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印成西专利>正文

组合式烟气余热回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30640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8 05:22
一种组合式烟气余热回收器,由A、B、C、三区段组成一个整体;A区包括阀兰、烟管、方型漏斗、接口;所述阀兰下方设有烟管,烟管下方设有方型漏斗,其上设有喷淋水管;B区由外层和内层组成水腔;内层内为烟道,在水腔C向、水腔D向内横向设隔板C和D;在内层C向和D向开圆孔设吸热横管横跨于烟道之中;在内层A向和B向顶端设水腔导管,在外层C向顶端设出水管,在外层A向下端设进水管,在内层B向和C向间设水腔孔、在外层A向和内层A向下端开孔设引风管;所述B段上下设封头带接口;C区包括底坐接口、方型漏斗、排灰孔、承台;所述整体由A段的接口和段封头带接口连接,B段的封头带接口和C段的底坐接口连接组成。(*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合式烟气余热回收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组合式烟气余热回收器,主要针对燃煤锅炉及其它通过烟囱排放烟气并有一定温度的设备;属于一种对即将排放余热进行回收的节能装置。
技术介绍
长期以来由于燃煤锅炉及其它以煤为燃料的设备在使用中让大量的余热从烟囱排出,一是浪费能源,增加运行成本,故而给用户生产经营带来直接影响。二是污染环境,使大气环境温度增加,给整个自然界带来严重的危害。在煤炭价格不断上涨和全球气侯变暖的今天,从而实现此项技术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使用户降低成本,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并且减少对大气环镜的污染和破坏。对人类和整个自然界将产生极积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组合式烟气余热回收器。一种组合式烟气余热回收器,由A、B、C、三区段组成一个整体;A区段为顶盖,包括阀兰、烟管、方型漏斗、接口 ;所述阀兰下方设有烟管,烟管下方设有方型漏斗,方型漏斗上设有喷淋水管区段为关键段,由外层A向、外层B向、外层C向、外层D向和内层A向、内层B向、内层C向、内层D向组成水腔A向、水腔B向、水腔C向、水腔D向;内层A向、内层B向、内层C向、内层D向内为烟道,在水腔C向、水腔D向内横向设隔板C和隔板D ;在内层C向和内层D向开圆孔设吸热横管横跨于烟道之中;在内层A向和内层B向顶端设水腔导管,在外层C向顶端设出水管,在外层A向下端设进水管,在内层B向和内层C向间设水腔孔、在外层A向和内层A向下端开孔设引风管;所述B段上下设封头带接口 ;C区段为底坐,包括底坐接口、方型漏斗、排灰孔、承台;所述整体由A段的接口和段封头带接口连接、B段的封头带接口和C段的底坐接口连接组成。所述设置于水腔C向、水腔D向中的隔板C和隔板D为错位排列。所述设置于烟道中的吸热横管为垂直错位排列。所述吸热横管为5根以上。所述吸热横管间矩小于2.5厘米。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0011 ] 本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使用户降低成本,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并且减少对大气环镜的污染和破坏。对人类和整个自然界将产生极积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余热回收器的A面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余热回收器的C面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余热回收器A-A面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余热回收器B-B面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余热回收器C-C面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余热回收器D-D面剖视图。