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叠片式纵向流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叠片式换热器,尤其是壳程流体采用纵向流式以减小换热器壳程的压降损失及提高换热器壳程的综合传热性能。
技术介绍
换热器是炼油、化工、环保、能源、电力等工业中一种重要的单元设备,尤其是管壳式换热器的应用广泛。传统管壳式换热器使用弓形隔板作为管间支撑,流体横向冲刷管束,容易产生诱导振动,存在流动死区,而且壳程压降损失大。基于管壳式换热的传热特点,很多学者对其管内和管外强化传热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对于管壳式换热器壳程强化传热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改变换热管的表面结构进行强化传热,如螺纹管、翅片管、钉头管等;另一方面改变换热管的支撑方式,从而改进壳程流体流动的形式和分布等来达到强化传热的目的,如螺旋折流板支撑结构、折流杆支撑结构、盘环形支撑结构、网状孔板支撑结构等。叠片式换热器主要应用在空调工程、制冷工程等方面,属于翅片管式换热器一类。一般叠片式换热器大多采用整块开孔矩形叠片,叠片尺寸大,换热管采用U型方式连接,无壳体,管外流体一般为空气,横掠管束。虽然换热面积大,但是换热管采用U型方式连接工艺制造复杂,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叠片式纵向流换热器,包括壳体(8)、换热管(7)、焊接在壳体(8)两端的左管板(4)及右管板(10)、设置于壳体(8)内且相隔一定间隙的每片平行地套在换热管(7)上的叠片(6),所述叠片(6)通过整体胀管使换热管孔(61)与换热管(7)紧密接触,所述左管板(4)通过螺栓连接具有进水口(2)和出水口(1)的进水盖(3),所述右管板(10)通过螺栓连接回水盖(11),壳体(8)两端上方或下方还设置有壳程流体进口(5)及壳程流体出口(9),壳体(8)底部设置有泄漏口(12),其特征是:所述叠片(6)上开设有使从壳程流体进口(5)流入的壳程流体沿着换热器轴向方向纵向流动至壳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叠片式纵向流换热器,包括壳体⑶、换热管(7)、焊接在壳体⑶两端的左管板(4)及右管板(10)、设置于壳体(8)内且相隔一定间隙的每片平行地套在换热管(7)上的叠片出),所述叠片(6)通过整体胀管使换热管孔(61)与换热管(7)紧密接触,所述左管板⑷通过螺栓连接具有进水口⑵和出水口⑴的进水盖(3),所述右管板(10)通过螺栓连接回水盖(11),壳体(8)两端上方或下方还设置有壳程流体进口(5)及壳程流体出口(9),壳体(8)底部设置有泄漏口(12),其特征是:所述叠片(6)上开设有使从壳程流体进口(5)流入的壳程流体沿着换热器轴向方向纵向流动至壳程流体出口(9)的纵向流孔(62),壳程两端均设有一定空间使壳程流体均匀的流入和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叠片式纵向流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叠片(6)及壳体(8)的横截面轮廓可以为圆形或者矩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叠片式纵向流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叠片上的换热管孔(61)可采用三角形布管、正方形布管或转置45°布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叠片式纵向流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叠片上的纵向流孔(62)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或花键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叠片式纵向流换热器,其特征是:三角形布管时圆形纵向流孔出2)直径与换热管(7)外直径之比为0.3、.42 ;正方形布管或转置45°布管时圆形纵向流孔(62)直径与换热管(7)外直径之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楠,梁帅,梁建活,曾纪成,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