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机械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机械手装置,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立柱,立柱上设置有横杆,横杆上设置有爪件,底座包括第一底座和与第一底座转动连接的第二底座,第一底座内设置有用于带动第二底座转动的动力装置;立柱与第二底座相连接;横杆与立柱滑动连接,立柱内设置有用于带动横杆运动的滑动装置;爪件设置在横杆远离立柱的一端,爪件与横杆铰接,横杆内设置有用于带动爪件运动转动装置,爪件对称设置在横杆两侧,爪件靠近横杆的一面设置有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利用爪件将物品抓紧,然后转动所述第二底座,使得所述立柱转动,将物品传输到相邻的传送带上,有利于减少人工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械手装置
本技术属于机械手
,具体涉及一种机械手装置。
技术介绍
机械手是一种能模仿人手和臂的某些动作功能,用以按固定程序抓取、搬运物件或操作工具的自动操作装置。构造和性能上兼有人和机械手机器各自的优点,机械手是最早出现的工业机器人,也是最早出现的现代机器人,它可代替人的繁重劳动以实现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能在有害环境下操作以保护人身安全,因而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冶金、电子、轻工和原子能等部门。现有生产线中,常利用传送带将物品从一个处理点传输到下一个处理点进行下一步处理,但在需要将物品从一个传送带运输到相邻的传送带上时,往往需要人工进行搬运,增加了生产的成本,同时现有的一些转运机械手往往结构复杂,使用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转运物品且结构较为简单的机械手装置。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机械手装置,包括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立柱,所述立柱上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上设置有爪件,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底座和与所述第一底座转动连接的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内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底座转动的动力装置;所述立柱与所述第二底座相连接;所述横杆与所述立柱滑动连接,所述立柱内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横杆运动的滑动装置;所述爪件设置在所述横杆远离所述立柱的一端,所述爪件与所述横杆铰接,所述横杆内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爪件运动的转动装置,所述爪件对称设置在所述横杆两侧,所述爪件靠近所述横杆的一面设置有弹簧。所述爪件用于抓取物品,所述爪件的一端与所述横杆铰接,所述转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爪件运动,使得所述爪件将物品松开或夹紧。所述滑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横杆上下滑动,所述滑杆进而带动所述爪件上下滑动,以达到调整所述爪件高度位置的目的。所述动力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内,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底座转动,所述第二底座进而带动所述立柱转动,所述立柱进一步带动所述横杆转动,所述横杆带动所述爪件转动,以达到调整所述爪件位置的目的,将所述爪件转动到与需要被夹持的物品相对应的位置,或着将所述爪件上夹持的物品转移到放置该物品的位置。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底座为方形结构,所述动力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内的第一电机和与所述第一电机相连接的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第一转动杆和与所述第一转动杆相啮合的转动盘,所述转动盘远离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底座相连接;所述转动盘靠近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一侧设置有弧形斜齿,所述第一转动杆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弧形斜齿相配合的螺纹,所述螺纹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杆远离所述第一电机的一端;所述螺纹远离所述第一电机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远离所述第一电机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转动杆转动,所述第一转动杆转动,由于所述转动盘与所述第一转动杆上所设置的所述螺纹相啮合,所述第一转动杆转动,带动所述转动盘转动,所述转动杆进而带动所述第二底座转动。所述第一转动盘转动带动所述第二底座转动,所述第二底座进而带动所述立柱和所述横杆转动。更进一步的,所述滑动装置包括丝杆和套设在所述丝杆上的滑动块,所述第二底座内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丝杆转动的第二电机。所述丝杆远离所述第二底座的一端与所述立柱转动连接,所述丝杆靠近所述第二底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相连接。所述横杆与所述滑动块相连接。所述丝杆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滑动块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的螺纹。所述丝杆转动,所述滑动块沿所述丝杆的长度方向运动,所述滑动块进而带动所述横杆运动。更进一步的,所述滑动块远离所述横杆的一侧设置有滑块,所述立柱内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滑块相配合的第一滑槽;所述滑动块靠近所述横杆的一侧设置有连接件,所述横杆与所述连接件螺纹连接,所述立柱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连接件相配合的第二滑槽;所述爪件靠近所述。更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装置包括第三电机、与所述第三电机相连接的第二齿轮和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远离所述第三电机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转动轮,所述转动轮上设置有钢丝,所述钢丝远离所述转动轮的一端与所述爪件相连接;所述第一齿轮远离所述第三电机的一侧也设置有所述连接杆。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三电机的一侧设置有两个所述转动轮;所述爪件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块,所述爪件通过所述连接块与所述横杆铰接,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连接块的两侧。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机为伺服电机。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机为伺服电机。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电机为伺服电机。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机械手装置结构简单,利用爪件将物品抓紧,然后转动所述第二底座,使得所述立柱转动,将物品传输到相邻的传送带上,有利于减少人工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底座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立柱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转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爪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立柱;2-第一底座;3-第二底座;4-横杆;5-爪件;6-转动装置;11-连接件;12-滑动块;13-丝杆;14-滑块;15-第一滑槽;21-第二电机;31-第一电机;32-第一转动杆;33-螺纹;34-第二转动杆;35-转动盘;51-连接块;52-弹簧;61-钢丝;62-第三电机;63-第一齿轮;64-连接杆;65-转动轮;66-第二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实施例1: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机械手装置,包括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立柱1,所述立柱1上设置有横杆4,所述横杆4上设置有爪件5,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底座2和与所述第一底座2转动连接的所述第二底座3,所述第一底座2内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底座3转动的动力装置;所述立柱1与所述第二底座3相连接;所述横杆4与所述立柱1滑动连接,所述立柱1内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横杆4运动的滑动装置;所述爪件5设置在所述横杆4远离所述立柱1的一端,所述爪件5与所述横杆4铰接,所述横杆4内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爪件5运动转动装置6,所述爪件5对称设置在所述横杆4两侧,所述爪件5靠近所述横杆4的一面设置有弹簧52。实施例2: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械手装置,包括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立柱,所述立柱上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上设置有爪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底座和与所述第一底座转动连接的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内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底座转动的动力装置;所述立柱与所述第二底座相连接;所述横杆与所述立柱滑动连接,所述立柱内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横杆运动的滑动装置;所述爪件设置在所述横杆远离所述立柱的一端,所述爪件与所述横杆铰接,所述横杆内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爪件运动的转动装置,所述爪件对称设置在所述横杆两侧,所述爪件靠近所述横杆的一面设置有弹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手装置,包括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立柱,所述立柱上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上设置有爪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底座和与所述第一底座转动连接的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内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底座转动的动力装置;所述立柱与所述第二底座相连接;所述横杆与所述立柱滑动连接,所述立柱内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横杆运动的滑动装置;所述爪件设置在所述横杆远离所述立柱的一端,所述爪件与所述横杆铰接,所述横杆内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爪件运动的转动装置,所述爪件对称设置在所述横杆两侧,所述爪件靠近所述横杆的一面设置有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为方形结构,所述动力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内的第一电机和与所述第一电机相连接的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第一转动杆和与所述第一转动杆相啮合的转动盘,所述转动盘远离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底座相连接;所述转动盘靠近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一侧设置有弧形斜齿,所述第一转动杆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弧形斜齿相配合的螺纹,所述螺纹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杆远离所述第一电机的一端;所述螺纹远离所述第一电机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远离所述第一电机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底座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机械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装置包括丝杆和套设在所述丝杆上的滑动块,所述第二底座内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逸飞,汪思弈,
申请(专利权)人:张逸飞,汪思弈,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