图中:1-阀兰、2-烟管、3-方型漏斗、4-顶盖接口、5A-外层A向、5B-外层B向、5C-外层C向、5D-外层D向、6A-内层A向、6B-内层B向、6C-内层C向、6D-内层D向、7A-水腔A向、7B-水腔B向、7C-水腔C向、7D-水腔D向、8烟道、9C-隔板C、9D-隔板D、10-吸热横管、11-封头带接口、12-导管、13-出水管、14-进水管、15-引风管、16-水腔孔、17-底坐接口、18-方型漏斗、19-排灰孔、20-承台、21-喷淋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组合式烟气余热回收器,由A、B、C、三区段组成一个整体;A区段为顶盖,是余热进入回收器的进口,包括阀兰1、烟管2、方型漏斗3、接口 4 ;所述阀兰I下方设有烟管2,烟管2下方设有方型漏斗3,方型漏斗3上设有喷淋水管21 ;所述21喷淋水管用于冲洗8烟道内10吸热横管上堆积的残留灰尘。所述I阀兰与外来余热管道相连接。B区段为关键段,所排出的余热在此回收。由外层A向5A、外层B向5B、外层C向5C、外层D向和内层A向6A、内层B向6B、内层C向6C、内层D向6D组成水腔A向7A、水腔B向7B、水腔C向7C、水腔D向7D ;内层A向6A、内层B向6B、内层C向6C、内层D向6D内为烟道8,在水腔C向7C、水腔D向7D内横向设隔板C9C和隔板D9D ;在内层C向6C和内层D向6D开圆孔设吸热横管10横跨于烟道8之中;吸热横管10上下层垂直错位设置。在内层A向6A和内层B向6B顶端设水腔导管12,使其互通;在外层C向5C顶端设出水管13,在外层A向5A下端设进水管14,在内层B向6B和内层C向6C间设水腔孔16、在外层A向5A和内层A向6A下端开孔设引风管15;所述B段上下设封头带接口 11。C区段为底坐,包括底坐接口17、方型漏斗18、排灰孔19、承台20 ;所述整体由A段的接口 4和B段封头带接口 11连接、B段的封头带接口 11和C段的底坐接口 17连接组成。[0021 ] 所述设置于水腔C向7C、水腔D向7D中的隔板C9C和隔板D9D为错位排列。所述设置于烟道8中的吸热横管10为垂直错位排列。所述吸热横管10为5根以上。所述吸热横管10间矩小于2.5厘米。以上所述本回收器为一个单元,在实际使用中可根据余热排放温度的高低设置多个单元。在设置过程中将另一单元的引风管用引风机与本单元引风机管连接。改增加单元A段I阀兰为排烟出口。本单元14进水管与增加单元出水管连接即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式烟气余热回收器,其特征在于:它由A、B、C、三区段组成一个整体;A区段为顶盖,包括阀兰(1)、烟管(2)、方型漏斗(3)、接口(4);所述阀兰(1)下方设有烟管(2),烟管(2)下方设有方型漏斗(3),方型漏斗(3)上设有喷淋水管(21);B区段为关键段,由外层A向(5A)、外层B向(5B)、外层C向(5C)、外层D向(5D)和内层A向(6A)、内层B向(6B)、内层C向(6C)、内层D向(6D)组成水腔A向(7A)、水腔B向(7B)、水腔C向(7C)、水腔D向(7D);内层A向(6A)、内层B向(6B)、内层C向(6C)、内层D向(6D)内为烟道(8),在水腔C向(7C)、水腔D向(7D)内横向设隔板C(9C)和隔板D(9D);在内层C向(6C)和内层D向(6D)开圆孔设吸热横管(10)横跨于烟道(8)之中;在内层A向(6A)和内层B向(6B)顶端设水腔导管(12),在外层C向(5C)顶端设出水管(13),在外层A向(5A)下端设进水管(14),在内层B向(6B)和内层C向(6C)间设水腔孔(16)、在外层A向(5A)和内层A向(6A)下端开孔设引风管(15);所述B段上下设封头带接口(11);C区段为底坐,包括底坐接口(17)、方型漏斗(18)、排灰孔(19)、承台(20);所述整体由A段的接口(4)和B段封头带接口(11)连接;B段的封头带接口(11)和C段的底坐接口(17)连接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烟气余热回收器,其特征在于:它由A、B、C、三区段组成一个整体;A区段为顶盖,包括阀兰(I)、烟管(2)、方型漏斗(3)、接口(4);所述阀兰(I)下方设有烟管(2),烟管(2)下方设有方型漏斗(3),方型漏斗(3)上设有喷淋水管(21);B区段为关键段,由外层A向(5A)、外层B向(5B)、外层C向(5C)、外层D向(5D)和内层A向(6A)、内层B向(6B)、内层C向(6C)、内层D向(6D)组成水腔A向(7A)、水腔B向(7B)、水腔C向(7C)、水腔D向(7D);内层A向(6A)、内层B向(6B)、内层C向(6C)、内层D向(6D)内为烟道(8),在水腔C向(7C)、水腔D向(7D)内横向设隔板C (9C)和隔板D (9D);在内层C向(6C)和内层D向(6D)开圆孔设吸热横管(10)横跨于烟道(8)之中;在内层A向(6A)和内层B向(6B)顶端设水腔导管(12),在外层C向(5C)顶端设出水管(13),在外层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印成西
申请(专利权)人:印成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