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煤层短机身采煤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3709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薄煤层短机身采煤机,包括截割系统、机身壳体及机身壳体内的牵引系统和电控系统,电控系统布置在中部,左右两牵引系统分别置于电控系统的左右两侧,牵引系统的大中尺寸、中小尺寸和小尺寸零部件分别以机身壳体的前部、中部和后部布置为主,电控系统的大中尺寸电气零部件以机身壳体的前部和中部布置为主,中小尺寸电气零部件以机身壳体的中部和后部布置为主,截割系统的摇臂借助油缸铰接连接在机身壳体外的前部的左右两端,截割传动系统的大中尺寸和中小尺寸零部件的布置位置前后方向上分别对应机身壳体的前部和中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使相应采煤机更易于适应开采高度低、煤岩硬度高等条件复杂工作面的薄或极薄煤层的开采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薄煤层短机身采煤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薄煤层采煤机,主要用于开采高度低、煤岩硬度高等条件复杂工作面的薄或极薄煤层的开采。
技术介绍
对于薄或极薄煤层的开采,往往开采高度低(有的采高达到要求0.8m),地质条件复杂(如煤岩共存、硬度高)等,因此为了提高采煤机的适应性和可靠性,通常要求薄煤层采煤机的机身高度越来越矮,同时装机功率越来越大。然而随着功率增大,通常电机、传动系统等尺寸也相应增大很多,因此薄或极薄煤层采煤机的结构布置是这类采煤机结构设计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业内曾提出并逐步使用将电机、传动齿轮等大中尺寸零部件由原来的刮板输送机上方前移至靠近煤壁侧的技术方案,即采用悬机身的方式来解决大中尺寸零部件的布置问题。这种方式在较薄煤层采煤机上有所采用,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结构布置问题,例如有助于增大过机间隙,但同时又带来了其他方面的突出问题,包括靠近煤壁一侧采煤机局部结构高度偏高,左右滚筒间跨距偏大,滚筒对采高的适应性差,支架下采煤机机面高度高,刮板输送机上方过煤空间小,对起伏工作面适应性差、截割转速范围小、适应煤矸不同硬度的截割参数选择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煤层短机身采煤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截割系统、机身壳体及布置在机身壳体内的牵引系统和电控系统,所述电控系统布置在中部,所述牵引系统有两套,分别置于电控系统的左右两侧,所述电控系统和两套牵引系统各自所在空间之间相互独立,所述牵引系统的大中尺寸零部件、中小尺寸零部件和小尺寸零部件分别以机身壳体的前部、中部和后部布置为主,所述电控系统的大中尺寸电气零部件以机身壳体的前部和中部布置为主,电控系统的中小尺寸电气零部件以机身壳体的中部和后部布置为主,所述机身壳体的后部的高度不大于中部,中部的高度不大于前部,所述机身壳体的前部的左右外侧均设有油缸连接耳和摇臂连接耳,所述截割系统包括左、右两个摇臂和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煤层短机身采煤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截割系统、机身壳体及布置在机身壳体内的牵引系统和电控系统,所述电控系统布置在中部,所述牵引系统有两套,分别置于电控系统的左右两侧,所述电控系统和两套牵引系统各自所在空间之间相互独立,所述牵引系统的大中尺寸零部件、中小尺寸零部件和小尺寸零部件分别以机身壳体的前部、中部和后部布置为主,所述电控系统的大中尺寸电气零部件以机身壳体的前部和中部布置为主,电控系统的中小尺寸电气零部件以机身壳体的中部和后部布置为主,所述机身壳体的后部的高度不大于中部,中部的高度不大于前部,所述机身壳体的前部的左右外侧均设有油缸连接耳和摇臂连接耳,所述截割系统包括左、右两个摇臂和左、右两个油缸,摇臂的一端铰接在对应侧的摇臂连接耳处,油缸一端铰接在对应侧的油缸连接耳上,油缸的另一端铰接在对应侧的摇臂上,铰接轴线前后延伸,所述摇臂的壳体内部设有截割传动系统,截割传动系统的大中尺寸零部件和中小尺寸零部件的布置位置前后方向上分别对应机身壳体的前部和中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煤层短机身采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壳体内,高压电气零部件与低压电气零部件之间设有隔樯,所述机身壳体的前面设有大件拆装口,顶面设有顶部拆装口,所述大件拆装口和顶部拆装口均与大中尺寸电气零部件所在空间相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煤层短机身采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壳体的后部的左右两端外侧各自安装有一个泵箱系统,所述泵箱系统为所述油缸提供液压力。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煤层短机身采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截割传动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截割电机、第一变速传动机构、第二变速传动机构、减速机构和定轴齿轮传动机构。


5.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薄煤层短机身采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系统包括高速段减速机构、中间段减速机构和牵引电机,所述牵引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高速段减速机构的输入端,所述高速段减速机构的输出端同轴固定连接所述中间段减速机构的输入端,所述牵引电机与高速段减速机构分别布置在机身壳体的前部和中部,所述中间段减速机构布置在机身壳体的中部,其输出端布置在输入端的左右方向的外侧,所述高速段减速机构采用紧凑型行星机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薄煤层短机身采煤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右两套行走系统,所述行走系统包括行走箱壳体、驱动轮、驱动轮轴、行走轮组件、行走轮轴和导向滑靴,所述行走箱壳体固定在所述机身壳体的后侧外壁上,所述驱动轮轴的前端与所述中间段减速机构的输出端同轴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轮轴向后穿过所述机身壳体和行走箱壳体并旋转支撑在行走箱壳体的前后侧壁上,所述驱动轮同轴固定在所述驱动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立强王振乾胡璟刘昆民盛永林曾苛胡滔董超宋振顾恩洋丁海春何利宁郭岱钱立全吕瑞林徐卫鹏董枫王晓军阚锦彪刘子亮卢运鹏吴磊
申请(专利权)人: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天地上海采掘装备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