等径的园弧R1、R2、R3组成,R1<R2<R3,这三个R的取值与管径成一定比例。这保证了当介质流过时,会形成很大的缩放效应,而且不易造成应力集中。为了进一步增大湍流状态,壳程采用管束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壳体①、导流筒②、换热管③、热介质进口④、折流杆⑤、冷介质进口⑥、冷介质出口⑦、热介质出口⑧组成的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a、换热管③上的凸起⑨由三个不等径园弧R↓[1]、R↓[2]、R↓[3]、组成;b、折流杆⑤的横截面呈 扁圆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胜江姜国华张晔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黎明发动机制造公司工程机械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