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形机器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97612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形机器人装置,包括头部结构、上半身结构和下半身结构,驱动装置和履带的设置增加了装置使用的灵活性,防滑齿的设置避免履带与地面直接接触,防止履带和地面之间发生打滑现象,不仅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而且进一步提高了装置使用的稳定性,驱动装置与红外感应器之间电性连接,提高了装置使用的安全性,通过脚板内腔设置的信号处理系统可以实时的采集和处理倾角传感器和触觉感应垫传递的信息,不仅节约了控制系统的计算时间,提高了装置对地面的适应性,而且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和稳定性,缓冲结构的设置减少了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对装置本身造成的损害,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节约了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形机器人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具体为一种人形机器人装置。
技术介绍
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传统的人形机器人装置不能很好地解决双足人形机械人因地面倾斜、凹凸不平及双足人形机器人自身重心变化时导致装置稳定性差的问题,且传统的人形机器人装置不具备防护功能,由于机器人的造价昂贵,机器人由于不具备防护功能,当发生碰撞从而导致机器人的损毁,这将造成使用者的经济损失。针对上述问题,为提高装置的实用性和稳定性,节约控制系统的计算时间,提高装置对地面的适应性和装置使用的安全性,增加装置的缓冲效果,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节约使用成本,本技术提出一种人形机器人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形机器人装置,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和稳定性,节约了控制系统的计算时间,提高了装置对地面的适应性,提高了装置使用的安全性,增加了装置的缓冲效果,延长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形机器人装置,包括头部结构(1)、上半身结构(2)和下半身结构(3),上半身结构(2)与头部结构(1)的底部连接,下半身结构(3)和上半身结构(2)的底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结构(1)包括头体(11)、语音接收器(12)、摄像头(13)、扬声器(14)和麦克风(15),语音接收器(12)设置在头体(11)表面的上端,摄像头(13)设置在语音接收器(12)的下端,扬声器(14)设置在头体(11)的两侧,麦克风(15)设置在摄像头(13)的下端;所述上半身结构(2)包括上身体(21)、显示屏(22)、红外感应器(23)和手臂(24),显示屏(22)设置在上身体(21)的表面,红外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形机器人装置,包括头部结构(1)、上半身结构(2)和下半身结构(3),上半身结构(2)与头部结构(1)的底部连接,下半身结构(3)和上半身结构(2)的底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结构(1)包括头体(11)、语音接收器(12)、摄像头(13)、扬声器(14)和麦克风(15),语音接收器(12)设置在头体(11)表面的上端,摄像头(13)设置在语音接收器(12)的下端,扬声器(14)设置在头体(11)的两侧,麦克风(15)设置在摄像头(13)的下端;所述上半身结构(2)包括上身体(21)、显示屏(22)、红外感应器(23)和手臂(24),显示屏(22)设置在上身体(21)的表面,红外感应器(23)设置在显示屏(22)的下端,手臂(24)设置在上身体(21)的两侧;所述下半身结构(3)包括腿部(31)和脚部结构(32),脚部结构(32)与腿部(31)的底部连接;所述脚部结构(32)包括缓冲结构(321)和脚部机构(322),缓冲结构(321)设置在脚部机构(322)顶部的内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形机器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321)包括连接块(3211)、缓冲块(3212)、伸缩杆(3213)、缓冲弹簧(3214)、U型缓冲框(3215)和底板(3216),缓冲块(3212)设置在底板(3216)的上端,U型缓冲框(3215)设置在缓冲块(3212)的两侧,连接块(3211)设置在U型缓冲框(3215)大的上端,伸缩杆(3213)设置在U型缓冲框(3215)侧壁的中部,缓冲弹簧(3214)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娜牟鲁西周鹏陈超刘海亮易洁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协同创新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