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钊专利>正文

瘤管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9335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目前列管换热器的结构基础上仅对换热管作以变形改进,即在换热管壁上设置纵向交叉排列鼓包,形成瘤管,使液体产生湍流,破坏流体与换热管壁之间的边界层,同时又增加同一单位长度的换热面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换热效率高,体积小等特点。(*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热交换器。目前列管换热器中的换热管一般采用光管,由于换热管表面光滑,在换热过程中流体与换热管表面之间形成一种“边界层”因边界层而产生的热阻可使换热器换热效果降低数倍。由于上述原因,换热器的效率较低,造成能源的液费。本技术的目的即在于针对上述列管换热器采用光滑表面的换热管,在换热过程中流体与换热管表面之间易形成边界层,因边界层的存在产生热阻,使换热效率大大降低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瘤管换热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就是在目前列管换热器的结构基础上,仅对换热管作以改进,在换热管的管壁压成纵向交叉排列的鼓包,因而流体不断改变方向和速度,促使湍流加强,边界层厚度减薄,换热管壁压成鼓包增大了换热面积,从而达到了上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的主要优点1、换热效率高由于换热管壁上的鼓包,使传热系数(K值)提高,故换热效果可提高2倍以上。2、体积小由于换热管壁增加鼓包,在换热管的同一单位长度增加换热面积,同时换热管传热系数的提高,若获得相同热量,本换热器体可减小50%以上。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给出的一个汽—液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请参阅图1,本技术包括外壳1、换热管2、接管口3、接管口4、接管口5、接管口6,详如下表 </tables>以上都是现有结构。本技术的主要特征如图2所示,在换热管2的壁部设置多个鼓包7,可采取连续交叉设置,鼓包7的高度取决于换热管2直径D的大小,其间距S=0.9D,高度H=0.15D。权利要求1.一种高效节能瘤管换热器包括外壳、换热管、接管口,其特征在于换热管2的壁上设置有鼓包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瘤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鼓包7为正弦弧形的,其间距为S,高度为H。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瘤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鼓包7呈交叉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瘤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鼓包7的间距S=0.9D,高度H=0.15D。专利摘要在目前列管换热器的结构基础上仅对换热管作以变形改进,即在换热管壁上设置纵向交叉排列鼓包,形成瘤管,使液体产生湍流,破坏流体与换热管壁之间的边界层,同时又增加同一单位长度的换热面积,本技术具有换热效率高,体积小等特点。文档编号F28D7/10GK2281512SQ96222679公开日1998年5月13日 申请日期1996年9月5日 优先权日1996年9月5日专利技术者王钊 申请人:王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节能瘤管换热器包括外壳、换热管、接管口,其特征在于换热管2的壁上设置有鼓包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钊
申请(专利权)人:王钊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